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榮妃想的就更多些,她的三阿哥如今算是老爺子在外頭年紀最長的兒子,前頭兩個倒了台,按年紀排位怎麼也該輪著三阿哥了。她心裡這樣想,眼色各處一瞥,很有幾分期盼。

  德妃垂了眼兒轉著佛珠,面上八風不動,心裡卻跟火煎似的。老爺子生前也給她露過兩句口風,一會兒夸胤禛,一會兒夸弘昭,若說之前她從沒那個想頭,太子倒了之後也慢慢思量起來了。

  誰知道萬歲爺走的這麼突然,沒有那道聖諭,原來那些就成了空口白話,德妃心裡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清心咒也難平復下來,死咬著牙忍下不提,這時候可千萬不能出那頭。

  佟妃無子傍身,更怕皇太后一死被新皇送到北宮苑裡去,這時候誰當皇帝她都沒空去琢磨了,一門心思

  盼著皇太后別就這麼死了,請湯問藥忙個不休,十好幾年的媳婦做下來,還沒這三天裡頭跟皇太后說的話多,一日心裡要念上千百回的阿彌陀佛,只盼著皇太后能清醒過來,好叫她日後有一依靠。

  佟妃是真的jīng心,可再jīng心也挨不過皇太后年歲大了,這輩子她從沒指望過丈夫,好容易有個有孝心的兒子,竟還走在自己前頭,老年人最受不了的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康熙年歲是不小了,皇太后卻覺得是自己活得太長,這幾天偶有清醒的時候都在哭天抹淚。

  康熙一死,她算是失主心骨,腦子也糊塗了,話也說不順溜了,一急一慌竟有了中風的症狀。半邊身子癱著沒了知覺,嘴角直流口水,再想叫她主持大局也不可能了。

  皇太后不能頂事兒,朝上吵得更加熱鬧,胤禛經營日久,倒有一多半兒在明里暗裡支持他上位,可事兒卻不是這麼容易就辦下來的。

  前一世他捏著遺詔還叫人誣他篡位,兄弟幾個拿這個當作把柄,一個都不肯服他,就是親生的弟弟也不願在他之下。如今這qíng狀比當時還且不如,除了十三十四兩個立挺他上位之外,再想要名正言順,就只有盼著皇太后突然清醒下旨了。

  諸妃都明白這個道理,這些天宮禁都鬆了,阿哥們時常往後宮裡去,看一回自己的親額娘,無一例外就是叫自己親娘在寧壽宮裡頭守著。皇太后年紀大了,若有個好歹,起碼要摳出句模稜兩可的話來。

  周婷幾個自成一派,妯娌間也緊張起來,一個盯住一個,誰都不敢略離前殿,就怕差那一刻叫別人成了事兒。

  良妃就算身子健壯也未必能擠進那五位中間去,更別說她病歪歪的躺在chuáng上,一聽說康熙沒了,她差點兒跟著一起去,胤禩又要顧著大位又要顧著親娘,這關鍵的時候,嫡子竟還病了。

  宜薇放不下丈夫又放不下兒子,整個人生生熬瘦了一圈,寧壽宮裡這些人哪裡還有人樣子,素服銀飾再襯著一張青白的臉,開口閉口一句話一個笑都有深意,暗箭眼刀來回個不停。

  周婷撐了幾日想出別的辦法來,皇太后中風之後,可還沒再小一輩兒的來瞧她,大妞二妞在家裡不提,弘昭就過隔了幾道宮門,過了生日就是七歲的人了,皇太后得的又不是傳染病,叫過來在跟前露一回臉,也顯得有孝心。

  她把人帶了過來才請示了佟妃,德妃那裡早就心知肚明,聽她這樣說拿帕子掩了口:“難為你想的周到,老人家病著,有個孩子叫她鬆快鬆快也是好的。”

  三福晉是沒想到,八福晉家裡是沒適合的孩子,這才叫周婷搶著了先機。話雖不出口,臉上的笑卻難看,到這關頭,誰還假客套,三福晉立時就叫身邊的丫頭去東三所喚弘晟,到底晚了,弘昭都已經趴在皇太后chuáng前叫“烏庫媽媽”了,三福晉的人還沒走到東三所呢。

  周婷端著一張臉,弘昭自己一個人挑起了大戲,皇太后每天到這個點就要醒上一小會兒,神智是不是清醒倒摸著規律。

  許是弘昭運氣好,他才露個臉兒,皇太后就抖著嘴唇叫出了他的名字,幾個主位面面相覷,榮妃立起身來,帶著笑就要湊過去把話給茬開。

  誰都知道皇太后心裡喜歡誰就願意向著誰,這時候可不能叫皇太后想起她有多喜歡四阿哥家那幾個孩子,要是就這麼欽定下來,前頭的爺們還爭個什麼?

  只有惠妃坐住不動,宜妃立起了身兒,德妃動了動腿兒,才要說話呢,弘昭已經爬到皇太后身邊去了,他在家裡看習慣了周婷照顧人的模樣,見皇太后病得很重的樣子,學著她的樣子輕輕撫摸皇太后的手背,嘴裡輕chuī著氣,低聲道:“吃了藥就會好的。”

  皇太后嘴巴一歪露出笑來,她半邊身子不能動,這樣笑起來很有些怕人,弘昭卻抽出自己隨身帶著的帕子給皇太后擦起嘴角的口水來,這一舉動觸動了佟妃的心腸,她愛憐的摸摸弘昭的頭,誇獎道:“咱們弘昭真是有孝心的好孩子。”

  “孝心”兩個字一出口,皇太后立時想起了康熙來,她動著嘴唇說了半日也說不清楚,顫巍巍把能動的那隻手抬起來點了半日,一屋子人都不知道她點的是什麼,最後還是佟妃上前,在老太太枕頭下面摸出一隻盒子來。

  錦盒一出,屋子裡靜得落針可聞,誰都知道裡頭裝著什麼,周婷心裡直打鼓,佟妃更是心驚,抖著手想要打開,又咬住了嘴唇:“不如請各位王爺過來,大家一處做個見證。”

  康熙真是瞞得風雨不透,他不先立儲,卻在病重時分擬好了聖旨,趁著皇太后去瞧他的時候jiāo到了老太太手裡,一個人的手都沒過,自然沒人會消息傳出去,就是皇太后也沒見過裡頭寫了些什麼。

  除開阿哥們,幾個大臣也一齊到了寧壽宮,福晉們避在後頭,佟妃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匣子遞送出去。

  外頭的聲音聽不真切,女人們抿緊了嘴唇,指甲緊緊掐進ròu里,等了許久都沒有動靜,再回過神來就是衣裳料子摩擦的聲兒,似是一屋子人跪了一地。

  周婷的目光透過皇太后這裡的彩色玻璃屏風往外望去,模模糊糊瞧不清楚哪一個是胤禛,可等那一片兒都跪了下去,人群里只有一個人立住的時候,她的視線一下子清明起來,那個最後站著的,是胤禛。

  心緒起伏難定,嘴角邊不覺流露出笑意,胤禛感覺到了她的目光,側頭望著屏風,他瞧不見裡頭都站著誰,卻知道自己的妻子兒子都在裡面,見證著這一刻。

  兩人瞧不見彼此的眉眼,卻都知道對方正看向自己,周婷緊緊握了兒子的手,弘昭仰臉道:“我阿瑪是皇帝了?”

  周婷沒有應他,屏風後頭站著的那幾位福晉,從怡寧惠容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跪倒在地,一人在外一人在內,就算看清彼此的目光,卻也一齊相對而笑。

  作者有話要說:正文完結啦~~~~

  呼……

  鬆了一口氣,愫總算可以安心去旅遊了~~~~

  台灣我來啦~~~~~~

  啦啦啦

  以及前文我會替換回來

  至於番外,旅行回來才有喲~~~~

  定製的話愫覺得字數太多了,再加番外再加正文沒有的內容要七十萬字吶

  成本太高,覺得不划算呀~~~

  看看大家的需要,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再著手做定製。

  至於新文麼是叢林生活,自帶男主發展jianqíng~~~

  了卻心頭一樁事,快樂出遊去了

  192 番外

  (一)

  胤禛既拋出話來,周婷手裡就算是拿了尚方寶劍,原還要顧忌這個顧忌那個,辦事之前須尋個好聽的名頭才能不落人口實,如今一概不論,也不管這幾個是不是潛邸的老人,全按著常在的份位來,除了宋氏因實在侍候得久又生過一個小格格,這才落了個貴人封號之外,其餘幾個按著姓氏稱呼,耿常在武常在,就算是把名份給定下了。

  原先沒皇后的時候,康熙把一應皇后應該辦的大事全給兼了,這四十多年下來早在宮裡成了慣例,上至內務府下至尚宮局,全覺得定封號排宮殿那應該是皇帝gān的事,皇后的寶印塵封多年就是個擺設,冷不丁的周婷一出手,倒把那些個有女兒等著受封的人家給弄傻了。

  做了皇帝的女人對這些四品官位都沒有的人家算是平步青雲,按康熙朝的老例算一算,自己的姑娘怎麼也該是個貴人了,若是運道好,說不準就是個嬪了,全都備著紅封眼巴巴等著信兒,誰知道竟只是個常在。

  背地裡自然少不了人說皇后的閒話,也有人說皇后爭勝好qiáng,連個虛名兒都不願意給,冷眼瞧著這才當上皇后下的第一道旨意會不會給皇帝駁了回去,大大的損一回面子。誰知道等到自家姑娘都上牒了,養心殿那兒愣是一句話都沒傳出來過。

  李氏家人久不在朝,自然無處可說,心裡也明白那拉氏占了上風,自家女兒唯一餘下的阿哥又是她一手領大的,總算還給了個嬪的封號,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其餘人家便沒這麼好的聲氣。

  這些年雍王府里的人不出去宣揚,外頭人竟不知道圓明園裡頭就只有周婷一個女人,哪個貓兒不偷腥?那些下官雖知道雍王不收送去的女人,也只以為是雍王為人清正,不愛此道,誰能猜到他竟連康熙指下來的女人都沒收用過呢。還以為是福晉手段厲害,沒叫那些個女人生下孩子來,不叫人有正經理由抬身份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