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太師都已經這麼說了,那些附庸於太師的,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了戰鬥力。

  長達數月的拉鋸戰,最後以蕭衡這邊大獲全勝而告終。餘下還有些不滿蕭衡的,因為太師倒台,也不敢再蹦躂了。監察寮設立,已經是大勢所趨。

  忙活了這麼久,蕭衡也終於能得一絲空閒。

  蕭衡在閒著,太子妃卻奉茶在側。

  太子妃雖說不過問前朝的事兒,可是這回這件事實在是鬧得大了些,這來龍去脈,就連太子妃也聽得清清楚楚。這會兒,太子妃正說著話,說得正是唐璟:

  「以往殿下總說這汝陽侯是個福將,妾身從前還不信,這回卻深信不疑了。」

  這汝陽侯,還真是運道驚人。

  「殿下雖說智謀過人,可那司馬太師亦是個厲害的,否則也不會跟殿下鬥法斗到了今兒。若不是汝陽侯誤打誤撞,與那司馬小公子鬧出這樣的事兒,那司馬太師,還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認輸呢……不過,妾身倒是一直還都不明白一件事。」

  蕭衡問道:「何事?」

  太子妃問道:「那司馬小公子,到底有沒有撞上汝陽侯?」

  不怪太子妃好奇,這件事宮裡人人都好奇。只不過太后娘娘跟晉王都咬死了說,是那司馬家的人先撞上的。言之鑿鑿,仿佛自己親眼見到一般。

  蕭衡忍不住笑出了聲兒,神情中都透著一股愉悅:「這事,只怕再沒人知曉了。」

  「殿下就不好奇。」

  「好奇。」

  但是他可不想下了唐璟的臉面。

  第218章 頹唐離京

  幾日後,司馬太師不聲不響地出了京城。

  當初司馬太師初至京城,太師府沒過兩日便門庭若市,數不清的門客學生上門拜訪,一時間,京城裡頭就沒有比太師府更熱鬧的地方。

  可再熱鬧的地方,總歸有沉寂的那一天。

  司馬太師一家人離京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過來相送。

  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司馬家的人得罪了這麼多的百姓。稍微愛惜羽毛的都不會過來送他們,怕被人知道,被打成太師府那一派了。在這件事情之前,也並沒有多少官員真正把那些升斗小民當成是一回事,這覺得他們愚昧,好糊弄,又沒有什麼腦子,與他們這些當官的是不一樣的。可經歷了這次的事兒,誰也不敢再不把他們當成一回事了。升斗小民忽然微不足道,可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多了,依舊是可以淹死人的。

  理解歸理解,可是看到這光景,司馬太師心裡仍舊不好受。想他一輩子帶出了這麼多的徒弟,徒弟手下更有徒弟,如今竟然落到這樣的地步。連自己的徒子徒孫都要躲著他。

  何其可悲。

  只是再傷心,路總歸是要繼續趕的。一群人都還沒來得及上馬車,忽見前頭又有人走了過來。都是穿著宮服的,必定是宮裡頭出來的。

  司馬太師瞧見打前頭走來的那位,忽然覺得有些眼熟,仿佛再哪裡見過一般。

  他正想著,那人卻已經走到跟前了,笑著行了禮,而後道:「太師,我等是奉聖上的令,過來送送您的。」

  司馬太師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覺得眼熟了,原來是在大明宮裡都看到過。知道皇上多多少少還算是惦記著自己,司馬太師心中的真是複雜至極。此情此景,他也只能畢恭畢敬地朝著皇宮的方向搖搖一拜了:「多謝聖上費心了。」

  那公公來時,還帶了不少東西,如今也都盡數交給了司馬太師。這裡頭放著的大多都是藥材,畢竟司馬太師年紀也大了,聽說這回又生了一場大病,身子骨弱了不少。皇上雖然心裡存了些齟齬,可對自己的這個老師,卻仍有幾分關心。

  皇上做事上來都喜歡留有幾分情面。他雖逼的司馬太師不得不離開京城,可是等到人如今都要離開了,卻又記起了司馬太師的好來,這才巴巴地送了這麼多珍貴的藥材,且還再三交代這些宮人,讓他們務必帶話給司馬太師,讓他好好養著身子了。路上也不必著急行路,一切以身子為重。

  這些話,那些宮人說的情真意切,叫司馬太師聽著,越發地後悔起來。

  是他之前想錯了,聖上還是跟從前一樣將他這個老師放在心裡的。是他看不清行事,自傲又魯莽,偏信了別人的讒言,將聖上推遠了。司馬太師心裡一嘆,脫口而出了一句:「勞煩公公,替我帶一句話給聖上吧。」

  太監側耳傾聽:「您說。」

  良久的沉默,司馬太師欲言又止。他似乎有許多話想要說,可是到頭來卻一句話都沒有說出來。

  司馬太師扯了扯嘴角,笑得有點兒難看,曾經也算是叱吒風雲的名臣了,如今瞧這,卻儼然成了失意的老者,老態龍鍾,哪裡能看出從前的意氣風發呢:「罷了,我以罪臣,就不給聖上添堵了,公公且回去吧,我們也得啟程了。」

  太監見司馬太師又反悔,咽下了要說的話,只覺得有些奇怪。

  不過他也知道,這些當官兒的人大多都是奇奇怪怪的。

  他領著人,直到把司馬太師送上了馬車之後,才轉身回去了。

  司馬兆一腳踏上了馬車,還在那兒悶悶不樂地嘀咕道:「真要是捨不得的話,為何不叫咱們留下來,派人送了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咱們家裡又不是沒有。」

  後頭的司馬老爺聽到這話,連自己的馬車都沒有上,便迅速走到司馬兆那兒,一腳踢了上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