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都已經快要到十月了,壓根沒有什麼日子能夠讓他們多耽擱的。若是過些日子再下一場雨,那前面那些人的日子變更難熬了。王尚書知道時間緊迫,繃著臉領命之後,便帶著人下去了。

  周侍郎也跟在王尚書後頭。

  他們工部收了這麼多的棉花,怎麼做衣裳也是一門學問。周侍郎明知故問:「這棉花可以用來織布嗎?」

  「織什麼布?先緊著兵將做棉衣穿就是了,哪兒還有這個閒心思織布?」

  周侍郎哪裡會不知道是這個道理呢。但是他好不容易把那個織布機子造出來,又好不容易得了些棉花,想要再親自試一試,總希望聖上能看看他們的織布機有多了不得。可如今看來,他顯然是白日做夢了。

  周侍郎不是不體諒,他也知道自己不該問這些話的,可是就是忍不住,憋不了,有些話他若是不說出來的話,心裡難受。且他也知道,跟王尚書說,並不要緊,王尚書也不會亂傳出去的。所以他又嘀咕開了:「之前催得那麼緊,如今東西做出來了之後,卻又沒了用武之地了,也不知這織布機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重見天日?」

  他瞧著都覺得委屈了。

  王尚書知道他是什麼心思,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你還不服了?」

  周侍郎連連點頭。

  「不服憋著!」

  一天到晚的正經事情不想,盡想些不知所謂的東西。今兒,也是王尚書為這個屬下操碎了心的一日。

  不搭理周侍郎,王尚書直接領著別人走掉了。

  工部的動作也快,才不過十天的功夫,便已經將所有的衣物都趕製好了。

  這也多虧得如今人手充足,其餘六部為了能早日將這一批衣服運到前線,都調人過來幫忙,如此日夜趕工,期間也倒了不少人,可終於還是趕著將這一批衣物給制好了。

  王尚書看著運走的這一批批的東西,實在是感慨良多:「如今只盼著運東西的馬車能快點兒,能趕在月末將東西運過去。」

  也是如今朝廷實在是艱難,如若不然也不會拖得這麼後。

  李尚書也在旁邊,聞言亦是心中微沉:「朝廷也是盡力了。怪只怪前些年成不大好,為了賑災,已經耗費了朝廷不少的元氣。如今這一仗打得又有些久,不如咱們一開始想像的那般,這才讓大伙兒慌了神了。」

  王尚書又嘆道:「這回還是多虧了唐家那小子呢。要是沒有他的話,那……」

  那他們興許也能集得齊這麼多的物資,不過肯定是要耗費更多的功夫,更多的精力,且捨不得是要向民間開口了。倘若真到了那個時候,那他們這些當官的臉上肯定也不好看。

  「我聽說汝陽侯的及冠禮馬上就要到了?」王尚書忽然提到了這事。

  邊上剛準備回去的周侍郎聽到這話,立馬就停了下來:「確實到了,也不過就是二十來天之後的事兒。」

  王尚書有點嫌棄周侍郎又突然插嘴。可是人家是正正經經的回他的話,他也不好太嫌棄了,只道:「那汝陽侯可準備大辦?」

  周侍郎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如今正逢戰事,他哪裡會大辦呢?我聽他話里的意思,似乎只想請家裡頭幾個人一塊吃個飯便是了,一切從簡。」

  王尚書道:「禮不可廢。」

  周侍郎又有一些羨慕了。連他們家尚書大人都這樣說,更不必說底下那些一心想要巴結著唐璟的人呢。看來這次及冠,唐璟收那些賀禮必定是收的手都軟了。

  這個真是叫人羨慕。

  唐璟的及冠禮未到,朝廷的這一批棉衣便已經抵達了前線。

  來的這麼快,也是多虧了他們日夜兼程的趕路,生怕耽誤了一點功夫。這一車接著一車的棉衣運過來之後,叫駐軍的將士們看的目瞪口呆。

  他們還從來沒聽過什麼棉衣的。聽那些個大人說起來,似乎是保暖的東西,捏著與柳絮差不多,只是比柳絮要需要更暖和一些。

  他們本以為這東西跟柳絮做的衣裳也差不多了,本不抱什麼希望,誰知道穿到身上之後,差別便立馬體現了出來。

  眾人驚喜地互相看一眼,很是稀罕地摸著自己身上的衣服:「這什麼棉衣,也太暖和了吧?」

  「那是自然的,也不看看這是誰弄出來的東西。」

  「誰啊?」

  送貨的那些官吏清了清嗓子,擺出了唐璟的大名:「這可是汝陽侯種出來的東西,汝陽侯知道吧,前面那批土豆,也是他種出來的。」

  第172章 讚頌之聲

  其實那些官吏也不過就是出於尊敬,這才用汝陽侯稱呼唐璟,沒好意思直接說他的名字。

  不過提到汝陽侯的時候,眾人的確有一些懵,有些反應慢的,一時間還沒想到汝陽侯究竟是哪個?可後來聽他又提到了土豆兩個字,便立馬明白過來了。

  原來是唐大人呢。

  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唐大人?別說先前的那些事兒了,單就是土豆這一件,便已經足夠讓他們感恩戴德了。天知道當時軍糧快要吃完了的時候,這些將士們心裡是有多慌。沒糧食吃,這仗自然也就打不下去了。若是因為食不果腹,敗於安南軍下,那他們便是千古罪人。

  好在,朝廷並沒有忘記他們,反而帶著滿滿當當的軍糧過來了。雖說這回的軍糧有些與眾不同,但只要是吃的就夠了,何況,這東西還是他們以前只聽說過名字,卻從未見過的土豆,這可是新糧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