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少人聽了唐璟這話,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心裡卻埋怨了起來。這不是耽誤他們辦事兒嗎?就這麼一條山路走過去便過去了,再往後便是坦途,這會兒不走,還不知道要耽擱多長時間呢。

  因為唐璟年紀輕,不少人便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看到太子殿下當真,且還因為這一句話猶豫不定起來,眾人頗不贊成,紛紛提醒蕭衡以大局為重。

  裡頭還有一人言辭稍微有些激烈:

  「殿下,恕臣直言,這唐大人年紀輕,一看就是不經事兒的,被這場面嚇到也是情有可原。可他被嚇到了,總不能讓咱們都陪著他不走吧,咱們耽擱了一天,沂州一帶的百姓便多憂心一日,這祈雨一事,實在耽誤不得。

  恕微臣多嘴,這唐大人雖在務農一道上有些天賦,可也僅此而已,難不成他除了務農,還能占卜吉凶不成?說什麼不易行,不過就是他自己膽小害怕罷了。他若是不敢走,就自個留下不就是了,何必要咱們一道陪著?」

  說得義憤填膺,可是蕭衡卻一句都沒有聽他的,反而信了唐璟的話,吩咐下去,讓一行人往回走,下山避一避。

  有些人更加不大樂意了。

  蕭衡也不逼他們,多添了一句吩咐:「想下山的跟著一道,若是不願意下去的,直接往前,在下一個驛站等候便是。」

  雖然這樣說,可是又有誰真的敢不跟著太子殿下獨自離開呢。撤是肯定要往回撤的,只是心裡不舒服也是必然的。

  包括後頭跟著的那些小吏侍衛,心裡頭也埋怨起了唐璟,覺得他因為一己之私,給旁人添了不少麻煩。

  唐璟不是不知道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可他剛才是真的覺得不詳,所以才讓伯溫兄停了下來。

  往回走的時候,唐璟還讓人給壽喜公公帶了話,將他調到伯溫兄身邊,給他道了一聲歉。

  說實話,唐璟如今也後悔了,覺得自己不該多言。

  蕭衡並未生氣,反而安慰他不要胡思亂想。

  一時下了山,還沒有走遠,眾人突然聽到一陣轟轟隆隆的聲音,由遠及近,震耳欲聾。再接著,他們便看到剛才那座山仿佛從山腰處斷了一般,山上的巨橫枝,都隨著水流往下砸開。

  天色昏暗,駿馬蹄嘶。哪怕已經到了山下,可場面依舊混亂一片。

  掉下來的碎石樹枝傷了不少人,蕭衡也未能倖免,好在唐璟就站在他身邊,看到一根折斷的樹幹迎面撞過來的時候,眼疾手快地拉了蕭衡一把。

  這奮力一拉,力道便控制不住了,兩個人都撞到了另一邊的大石頭上,且都撞到了手。

  唐璟輕一些,只傷到了皮,蕭衡卻比他要慘一些,傷了筋骨,短時間內是好不了的。

  畢竟是大事,來報信得也快,馬不停蹄地就來了皇宮。

  皇上聽完了前龍後脈,當即坐下來長舒了一口氣:「你剛才怎麼不說的清楚一些。」

  白嚇了他一場。

  回話的人還有些委屈。他本來也是想說清楚的,可才說了幾個字,皇后娘娘便暈了過去。他也是被嚇慘了,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虛驚一場,幸好太子無事。」皇上伸了伸手,打算喝口茶壓壓驚。他是沒有昏過去,可他受到的驚嚇絲毫會比皇后少。

  福祿公公貼心地將茶遞給皇上,口中道:「聖上您這是關心則亂,太子殿下是大燕儲君,得天庇佑,怎麼可能會輕易出事呢?」

  「要真是得天庇佑,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皇上可不信福祿的話,不過,「這回總歸是有驚無險。你是不知道,我今兒一天眼皮一直在跳,又不敢跟旁人說,生怕說了就應驗了。估摸著皇后也是一樣。方才聽到山崩的時候,我都恨不得跟她一道暈過去。」

  福祿順嘴拍了一句馬屁:「聖上畢竟是聖上,這等事兒還穩如泰山。」

  皇上指著福祿罵了他一句滑頭,卻又問道:「那太子他們如今在哪兒?」

  底下人道:「太子惦記著沂州一帶的災情,通知了當地朝廷處理了山崩之事後,便帶著人繞了遠路繼續東行了。」

  「這孩子,哪裡就差的這麼一時了?竟然連休息都不知道休息。」皇上搖了搖頭,有些心疼,可卻又覺得慶幸,「好在鎮國公家的老二機靈,若沒有他,真的不知道要出什麼岔子。」

  福祿公公道:「唐大人有福氣。」

  「確實有福氣,還是天大的福氣。等這次他回來,朕必定得厚厚重賞!」

  福祿公公忍不住感慨,誰說這位唐大人運道不好呢,瞧瞧,事兒還沒辦成,賞賜卻已經在路上了。

  等晚些時候,皇后才悠悠轉醒,剛一睜眼,便喚著太子的名字。

  皇上一直守在邊上,連處理公務都是在皇后寢殿裡處理的。等皇后醒來,皇上也是頭一個過去,趕忙將太子安然無恙的消息告訴了她。

  皇后差點沒有喜極而泣。

  「沒事就好。」皇后抱著丈夫,喜不自禁。她今兒一整天都沒得個安生,如今終於能穩住了。

  因這事涉及蕭衡,帝後兩人便沒有對外宣揚,可是有心人還是聽到了些風聲。

  譬如二皇子。

  聽到這消息後,二皇子亦是心情複雜。震驚過後,激動過後,便只剩下慶幸。既慶幸自己沒有出手,也慶幸他皇兄沒事。

  與二皇子不同,范倪聽到這話卻只剩下失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