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璟看了看屋子裡能主事兒的幾個人:「為了莊子裡的人著想,也為了讓他們以後有力氣辦事兒,不如咱們明兒去買肉吧?多買些,放在倉庫裡頭放著,各家都有份兒。」各家都有份,他就要一個大份兒的。

  不論如何,他要吃肉!

  這都多長時間沒吃肉了!

  孫氏立馬心疼了:「好好好,明兒就買肉,不,今兒晚上就讓吉祥奉安兩個跑一趟腿,讓他們將肉給買回來。」

  餓了誰也不能餓著兒子,孫氏瞬間就放棄了將這些錢放起來收藏的心思了。這點錢,哪兒比得上讓二郎吃肉來得重要。

  願望被滿足,唐璟立馬樂了,蹲在孫氏旁邊哄著人,那甜言蜜語一套一套的,嘴巴像是摸了蜜似的:

  「等這一批蘿蔔全都買完,莊子裡就能有一筆大收入。到時候,將這筆錢挪出一部分作莊子裡的支用,剩下的咱們都給花了。」

  「給娘您買胭脂水粉,買蘇繡的布匹,買玲瓏閣的釵環,保准比您在國公府里過得還舒服。」

  除了孫氏,其他人也有份兒:「嬤嬤愛喝茶,到時候再給嬤嬤買最好的茶。還有王管事,再多給他買幾個鼻煙壺好了。免得成天對著那一個反反覆覆地擦。」

  「奉安吉祥那兒也得給些賞錢,他們這陣子都累壞了……」

  唐璟掰著手指,一筆一筆地算著。

  孫氏看著兒子,漸漸有些明悟。

  在國公府里長不大的二郎,竟然在外頭長大了。不僅學會了掙錢,還學會了關心身邊的人。要知道從前在國公府的時候,二郎可只有伸手要錢的份兒。難不成,二郎只有離開國公府才能長大?

  「夫人可算是看到了這一點了。」

  張嬤嬤忽然的一句,讓孫氏驚了一下,她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不知不覺竟然將心裡想的說了出來。

  好在這會兒唐璟已經被奉安吉祥拉到一邊說話去了,也沒有聽到這些就是了。

  張嬤嬤繼續道:「夫人,奴婢記得二少爺小時候也是極聰慧的,那什麼詩啊詞啊,他只要看一眼便會了。尋常人家的公子,哪有他這份聰明勁兒?」

  「是啊,我們家二郎,打小就聰明。」

  張嬤嬤話鋒一轉:「只可惜,後來二少爺並沒有在讀書上頭花什麼心思。夫人可記得是為了什麼?」

  孫氏默然。

  還能為了什麼,自然是因為那個糟老頭子。都是因為他,非得讓二郎跟老大比對著來,但凡二郎做得稍稍不如他的意思,便用老大來打擊二郎,打倒是還好,畢竟有她攔著,可是罵的那些才最叫人難堪。日子久了,二郎也倦怠了,不願意讀書了。

  所以,歸根究底,還是那糟老頭子的錯。

  要不是他,如今二郎必定也能高中進士。

  張嬤嬤見她有點想通了,繼續道:「二少爺在國公府的時候,要多壓抑便有多壓抑,夫人您雖護著二少爺,不讓他受身上責罰,可他心裡頭受到的責罰,又有誰來護呢?那國公府是個富貴的地方不假,卻不是個快活的地方,夫人您說是不是?」

  孫氏心頭一嘆,微微點頭。

  「其實住在外頭,也是不錯的。」

  孫氏應了一聲,誰說不是呢。

  張嬤嬤又試探地問了一句:「那夫人,您還想回國公府嗎?」

  孫氏臉色一變,愁眉苦臉地道:「想。」

  張嬤嬤:「……」

  夫人掰不過國公爺,也是有原因的。

  屋子外頭,吉祥奉安兩個將唐璟叫到一邊兒也是有原因的。兩人上次憋著沒說,是怕壞了二少爺的心情,回頭蘿蔔賣不出去可就不好了。可今兒少爺分明已經賣了蘿蔔,還賣的那麼好,那他們自然就不要再瞞著了。

  奉安添油加醋地說完之後,本以為二少爺會火冒三丈,不想少爺臉上竟然一點慍色也沒有。

  「少爺,您就不生氣?」

  「氣什麼?」唐璟無所謂地道,「誰會跟幾個無關緊要的人置氣?」

  國公府那邊是什麼情況,關他什麼事兒,反正他壓根也沒有想過要回去。至於那糟老頭子,他就更不上心了。

  誰管他啊。

  東宮那邊,太子新得來的蘿蔔有不少被送到了大明宮和太后、皇后娘娘處,再有剩下的,蕭衡便留在自己跟前,準備招待太傅和另幾位先生。

  大明宮裡頭的蘿蔔是最先送到的。

  皇上聽到這蘿蔔是太子送進宮裡的,頓時來了興趣:「伯溫什麼時候還買了蘿蔔?」

  「就是今兒早上買的,殿下去外頭散心,在醉仙閣那兒嘗了蘿蔔,覺得味道不錯便買下來了。各處都送了,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那兒都送了。」

  福祿大總管說了這麼多,皇上只記得一件事:「伯溫他出門了,那他?」

  「聖上放心,太子殿下無事。」

  「確定沒事?」

  「確實沒事兒。」

  這一唱一和的,像是在打啞謎一般。但熟知太子殿下的人都會知道聖上為何這麼擔心。

  太子乃中宮嫡子,亦是皇室長子,從小到大都被寄予厚望。當然,太子最後也不負旁人期盼,在帝後和太傅的教導之下,日漸沉穩端方,滿朝文武,皆是交口稱讚。只可惜人無完人,太子殿下別的地方都沒得挑,唯有一點——不能出門,但凡出門便要倒霉。

  這件事,在這二十年裡頭裡面被反反覆覆地證明了無數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