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鎮國公臉一黑,還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不知那小子又給他惹出了什麼禍端來。

  站在隊列中的沈侍郎嘲諷一笑。

  不是冤家不聚頭。要說鎮國公府和沈家的恩怨,那可就大了去了。本來好好的兒女親家,變成如今這地步,反正沈侍郎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的。要說錯,錯的都是鎮國公府!

  如今聽到聖上提到了唐璟那個小崽子,沈侍郎第一反應就是幸災樂禍。

  沈侍郎還沒有笑出聲,皇上忽然看到了他那張皮笑肉不笑的老臉:「對了,這事恰好跟沈愛卿也有些干係。」

  沈侍郎疑惑地抬起頭。

  皇上端著笑臉,當即將昨兒聽到的消息都說了一遍。皇上雖然身在大明宮,可卻有一個耳聽八面眼觀四方的太監總管,每日都能收到京城各家的消息。是以,有關鎮國公小公子怒懟小舅子的事,皇上也是一句不落地都聽了。

  皇上說完之後,沈侍郎立馬拉下可憐,鎮國公瞥見了他的神色,忍不住冷笑一聲。

  活該!

  皇上樂呵呵地分享完了新鮮事兒,但該交代的事情也得交代:「沈愛卿,朕知道你公務繁忙,可是再忙也不能對家中小兒疏於管教啊。鎮國公家的小公子人是跳脫了些,可有句話卻沒有說錯,歷朝歷代,都是以農為本。農事為一國之要務,農民為江山之根基,不論何時,都不該受到如此輕賤。你身為戶部侍郎,這點道理難道都教不會子女?」

  沈侍郎慌忙俯地:「臣教子無方,臣有罪!」

  皇上擺了擺手,不在意的說道:「罪倒是算不上,往後多多管教,切莫讓他再惹出事端就好了。」

  沈侍郎連忙稱是。

  鎮國公心中正想冷笑,忽然皇上又點了他的名:「還有便是鎮國公,這事兒你也上心一些。朕聽聞你將家裡的小兒子都趕了出去,大可不必,這孩子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應當也是不錯的。你也不必事事計較,畢竟,哪兒有人不犯錯的。人誰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鎮國公本來還在看笑話,聽到這話之後,頓時沒有了看笑話的心思了。雖然有聖上的叮囑在前,可他卻不相信唐璟那不孝子真是個好的,能說出這樣的話,多半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那不孝子是什麼德行,他還能不知道?

  這個早朝上的,除了鎮國公和沈侍郎兩個當事人心情不好,餘下人都白看了熱鬧,心情都還算不錯。

  皇上麼,心情也不錯,畢竟他最喜歡聽這些有的沒的了。

  下朝了之後,皇上還對著跟前的總管公公福祿說著閒話:「也不知道鎮國公是怎麼想的,怎麼就偏偏看不慣自己的親兒子。」

  福祿聽著有些詫異:「聖上似乎對那位小公子挺有好感的。」

  「要說從前,有什麼好感也算不上,只是覺得這小子挺有意思的。京城裡頭人人都戴著一張面具,似他這般單純得有些蠢的人,還真是少見。不過這回這件事兒,倒是讓朕真對他有了兩分好感。」

  福祿想到後宮裡的娘娘提起這位時那咬牙切齒的樣子,不禁有些好笑:「奴才聽聞,皇后娘娘和各宮娘娘都不大喜歡這位公子。」

  皇上搖了搖頭:「婦人之見。」

  皇后是女子,自然是站在那沈家姑娘這邊,皇上是男子,看著沈家姑娘折騰來折騰去的,反而有些在心裡添了幾分不虞。

  這事情誰對誰錯還不一定呢,早這麼下論調,未免有失偏頗。

  有些東西,皇上這個外人都能看得清楚,可鎮國公卻想不明白。

  忙了一天各人都回了府上,沈侍郎一進府門便去找藤條,鎮國公則是一進門就問孫氏有沒有回來。

  丫鬟戰戰兢兢地搖了搖頭。

  鎮國公氣得當下摔了一套茶盞。

  唐郢夫妻倆聞訊趕來勸說,只是他們趕到的時候,屋子裡已經多了一個過來獻殷勤兼煽風點火的柳姨娘。

  鎮國公見到她,略思索了一番忽然間有了個主意。

  他決定讓柳姨娘掌中饋,等到楚氏什麼時候將孩子生下來,再將這大權還給楚氏。左右楚氏已經五個多月了,這代管也管不了多長時間。

  待看到唐郢夫妻倆,鎮國公直接將這事給敲定了,且還道:「你們夫妻倆誰都別勸我。他們娘兒倆既然鐵了心想離開鎮國公府,那就讓他們離就是了,缺了她,這國公府又不是過不下去了!」

  柳姨娘走馬上任,風光無限。

  唐郢擔心母親和弟弟,正想著該怎麼勸。

  至於楚氏,她誰也不擔心。嫁過來多年,楚氏深知這國公府外頭看著風光,實則里內里不知道有多理不清。婆婆只知道一味溺愛孩子,公公久經沙場,說一不二過了頭,專橫霸道,至於前頭的那位祖母,聽說也是個厲害的。

  楚氏看了自家夫君一眼,她覺得在這國公府里,夫君和自家長子能長成如今這樣,已經是祖宗保佑了。楚氏是個獨善其身的人,她管不了,便從來不摻合。連她家夫君,楚氏也不大想讓他摻合。只可惜,對於這位小叔子的事兒,她家夫君總是關心太過。

  眼瞧著唐郢要壞自己好事,柳姨娘立馬搶聲:「我說世子爺,您就別在這檔口再氣國公爺了,國公爺今兒也累了一天了,您不讓他休息休息,還在這氣他幹什麼?且這些話,國公爺也未必願意聽,國公爺您說是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