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額駙挺好的。”三公主端靜開口道。
石舜華瞧見她就想笑:“噶爾臧怎麼個好法?”
“這……”端靜不善言辭,額駙噶爾臧以前對端靜著實不好,又當著這麼多人面,端靜吭哧好一會兒,“反正就是挺好。”
石舜華故意道:“聽你這麼說,本宮真懷疑是噶爾臧命讓你這樣說。”
“不是,不是。”端靜脫口而出。
石舜華頷首:“既然不是,那來說說本宮的大外甥,阿木爾的孩子有五六歲了吧?”
“老大是姑娘,兒子四歲了。”端靜道。
石舜華:“你和噶爾臧都是當祖父祖母的人了,也該含飴弄孫,好好享享清福。”
“臣妹也是這麼想的。”端靜並不傻,知道石舜華什麼意思。再說了,當年若不是石舜華出面,她指不定早死了。一直想感謝石舜華,偏偏她什麼都不缺,難得能用得著她,端靜的態度就差舉手起誓。
石舜華轉向老四和老五:“四妹,五妹,額駙對你們好嗎?”
“額駙可不敢對四姐不好。”五公主笑看四公主一眼,就問,“皇嫂,四哥和十四弟怎麼沒來?”
石舜華:“你四哥這會兒在江南,十四弟在軍中,他倆脫不開身。想他們了?”
“好多年沒見,有點想了。”五公主道。
石舜華:“那本宮趕明兒跟皇上說一聲,明年命他們隨駕。”
“明年還來?”五公主脫口而出。
石舜華挑眉:“不想我們來?”
“不是,不是,是皇上二哥六年才來一次。”五公主連忙解釋,“臣妹以為下一次還得六年後。”
石舜華嘆氣:“不是皇上不想出來,關內事多,脫不開身。”話音落下,轟隆隆三聲,公主、侍女們下意識尖叫。
石舜華眉頭緊皺,正想開口,外面又傳來三聲轟鳴聲,不禁頭痛:“閉嘴!”
偌大的帳篷里忽然安靜下來。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突然意識到皇后一動未動。膽量最大的四公主率先回過神:“皇后知道怎麼回事?”
“你二哥又在外面亂放空炮。”石舜華眉頭緊鎖,“也不使奴才來說一聲。”隨即站起來,“想不想看看火器的威力?隨本宮過去。”
十公主連忙問:“臣妹也能過去?”
“有何不可。”石舜華走在最前頭,到了外面就問當值的侍衛,“皇上往哪邊去了?”
侍衛往西南一指,石舜華攜眾公主過去,卻看到士兵正把火器往車上抬。石舜華急走幾步:“皇上這就準備回去?”
胤礽奇怪:“你們怎麼來了?”
“沒見過火器,想來看看。”石舜華道,“讓妾身也見識見識唄。”
胤礽瞧著還有一枚火炮沒收拾,便問:“還有藥嗎?”
“還有兩個。”士兵答道。
胤礽擺擺手:“放了。”輕飄飄兩個字,仿佛在說兩支箭。
站在胤礽身後的眾台吉仔細打量胤礽的神色,見他一點兒也不心疼,不禁替皇帝陛下感到肉疼。
轟轟兩聲,遠處濃煙滾滾,第一次見識到改良後的火器的威力,公主們個個目瞪口呆,什麼時候鬆開捂住的耳朵都不記得了。
胤礽轉向石舜華:“看到了?”
“看到了。”石舜華隨即帶著眾公主原路返回,然後在帳中設宴宴請眾公主。在公主們離開前,又提醒一句,額駙們若是不好,儘管向皇上奏稟,或者直接告訴她。
眾公主之前以為皇后娘娘客氣,看到皇帝帶來的火器遠比蒙古各部的火器厲害的不止一倍,算是明白皇后娘娘沒客氣,她就是有這個底氣。
夜晚,胤礽再次設宴宴請蒙古各部的王爺、台吉。
以前康熙主政時,蒙古郡王和台吉是清廷的臣,也是清廷的盟友。然而,胤礽只把他們當成臣,不再把他們當成盟友。
晚宴開始一炷香,胤礽就以不勝酒力回去了。
領侍衛內大臣,十三爺胤祥替胤礽招待蒙古各部首領。若是沒有下午的火器,蒙古首領們一準覺得皇帝不尊重他們。如今看到胤礽起身,皆站起來勸胤礽早些歇息,保重龍體。
胤礽轉過身扯扯嘴角。翌日,啟行往北,蒙古各部台吉跟著北上,一直抵達漠北,烏第河邊才停下來。
蒙古各部台吉皆不明白皇帝做什麼,而沒等他們問出心中疑惑,胤礽就站在河邊指著北面大片土地說:“那邊早年都屬於大清,俄人趁著大清關內不穩,侵擾大清,逼著朝廷割地求和。總有一天,朕要把這些地全部要回來。”
“皇上,咱們已經跟俄人簽了《尼布楚條約》。”其中一台吉小聲提醒。
胤礽想也沒想:“那是太上皇簽的,並不是朕,朕不承認。”轉身面對眾台吉,“你們若是能奪回來,奪回來的那些土地上見的牛羊、糧食,朝廷連你們一根羊毛都不要。朝廷還可以借給你們火器。”
“借火器?”策凌驚呼。
胤礽:“不錯。不過,火器由八旗子弟看管,你們讓他們往哪裡打,他們就往哪邊打。”
策凌是漠北一支台吉,待胤礽說完就忍不住摩拳擦掌:“皇上此言當真?”
“君無戲言!”胤礽道,“待朕回到京城就可以借你火器,只要你敢跟紅毛子交戰。”
策凌連忙問:“借多少?”
“十枚炮,一百粒彈。”胤礽道,“來回運費得你出。”
策凌:“可以!”
“皇瑪法,汗阿瑪怎麼還沒回來啊。”小太子躺在椅子上,雙手捧著書,看到康熙用書擋著臉閉目養神,很是羨慕,“皇瑪法,這篇文章孫兒已經會背了。”
康熙連眼都沒睜:“朕聽見了,你念二十遍,還差八十遍,朕給你數著呢。”
“八十遍明兒再補。”小太子往後翻,“皇瑪法,汗阿瑪是不是忘記回家的路了?都九月了。”
康熙拿下書,捏幾個葡萄,邊吃邊說:“你汗阿瑪到塞外幹大事,十月底能回來就不錯了。”
“什麼大事?”小太子好奇。
康熙搖頭:“朕怕嚇著自己,沒敢細問。”
小太子嗤一聲,擺明不信:“聽汗阿瑪說您年輕的時候擒鰲拜,平三藩,天不怕地不怕,還會怕被汗阿瑪嚇著?孫兒十五歲了,不是五歲。”
“後年選秀就可以選太子妃了。”康熙看著小孫子一臉稚氣,感覺不真實,“皇上給你挑太子妃了沒?”
小太子擺手:“孫兒跟皇額娘說,孫兒二十歲的時候再挑太子妃。”
“你怎麼不等到八十歲再選。”康熙瞥他一眼,“後年就好,過兩年成親,剛剛好。”
小太子搖了搖頭:“不好,不好,一點也不好,孫兒可不想那麼早就被女人管著,必須得再過五年。”
石舜華瞧見她就想笑:“噶爾臧怎麼個好法?”
“這……”端靜不善言辭,額駙噶爾臧以前對端靜著實不好,又當著這麼多人面,端靜吭哧好一會兒,“反正就是挺好。”
石舜華故意道:“聽你這麼說,本宮真懷疑是噶爾臧命讓你這樣說。”
“不是,不是。”端靜脫口而出。
石舜華頷首:“既然不是,那來說說本宮的大外甥,阿木爾的孩子有五六歲了吧?”
“老大是姑娘,兒子四歲了。”端靜道。
石舜華:“你和噶爾臧都是當祖父祖母的人了,也該含飴弄孫,好好享享清福。”
“臣妹也是這麼想的。”端靜並不傻,知道石舜華什麼意思。再說了,當年若不是石舜華出面,她指不定早死了。一直想感謝石舜華,偏偏她什麼都不缺,難得能用得著她,端靜的態度就差舉手起誓。
石舜華轉向老四和老五:“四妹,五妹,額駙對你們好嗎?”
“額駙可不敢對四姐不好。”五公主笑看四公主一眼,就問,“皇嫂,四哥和十四弟怎麼沒來?”
石舜華:“你四哥這會兒在江南,十四弟在軍中,他倆脫不開身。想他們了?”
“好多年沒見,有點想了。”五公主道。
石舜華:“那本宮趕明兒跟皇上說一聲,明年命他們隨駕。”
“明年還來?”五公主脫口而出。
石舜華挑眉:“不想我們來?”
“不是,不是,是皇上二哥六年才來一次。”五公主連忙解釋,“臣妹以為下一次還得六年後。”
石舜華嘆氣:“不是皇上不想出來,關內事多,脫不開身。”話音落下,轟隆隆三聲,公主、侍女們下意識尖叫。
石舜華眉頭緊皺,正想開口,外面又傳來三聲轟鳴聲,不禁頭痛:“閉嘴!”
偌大的帳篷里忽然安靜下來。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突然意識到皇后一動未動。膽量最大的四公主率先回過神:“皇后知道怎麼回事?”
“你二哥又在外面亂放空炮。”石舜華眉頭緊鎖,“也不使奴才來說一聲。”隨即站起來,“想不想看看火器的威力?隨本宮過去。”
十公主連忙問:“臣妹也能過去?”
“有何不可。”石舜華走在最前頭,到了外面就問當值的侍衛,“皇上往哪邊去了?”
侍衛往西南一指,石舜華攜眾公主過去,卻看到士兵正把火器往車上抬。石舜華急走幾步:“皇上這就準備回去?”
胤礽奇怪:“你們怎麼來了?”
“沒見過火器,想來看看。”石舜華道,“讓妾身也見識見識唄。”
胤礽瞧著還有一枚火炮沒收拾,便問:“還有藥嗎?”
“還有兩個。”士兵答道。
胤礽擺擺手:“放了。”輕飄飄兩個字,仿佛在說兩支箭。
站在胤礽身後的眾台吉仔細打量胤礽的神色,見他一點兒也不心疼,不禁替皇帝陛下感到肉疼。
轟轟兩聲,遠處濃煙滾滾,第一次見識到改良後的火器的威力,公主們個個目瞪口呆,什麼時候鬆開捂住的耳朵都不記得了。
胤礽轉向石舜華:“看到了?”
“看到了。”石舜華隨即帶著眾公主原路返回,然後在帳中設宴宴請眾公主。在公主們離開前,又提醒一句,額駙們若是不好,儘管向皇上奏稟,或者直接告訴她。
眾公主之前以為皇后娘娘客氣,看到皇帝帶來的火器遠比蒙古各部的火器厲害的不止一倍,算是明白皇后娘娘沒客氣,她就是有這個底氣。
夜晚,胤礽再次設宴宴請蒙古各部的王爺、台吉。
以前康熙主政時,蒙古郡王和台吉是清廷的臣,也是清廷的盟友。然而,胤礽只把他們當成臣,不再把他們當成盟友。
晚宴開始一炷香,胤礽就以不勝酒力回去了。
領侍衛內大臣,十三爺胤祥替胤礽招待蒙古各部首領。若是沒有下午的火器,蒙古首領們一準覺得皇帝不尊重他們。如今看到胤礽起身,皆站起來勸胤礽早些歇息,保重龍體。
胤礽轉過身扯扯嘴角。翌日,啟行往北,蒙古各部台吉跟著北上,一直抵達漠北,烏第河邊才停下來。
蒙古各部台吉皆不明白皇帝做什麼,而沒等他們問出心中疑惑,胤礽就站在河邊指著北面大片土地說:“那邊早年都屬於大清,俄人趁著大清關內不穩,侵擾大清,逼著朝廷割地求和。總有一天,朕要把這些地全部要回來。”
“皇上,咱們已經跟俄人簽了《尼布楚條約》。”其中一台吉小聲提醒。
胤礽想也沒想:“那是太上皇簽的,並不是朕,朕不承認。”轉身面對眾台吉,“你們若是能奪回來,奪回來的那些土地上見的牛羊、糧食,朝廷連你們一根羊毛都不要。朝廷還可以借給你們火器。”
“借火器?”策凌驚呼。
胤礽:“不錯。不過,火器由八旗子弟看管,你們讓他們往哪裡打,他們就往哪邊打。”
策凌是漠北一支台吉,待胤礽說完就忍不住摩拳擦掌:“皇上此言當真?”
“君無戲言!”胤礽道,“待朕回到京城就可以借你火器,只要你敢跟紅毛子交戰。”
策凌連忙問:“借多少?”
“十枚炮,一百粒彈。”胤礽道,“來回運費得你出。”
策凌:“可以!”
“皇瑪法,汗阿瑪怎麼還沒回來啊。”小太子躺在椅子上,雙手捧著書,看到康熙用書擋著臉閉目養神,很是羨慕,“皇瑪法,這篇文章孫兒已經會背了。”
康熙連眼都沒睜:“朕聽見了,你念二十遍,還差八十遍,朕給你數著呢。”
“八十遍明兒再補。”小太子往後翻,“皇瑪法,汗阿瑪是不是忘記回家的路了?都九月了。”
康熙拿下書,捏幾個葡萄,邊吃邊說:“你汗阿瑪到塞外幹大事,十月底能回來就不錯了。”
“什麼大事?”小太子好奇。
康熙搖頭:“朕怕嚇著自己,沒敢細問。”
小太子嗤一聲,擺明不信:“聽汗阿瑪說您年輕的時候擒鰲拜,平三藩,天不怕地不怕,還會怕被汗阿瑪嚇著?孫兒十五歲了,不是五歲。”
“後年選秀就可以選太子妃了。”康熙看著小孫子一臉稚氣,感覺不真實,“皇上給你挑太子妃了沒?”
小太子擺手:“孫兒跟皇額娘說,孫兒二十歲的時候再挑太子妃。”
“你怎麼不等到八十歲再選。”康熙瞥他一眼,“後年就好,過兩年成親,剛剛好。”
小太子搖了搖頭:“不好,不好,一點也不好,孫兒可不想那麼早就被女人管著,必須得再過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