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石舜華看一眼自信滿滿的完顏氏,已經料到結果。
兩炷香後,六人隨弘昱進宮,都說完顏氏沒有打張佳氏,而張佳氏臉上的手指印是完顏氏不小心碰的。
張佳氏整個人都傻了,顯然沒料到結果大大超出預料。
石舜華跟著問:“弘昱當時在哪兒?”
“啟稟皇嬸,侄兒原先在兵部。”弘昱道,“阿瑪走的時候請八叔帶著侄兒。侄兒得知完顏氏和額娘吵起來,趕回家就聽說她們進宮了。”
石舜華:“那本宮再問你,你福晉放這六人回家,你知道嗎?你既然知道,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侄兒聽額娘的。”弘昱道,“這六人是額娘的人。”
石舜華:“大嫂,她們六人都想回家,心已不在府上,你還執意阻攔?”
張佳氏下意識轉向惠太妃。
惠太妃嘆氣:“放她們回去。”頓了頓,“你年齡也不小了,該享享清福,以後府里就由弘昱的福晉管著。”
“額娘——”張佳氏不敢置信。
惠太妃起身:“給皇上和皇后添麻煩了。”打斷兒媳婦的話,“時間不早了,我就先回宮了。”
“孫河,替本宮送送惠母妃。”石舜華開口。
胤禛望著一眾人走遠,樂道:“大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惠母妃是為她好。”石舜華道,“她明顯纏不過完顏氏,過幾年她年齡大了,就算不願意,府里的事還是得交到弘昱的福晉手裡。
“婆媳二人若是鬧得太僵,完顏氏真作踐她,還有本事把親王府管的滴水不漏,她什麼時候被作踐死,咱們也不知道。”
胤禛仔細琢磨一番:“還是惠母妃考慮的周到。皇嫂,趕明兒您得給弘暉挑個老實本分的福晉,像弘昱的福晉這種,臣弟可要不起。”
“弘昱的福晉也不敢在你跟前抖。”石舜華道,“她敢出手打張佳氏就仗著大哥不在家。”
胤禛詫異:“您也知道她是故意的?”
“要不是故意的,就算換成你二哥,也不可能把張佳氏的臉打成那樣。”石舜華道,“以完顏氏的身板,不但是故意的,還得卯足了勁。”
胤禛:“您這麼清楚,居然還能面不改色的偏幫,您才是最厲害的。”
“現在才知道?”胤礽笑道,“完顏氏的這些小把戲,在你二嫂面前根本不夠看。不過,若不是因為完顏氏是她親自給弘昱挑的,也不會這麼偏袒她。”
石舜華瞥他一眼:“妾身幫理不幫親。”
“朕就聽你鬼扯。”胤礽根本不信,“老四,你還不走?”
胤禛嘖一聲:“最了解皇嫂的人果然只有二哥。等等,皇嫂,弘昱的福晉這麼不給婆婆臉,趕明兒大哥回來,大嫂不會拿和離作威脅吧?”
“你以為人人都有個皇后姐姐呢。”胤礽道,“甭說她,就是老八的福晉也不敢和離。”
石舜華點頭:“四弟怎麼會想到這種事?”
“您妹妹和保泰和離了,京城也沒多少人議論,估摸著老百姓對女人挺寬容才想到這一點。”胤禛道,“也沒深想。”
石舜華:“保泰有嫡子有庶子,三丫頭嫁給他已經很委屈,整個裕親王府都不敬嫡福晉,三丫頭又是本宮的妹妹,你自己數一下,大嫂符合幾條?”
“大嫂嫁給大哥時,大哥只有一個嫡子,嫡子對她還很恭敬,三條不占一條。”胤禛道,“這下臣弟就放心了。不然,趕明兒大哥回來,以為咱們都向著侄媳婦,欺負他福晉,是咱們逼著他福晉跟他鬧,就麻煩大了。”
胤礽冷笑:“你想多了。因為弘昱險些被老大養廢,汗阿瑪這幾年提起他家的事就煩。要是被他老人家知道,被罵的只有大哥。”
“說起來汗阿瑪到底什麼時候回來?”胤禛道,“四月中走的,五個月了。”
胤礽:“朕比你還想知道。可他們如今在海上,朕想使人提醒他們趕緊回來都不知道該往哪兒送信,慢慢等著吧。”
第221章 返程回京
十月初,京城已進入冬季, 康熙還沒有回來, 胤礽怒了。初三早上,命侍衛帶著他的親筆信前往山東。
胤礽並不知道船行到哪裡, 但是中途在哪些地方補給是提前定好的。康熙是他爹,胤礽沒法命令他趕緊回來, 便在信中提醒康熙,小太子的武術課缺有半年, 弘晏和弘曜快成親了, 兩人的府邸還沒收拾, 不能再玩了。
十月初七, 船在萊州府靠岸歇息,康熙收到兒子的信也記起兩個嫡孫年後就要成親, 羞得老臉通紅, 當天就登船返回。
一直在萊州府等康熙的侍衛策馬回京, 比船走得快, 提前向胤礽稟報太上皇不日便歸。
石舜華當即命宮人打掃慈寧宮、毓慶宮和兩個大兒子的住所。一切收拾妥當, 康熙也回來了。
康熙抵達京城當日, 天空飄起雪。本不想出去接老父的胤礽靈機一動,帶著侍衛、內侍在午門外迎接康熙。
馬車驟停, 康熙撩開車簾,一見兒子頭上戴的剪絨帽上面全是雪, 又是心疼又是震驚, 想也沒想就下車朝胤礽走去, “下這麼大的雪出來做什麼,趕緊回宮。”
“剛下大。”胤礽自然不敢說故意讓他爹自責,“許久不見汗阿瑪,汗阿瑪好像瘦了。”
小太子跑過來,上去抱住胤礽的胳膊:“汗阿瑪,汗阿瑪,海產不胖人,兒臣每頓吃好多還是瘦了。兒臣覺得明年還去還能瘦一圈。”
胤礽自動忽略最後一句,認真打量他一番:“沒看出來有瘦。”
小太子癟癟嘴:“兒臣去問皇額娘。”
“汗阿瑪,先回宮歇歇。”胤礽對康熙道,“慈寧宮已生了火爐。”
弘晏走過來道:“兒臣送皇瑪法回宮。”
“朕又不是老得不能動了。”康熙擺擺手,“你們都回去,朕自己走。”
胤礽在外面站有半個時辰,此時迫不及待地回去暖和暖和,一見康熙再次登上車,立刻回乾清宮,同時不忘把準備偷溜的小太子拎去乾清宮。
傍晚,一家七口聚到景仁宮圍著暖鍋子涮肉。
胤礽喝點湯暖暖胃就問弘晏:“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
“八月中從海南回來,經過廣東呆十來天,後來又在台灣呆十來天,皇瑪法說春節前能趕回去就行,船就慢慢的走,沒有急著趕路。”弘晏說。
石舜華:“你們沒去福州?”
“只在福州逗留一天。兒臣去了雜貨店,不如京城的雜貨店生意好,不過比其他鋪子的生意好。”弘晏道,“皇瑪法覺得那麼沒什麼有趣的,就命船往台灣開。”
胤礽:“台灣那邊怎麼樣?”
“生活習俗跟福州沒多大差異,也有可能台灣那邊的人多是從福建遷過去的。”弘晏道,“不過,不太喜歡咱們。”
兩炷香後,六人隨弘昱進宮,都說完顏氏沒有打張佳氏,而張佳氏臉上的手指印是完顏氏不小心碰的。
張佳氏整個人都傻了,顯然沒料到結果大大超出預料。
石舜華跟著問:“弘昱當時在哪兒?”
“啟稟皇嬸,侄兒原先在兵部。”弘昱道,“阿瑪走的時候請八叔帶著侄兒。侄兒得知完顏氏和額娘吵起來,趕回家就聽說她們進宮了。”
石舜華:“那本宮再問你,你福晉放這六人回家,你知道嗎?你既然知道,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侄兒聽額娘的。”弘昱道,“這六人是額娘的人。”
石舜華:“大嫂,她們六人都想回家,心已不在府上,你還執意阻攔?”
張佳氏下意識轉向惠太妃。
惠太妃嘆氣:“放她們回去。”頓了頓,“你年齡也不小了,該享享清福,以後府里就由弘昱的福晉管著。”
“額娘——”張佳氏不敢置信。
惠太妃起身:“給皇上和皇后添麻煩了。”打斷兒媳婦的話,“時間不早了,我就先回宮了。”
“孫河,替本宮送送惠母妃。”石舜華開口。
胤禛望著一眾人走遠,樂道:“大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惠母妃是為她好。”石舜華道,“她明顯纏不過完顏氏,過幾年她年齡大了,就算不願意,府里的事還是得交到弘昱的福晉手裡。
“婆媳二人若是鬧得太僵,完顏氏真作踐她,還有本事把親王府管的滴水不漏,她什麼時候被作踐死,咱們也不知道。”
胤禛仔細琢磨一番:“還是惠母妃考慮的周到。皇嫂,趕明兒您得給弘暉挑個老實本分的福晉,像弘昱的福晉這種,臣弟可要不起。”
“弘昱的福晉也不敢在你跟前抖。”石舜華道,“她敢出手打張佳氏就仗著大哥不在家。”
胤禛詫異:“您也知道她是故意的?”
“要不是故意的,就算換成你二哥,也不可能把張佳氏的臉打成那樣。”石舜華道,“以完顏氏的身板,不但是故意的,還得卯足了勁。”
胤禛:“您這麼清楚,居然還能面不改色的偏幫,您才是最厲害的。”
“現在才知道?”胤礽笑道,“完顏氏的這些小把戲,在你二嫂面前根本不夠看。不過,若不是因為完顏氏是她親自給弘昱挑的,也不會這麼偏袒她。”
石舜華瞥他一眼:“妾身幫理不幫親。”
“朕就聽你鬼扯。”胤礽根本不信,“老四,你還不走?”
胤禛嘖一聲:“最了解皇嫂的人果然只有二哥。等等,皇嫂,弘昱的福晉這麼不給婆婆臉,趕明兒大哥回來,大嫂不會拿和離作威脅吧?”
“你以為人人都有個皇后姐姐呢。”胤礽道,“甭說她,就是老八的福晉也不敢和離。”
石舜華點頭:“四弟怎麼會想到這種事?”
“您妹妹和保泰和離了,京城也沒多少人議論,估摸著老百姓對女人挺寬容才想到這一點。”胤禛道,“也沒深想。”
石舜華:“保泰有嫡子有庶子,三丫頭嫁給他已經很委屈,整個裕親王府都不敬嫡福晉,三丫頭又是本宮的妹妹,你自己數一下,大嫂符合幾條?”
“大嫂嫁給大哥時,大哥只有一個嫡子,嫡子對她還很恭敬,三條不占一條。”胤禛道,“這下臣弟就放心了。不然,趕明兒大哥回來,以為咱們都向著侄媳婦,欺負他福晉,是咱們逼著他福晉跟他鬧,就麻煩大了。”
胤礽冷笑:“你想多了。因為弘昱險些被老大養廢,汗阿瑪這幾年提起他家的事就煩。要是被他老人家知道,被罵的只有大哥。”
“說起來汗阿瑪到底什麼時候回來?”胤禛道,“四月中走的,五個月了。”
胤礽:“朕比你還想知道。可他們如今在海上,朕想使人提醒他們趕緊回來都不知道該往哪兒送信,慢慢等著吧。”
第221章 返程回京
十月初,京城已進入冬季, 康熙還沒有回來, 胤礽怒了。初三早上,命侍衛帶著他的親筆信前往山東。
胤礽並不知道船行到哪裡, 但是中途在哪些地方補給是提前定好的。康熙是他爹,胤礽沒法命令他趕緊回來, 便在信中提醒康熙,小太子的武術課缺有半年, 弘晏和弘曜快成親了, 兩人的府邸還沒收拾, 不能再玩了。
十月初七, 船在萊州府靠岸歇息,康熙收到兒子的信也記起兩個嫡孫年後就要成親, 羞得老臉通紅, 當天就登船返回。
一直在萊州府等康熙的侍衛策馬回京, 比船走得快, 提前向胤礽稟報太上皇不日便歸。
石舜華當即命宮人打掃慈寧宮、毓慶宮和兩個大兒子的住所。一切收拾妥當, 康熙也回來了。
康熙抵達京城當日, 天空飄起雪。本不想出去接老父的胤礽靈機一動,帶著侍衛、內侍在午門外迎接康熙。
馬車驟停, 康熙撩開車簾,一見兒子頭上戴的剪絨帽上面全是雪, 又是心疼又是震驚, 想也沒想就下車朝胤礽走去, “下這麼大的雪出來做什麼,趕緊回宮。”
“剛下大。”胤礽自然不敢說故意讓他爹自責,“許久不見汗阿瑪,汗阿瑪好像瘦了。”
小太子跑過來,上去抱住胤礽的胳膊:“汗阿瑪,汗阿瑪,海產不胖人,兒臣每頓吃好多還是瘦了。兒臣覺得明年還去還能瘦一圈。”
胤礽自動忽略最後一句,認真打量他一番:“沒看出來有瘦。”
小太子癟癟嘴:“兒臣去問皇額娘。”
“汗阿瑪,先回宮歇歇。”胤礽對康熙道,“慈寧宮已生了火爐。”
弘晏走過來道:“兒臣送皇瑪法回宮。”
“朕又不是老得不能動了。”康熙擺擺手,“你們都回去,朕自己走。”
胤礽在外面站有半個時辰,此時迫不及待地回去暖和暖和,一見康熙再次登上車,立刻回乾清宮,同時不忘把準備偷溜的小太子拎去乾清宮。
傍晚,一家七口聚到景仁宮圍著暖鍋子涮肉。
胤礽喝點湯暖暖胃就問弘晏:“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
“八月中從海南回來,經過廣東呆十來天,後來又在台灣呆十來天,皇瑪法說春節前能趕回去就行,船就慢慢的走,沒有急著趕路。”弘晏說。
石舜華:“你們沒去福州?”
“只在福州逗留一天。兒臣去了雜貨店,不如京城的雜貨店生意好,不過比其他鋪子的生意好。”弘晏道,“皇瑪法覺得那麼沒什麼有趣的,就命船往台灣開。”
胤礽:“台灣那邊怎麼樣?”
“生活習俗跟福州沒多大差異,也有可能台灣那邊的人多是從福建遷過去的。”弘晏道,“不過,不太喜歡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