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受他人的擺布麼?

  他垂眸, 人生在世,又有幾人不是他人棋子。以他人為棋者,孰不知亦是他人的棋子。人皆為棋, 士卒將帥博弈不休。

  庫房裡傳來細碎的抽泣聲,是韓氏的。

  韓氏在求杜氏和榮顯,不要把今夜之事傳出去。榮老二最有底氣,只有他知道自己和韓氏榮侯心知肚明。

  他惡狠狠地撂話,讓榮顯和杜氏管好自己的嘴巴。還說這事要是傳出去,不止他和韓氏倒霉,他們夫妻倆也逃不掉。

  杜氏心有成算,原也沒打算張揚。不過是心裡有了恨,要不是那薛嬸告訴她真相,自己豈不是替婆母背下這偷人的污名?

  她心有隱有快意,平日裡端著身份不拿正眼看他們夫妻的嫡母,以後在他們面前怕是再也抬不起頭來。

  一想到自己以後不用再替嫡母做惡,不用再在嫡母面前伏低做小,她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喜色。要不是場合不對,她真想笑出聲來。

  那個薛嬸,還真是幫了她大忙。她佯裝著為難,逼得韓氏許諾了她不少的好處,這才像是昧著良心般同意不將此事外傳。

  這樣的結果在墨九的預料之中,杜氏身為侯府媳婦,還育有一雙兒女,當然不可能讓侯府的名聲受損,那樣對她沒有半點好處。

  韓氏要是偷的是外人,倒還罷了。關鍵韓氏偷的是府里的男人,要是傳出去整個侯府的名聲必定盡毀。

  她一雙兒女都姓榮,一筆寫不出兩個榮字。再說榮顯還要考科舉,更不能壞了名聲。

  反正以後韓氏有這麼一個大把柄捏在他們夫妻二人的手上,他們庶出的這一房在府中的日子定會好過許多。

  這是一個聰明人。

  聰明人當然知道知恩圖報。

  墨九推拒著她塞過來的銀票,那沓銀票不下萬兩。確實是很讓人心動,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墨九不會要這樣的銀子。直道自己不是圖財之人,幫她是因為自己的良心。

  杜氏慚愧,「是我著相了,薛嬸大仁大義,以往是我有眼無珠,我在這裡給賠不是。」

  她態度誠懇,是真心賠禮。

  「我說了,我只是不想被人當刀使。」杜氏這樣的人,墨九是不願意深交的。說得好聽對方是識時務,說得難聽些不過見風使舵之人。

  不過在侯府後宅,杜氏這樣的性子才能活下去。而不是像翁氏薛氏,一個被逼淨身出戶,一個被熬盡了生命。

  「薛嬸怪我,我不怪薛嬸。過去是我不對,我也是沒有法子。母親是我和夫君的嫡母,她讓我做事我不敢不從。」

  庶出的媳婦在嫡母手底下討生活,自然是有許多難處。墨九能理解,卻不敢苟同。做人要有底線,正是因為杜氏沒有底線,才會淪為韓氏害人的工具。

  「二少夫人,說到底我們夫妻二人不過是侯府過客。我們做客我們侯府恐怕也就這一回,以後必不會再踏足你們侯府半步。你和韓夫人以往如何,將來如何與我們大抵是沒有關係的。」

  杜氏神色黯然,過了一會默默流淚,「別人都道我一個商戶女能嫁進侯府,那是祖上燒了高香、祖墳冒了青煙。只有我自己知道,這門親事是我父親花費近半的家產換來的。且別說我的嫁妝,便是我在未進門前,韓夫人不知收了我家多少銀子。」

  當年韓氏替榮顯擇媳,可謂是撈足了油水。這事在世家之中多有詬病,但凡是有些底氣的世家夫人都不願同韓氏來往。

  同韓氏來往的夫人,大多都是看在侯府和韓貴妃的面子上,畢竟誰也不知道將來登上大位是三皇子還是四皇子。

  四皇子在三皇子之下,但韓貴妃的品階比淑妃高,且韓貴妃比淑妃得寵。

  杜氏見她不搭話,苦笑一聲,「我知道薛嬸心裡必是對我落了怨,您怨我恨我,我都受著。誰讓我之前對您起了壞心,差點害了您。以前我真是瞻前顧後想得太多,二嬸說得沒錯,想在這侯府過下去,就得學會裝傻,還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與其攪合正院的事,還不知多念念經。」

  這個二嬸指的薛氏。

  薛氏同為商戶女,想來在世時同杜氏的關係還算不錯。

  墨九頂著薛氏堂嫂的身份,這個時候當然要感慨一番,「我家華兒最是心善,我早就說過她那樣的性子根本不適合嫁進高門大戶。」

  杜氏嘆息一聲,「其實不拘哪裡,哪家的後院都是一堆的官司。世家大戶好歹還顧著臉面,商戶人家比大戶人家更不講究。二嬸說起過,若是前頭的夫人還在,侯府哪裡會有這麼多的糟心事。」

  前頭的夫人,說的是翁氏。

  墨九心有所感,跟著附和,「早些年我家華兒剛嫁進侯府里給家裡去過信,說是侯夫人賢良淑德對她很好。誰知道好人沒好報,那樣好的人居然同侯爺和離了。聽說那也是個可憐人,離開的時候除了自己生的兒子,什麼都沒有帶走。」

  杜氏面有戚色,「是啊,她原也是高門大戶出來的嫡女,一朝家敗連自己的嫁妝都護不住。像我們這樣的商戶女,又哪裡敢爭。二嬸同我提起過前頭的母親,說她是一個特別好的人,自從二嬸去後我在這侯府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同人不同命。

  杜氏的性格和薛氏不一樣,薛氏在這後院裡連命都掙不開,杜氏必不會如此。榮顯不是榮老二,且杜氏還育有子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