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勵瞧著他的確比去年回來時黑瘦了許多,想來在黃河邊治水的確辛苦,叫李棠又多取了些進補的藥材給他送去。

  聶光裕容升工部侍郎,自然要擺下宴席慶賀一番。他在外地時已聽說了,京中官員們屢屢上疏,稱修建水利花費巨大,表面上看來這幫人是在為國家財政操心,實際上不過是想通過這事把他拉下來。還好今年黃河水位上漲未造成大患,否則就算陛下不追責,這些人也不會放過他。

  是以這頓飯並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敲打幾個不老實的傢伙。

  散了席,聶光裕坐著馬車,晃晃悠悠,醉意升騰。想起席間那些人的嘴臉,聶光裕便覺得可笑,嘆道:「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就在這時,馬車忽然猛地剎住,馬兒長嘶,車夫怒罵,聶光裕受了驚,酒意都醒了大半。

  他掀開車簾,問道:「怎麼回事?!」

  馬車前頭,一個醉漢晃晃悠悠地站起來,嘻嘻笑了一聲,沖馬車夫道:「好大的派頭,你撞了我,倒反過來罵起我來!」

  馬車夫罵道:「瞎了你的狗眼,這是新上任的戶部左侍郎的車駕,容不得你造次!」

  聶光裕有心說兩句,喉嚨卻像是被一隻手卡住了一般。這醉漢身量高大,蓬頭垢面,蓄著一部絡腮鬍。聶光裕瞧見他那鬍鬚,想起一個人來。

  聽馬車夫道出身份,醉漢這才清醒一些,連連作揖後退,拔腿跑了。

  跑得遠些,他放下心,趁著醉意唱起歌來,荒腔走板的歌聲傳到聶光裕耳朵里。

  他唱的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聶光裕手腳發涼,坐進車裡。

  到了聶府,妻子已領著兩歲大的兒子等著他了。聶光裕瞧見兩人,莞爾一笑,心頭輕鬆許多,下了車把兒子抱起來,一家三口說說笑笑進了院子裡。

  到了半夜,聶光裕忽然又醒了過來。看著身旁熟睡的稚子,他忽然想起來,那謝杏村也有一子。

  第二日,他放心不下,悄悄著人打聽,謝杏村的兒子目下是否在京城中。聽到謝杏村過世後,老娘兒子便帶著家僕們回了老家,他才鬆了一口氣。

  穆丞相皺起眉頭,問道:「聶侍郎打聽這事做甚?」

  江延書問道:「他與謝給諫是同鄉或者同年不成?」

  穆丞相搖頭。謝杏村之死一直未查出兇手,只能做懸案處理,都已經快兩年了,這是他心頭的一根刺。

  陛下倒是年年都惦記著他,去年還叫宮裡給謝杏村家裡送了財物,可若是沒辦法為謝杏村一案昭雪,穆丞相又豈能安心。

  「你陪我,咱們再去謝給諫出事的地方走走。」穆丞相叫上江延書,兩人一起出了門。

  今年過年,顧勵照舊讓李棠給各地的藩王宗親們、謝杏村的家屬、吳老三的妹妹家送了財物火炭去。此外還有一些親近的大臣,譬如穆丞相、楊尚書,還有貞兒的講官楊廷璧等人,他都派人送了衣物火炭去,東西不貴重,但也是他這個為人君主的心意。

  因著今年開了科舉,除夕這天的節宴多了許多新面孔,看著比去年熱鬧多了。貞兒吃飽便去找小貓玩耍了,顧勵喝了酒,有些醉,屏退了左右,一個人走到宮殿外散散步。

  與去年相比,今年雖然仍是沒有奉奉陪伴在側,但是兩人終於把各種誤會心結都解開,他不用再遮遮掩掩,欺瞞行騙,奉奉也不再成天想著搞事情,這也算是今年的一項收穫了。

  只是不知道奉奉在歐洲那邊好不好。奉奉是答應了要給他寫信的,顧勵算算時間,奉奉去歐洲得四到六個月,這信寄回來還得四到六個月,明年三月份估摸著就能收到信了。

  他正默默想著奉奉,一人醉醺醺地走過來,叫了一聲:「陛下……」

  顧勵循聲望去,原來是楊廷璧。他點頭招呼道:「楊翰林也出來透氣嗎?」

  楊廷璧似是也喝醉了,臉上紅撲撲的,腳步倒挺穩,走上前來向顧勵行禮,眼睛亮晶晶地盯著他看。

  兩人靠得挺近,顧勵心中覺得有些不妥,後退一步。哪知道楊廷璧跟上前來,一把握住了顧勵的手,按在自己心口,微笑道:「陛下是明君,學生要做一世的賢臣,輔佐陛下!」

  他這般逾矩之舉,顯然是喝醉了,顧勵忙道:「好好好!沒人不讓你輔佐朕,你先鬆開手!」

  楊廷璧又嚷道:「陛下!學生代中原百姓多謝陛下興修水利!治理黃河!」

  顧勵想抽出手,楊廷璧卻攥得緊緊的,嚷道:「陛下!學生代天下百姓謝陛下治理貪官,削減宗室!」

  顧勵:……

  原來楊廷璧喝醉了戲這麼多,這小子主人翁意識這麼強的麼?

  楊廷璧繼續嚷道:「陛下!您千萬要保重身體!聽聞陛下身子骨弱,學生恨不能以身代之……」

  就在這時,俞廣樂從暗處走來,咳嗽一聲。楊廷璧一驚,下意識鬆開手,顧勵終於得以抽出手來。

  俞廣樂走到楊廷璧跟前,笑道:「楊翰林喝醉了?要不要進些醒酒湯?」

  楊廷璧忙道:「不用了!陛下,臣先行告退!」

  他急匆匆地走了,俞廣樂鬆了一口氣,看了陛下一眼。看來陳奉離去前交代的果然不錯,幸好他今天在這兒,否則若是陛下跟楊翰林鬧出了什麼事來,陳奉還不得火燒乾清宮,鬧翻了天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