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丞相哈哈一笑,說:「陛下,老夫宦海沉浮多年,什麼都經歷過了,便什麼都無所謂了。」

  顧勵問道:「丞相現在當真什麼都無所謂嗎?」

  穆丞相說:「這倒不是,臣還想在離開的時候,為陛下留下一班可用的班底。」

  他這話一說,叫顧勵登時眼淚都快下來了,舉薦崔釋之事,竟也不好意思怪他了。

  穆丞相瞧見他的神色,笑道:「陛下是在想崔尚書的事嗎?」

  顧勵沒說話。

  穆丞相說:「崔尚書,景順六年,進士及第,之後便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遷魯地為知縣,因賑災有功,調回京城為兵部給事中。因為彈劾當時的司禮監太監,他被貶為翰林院孔目,一坐就是五年,後來陝西又鬧災荒,賑災一事推行不利,司禮監太監便推舉他前往陝西賑災。因這事他辦得漂亮,才又入了先帝的眼,得以任用。」

  穆丞相不愧是八卦達人,大事小事都記得極清楚。他看著顧勵,說:「朝堂上這班人馬,大半都是老夫看著升上來的,人品如何,老夫雖不可能一清二楚,但這麼多年,一個人的秉性如何,老夫怎麼會看錯呢?」

  顧勵有些鬆動了。

  他了解穆丞相的為人,並且絕對相信穆丞相的官品和人品。如果不夠清廉,早就被政敵抓住了痛腳,又怎麼可能用如此迂迴的方式對付他。

  所以穆丞相為崔釋背書,難免讓他又給了崔釋幾分信任。

  穆丞相問道:「寶鈔司的案子,陛下可有著人審訊?」

  顧勵想了想,說:「朕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穆丞相看著他,那蒼老的眼神很快有了一抹瞭然。穆丞相問道:「是因為小殿下之事嗎?」

  顧勵看著他。

  穆丞相說:「這事我也聽說了,萬幸及時尋回了小殿下。聽說此事乃是成親王、福王與太后一手操控?」

  顧勵點頭:「這案子已經結了,成親王與福王貶為庶人,太后發往她在敘州府的田莊。」

  穆丞相看著顧勵,眼神憂慮而關切:「但是在陛下的心裡,這案子的影響還未了結吧。」

  顧勵苦笑道:「穆丞相什麼都知道。」

  穆丞相問道:「陛下,您害怕了嗎?」

  顧勵嘆了口氣,說:「這幾天,我總在想,是不是我做的太狠,太冒進?我想過這些人會報復我,可沒想到他們會拿無辜的稚子開刀。我不希望再有下一次了。」

  穆丞相點點頭,明白了:「陛下,您被嚇住了。」

  顧勵哭笑不得:「穆丞相一定要說得這般直白嗎?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空有理想的愣頭青,被嚇一次就成了懦夫似的。」

  穆丞相正色道:「陛下不要覺得自己是個懦夫,在官場上,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總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就得飽受驚嚇。」

  顧勵忍不住笑了。

  穆丞相也跟著笑了:「陛下,這官場貪污腐敗的人多,隨波逐流的人多,明哲保身的人多,偏偏是正直忠勇的人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就要與黑暗對抗,要做一個忠勇的人,就有可能付出生命,只要不是呆子傻子,那麼隨波逐流,或者明哲保身,都是很容易的事。甚至,在陛下追查貪腐案前,要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顧勵沉默下來。

  穆丞相即系說:「做一個貪官,好處無窮。你會有許多黨羽,與他們勾結在一起,互相幫襯支持遮掩,無論做什麼壞事,都會很安全。反倒是做一個清廉正直的人,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身為清官,會擋住別人撈好處的手,會有無數人想把你拉下馬。」

  穆丞相目光中流露出回憶的神色,有些傷感:「可是,就算是這樣,也仍然有人願意做一個清官好官,哪怕是孤軍奮戰,哪怕是暗夜獨行,他也無所畏懼。陛下,這些長夜獨行的人,若能有一點點的光為他們照亮,或許他們可以走的更順利一些,是不是?陛下,您願意做那個點燃這一點微光的人嗎?」顧勵被連番追問,竟說不出話來。

  穆丞相失笑,搖搖頭道:「是老夫逾矩了。陛下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老夫會泣血效忠的陛下。」

  顧勵回到皇宮,仍是心煩意亂的。穆丞相說的那些話,在他腦子裡打轉。穆丞相說話時傷感的神情,讓他覺得或許穆丞相也有過什麼故事。

  顧勵叫來李棠,問他知不知道穆丞相是哪一年的進士,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變故之類的。

  李棠在宮裡待得久,知道一些,又說:「穆丞相乃是縉紳世家,又素有才名,仕途走得頗為順利。」

  他想了想,又說:「倒是聽說穆丞相有一位關係極好的同年,兩人原先便是同窗,又同一年高中,可惜的是,那位同年英年早逝,穆丞相受了極大的打擊,不過到底是振作起來了。」

  顧勵來了興趣,問他:「他那同年叫什麼名字?」

  楊庭芳是去外地赴任時出的事,殺他的居然是當地衙門的吏胥。當時這案子被地方官判做意外殺人,是穆丞相仗著家裡長輩有人脈,咬了牙鐵了心要查這案子,最後查出來,乃是這幫吏胥們在老百姓們頭上攤派雜稅,巧立名目收取「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火耗錢」等等,楊庭芳芳上任後,便取消了這些雜稅,讓當地衙門一年減少了一萬多兩白銀收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