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勵一震,沒想到俞廣樂居然能想到用這種攻心計報仇,他的玲瓏心思,不下陳奉啊。

  那王紳的乾爹王正倒台,他自己一定也慄慄不安,擔心著這一把大刀何時落到頭上來。看報時忽然看見《秋郊飲馬圖》五字,這是他曾經幹過的虧心事,叫他如何不心虛不害怕?時間久了,生出心病來,一病不起實屬尋常。

  顧勵喟嘆道:「原來是這樣!那你大仇得報,也應該滿意了。」

  俞廣樂搖搖頭,說道:「王紳雖然因心病而死,可他有個兒子,叫王如坤,近來帶著人來了京城,正在查《大楚晨報》之事,不知是不是發現了我動的手腳,想對付我。陳天師派人引我出去時,我還當那是王如坤的人。」

  顧勵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對俞廣樂說:「這王如坤你且不用管了,我會還你父親一個公道。」

  俞廣樂答應下來。

  既然提到陳奉,俞廣樂一時間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說:「陛下,臣有許多不明之處,不知陛下能否為臣解答?」

  他一提這事,顧勵登時頭皮發麻,靠,還有什麼比撒謊然後被下屬發現更讓人尷尬的嗎?

  俞廣樂就不能體貼一點不要問這麼多嗎?

  俞廣樂見顧勵面露難色,解釋道:「陛下,臣現在恐怕也要偶爾與陳天師打交道,若是有些內情臣不知道,恐怕要在陳天師處漏了餡。」

  顧勵只得說:「你想問什麼?」

  俞廣樂是個伶俐人,逾矩的問題一概不提,只問顧勵與陳天師是什麼關係,在陳天師面前是什麼身份,要他如何幫忙遮掩,還有賽先生究竟是什麼人,他記得宮裡沒這個人吧。

  顧勵便把能說的一一告知。

  俞廣樂一副瞳孔地震的模樣,大概是怎麼也想不到堂堂一國之君,居然會以小唱的身份接近一個叛賊吧。而且陛下居然還杜撰出一個賽先生來,這編故事的本事真是高超,那金庸先生當真不是陛下的化名嗎?

  顧勵也覺得這事說出來挺沒面子的,打發俞廣樂走了,他出了冬暖閣,陪貞兒吃早飯。

  吃了早飯,他把洪枕秋叫來,跟他提重審冤家錯案的事情。這幾個月顧勵連查好幾起大案,刑部大牢已經人滿為患,是時候舉行會審,放一批犯人出去了。

  洪枕秋這傢伙曾經是閹黨,給王正行賄過,顧勵也想試探他,便提了福建建陽俞述懷的案子,讓他查證有無錯漏之處。

  既然是會審,就不可能交給洪枕秋一個人搞定,顧勵另外指派了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為副手,共同進行會審。

  洪枕秋離開,顧勵又把謝蓮叫來,讓他帶人去報坊周圍走動,看看王紳的兒子王如坤究竟有什麼動作,作什麼打算。

  謝蓮帶人去蹲了兩天,揪到王如坤,一番查問,結果卻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王如坤老爹死了之後,分得遺產,無事可做。他素來喜歡看《射鵰英雄傳》,近來又迷上《神鵰俠侶》,便到京中來,想要查訪金庸先生的蹤跡,整日在報坊周圍窺伺,是以被俞廣樂誤會。

  顧勵聽了,也覺得很是好笑。說起來《神鵰俠侶》也很是受歡迎,連小譚近來都聲稱自己姓譚名季綸,字楊過,要大家稱呼他的字,上次謝蓮叫他名字,他半天沒反應,謝蓮追著他一頓好打。

  最不開心的大概就是左尚書了。他居然還特意進宮來,表面上是問候陛下,實際上是刺探消息,埋怨金庸先生既然都不寫了,為什麼又突然出山?他的《耿郎君赴京告御狀》刊完之後本來還有些熱乎氣,可神鵰一出,便沒多少人談論他了。左尚書又拿了兩個自己寫的話本進宮,獻給顧勵,顧勵讓他若有什麼故事、話本,都交到報坊便是,俞廣樂現在已經開放收稿了。

  三法司會審如火如荼地展開。顧勵出宮時見過,洪枕秋坐於大理寺前的黃蓋之下,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分列兩旁,協作輔助,犯人被一個個帶上前,申訴案情。圍觀的百姓們把路都堵住了,卻沒人說話,都在聽洪枕秋審案。

  福王案已塵埃落定,顧勵命人去福王封地宣讀了聖旨,裁定福王欺君罔上,魚肉鄉鄰,淫辱婦女,褫奪福王皇莊家財,良田分發給河南各地的農民,家財抄沒入太倉。福王爵位更改為世襲遞降,子孫後代不得離開封地洛陽。

  他提前敲打過各地藩王們,是以藩王們都比較老實,成親王在京城中也安分了許多。顧勵便有些掉以輕心,這天聽人回報貞兒不見了時,他登時就懵了。

  據照顧貞兒的宮人交代,這天中午,貞兒明明在午睡,她也打了個盹,醒過來時,貞兒便不見了。

  顧勵連忙命人在宮裡搜尋,希望貞兒只是頑皮,跑到宮裡哪個角落玩耍去了。然而,他幾乎把皇宮翻了個遍,也沒能找到貞兒。

  顧勵一時間慌了手腳,不得不做出最壞的打算,那就是有居心叵測之人把貞兒帶出了宮。

  他簡直無法想像,貞兒這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會是什麼人對他動手,他會有什麼樣的可怕遭遇。

  顧勵心慌意亂,魂不守舍,幾乎沒辦法理智思考,還是李棠勸他務必穩住,儘快找到貞兒為要,否則人若是出了這北直隸就是大海撈針了。

  顧勵找來京營守備,命他調集人手,以京城為重點,在整個北直隸範圍內尋找貞兒的下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