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棠照顧了顧勵一整夜,第二天一早,顧勵覺得好些了,便讓他回去休息。

  顧勵身居深宮,還不知他這一舉動鬧出了多大的風波。朝中大臣們聽說他居然擅自給自己種痘,輪番勸諫他,這事又傳到京城的街頭巷尾,百姓們憂心忡忡,有擔心顧勵身體的,還有擔心萬一皇上駕崩了,留下一個小殿下該如何治理大楚河山。待弄清楚顧勵給自己種牛痘乃是為了抵禦天花,百姓們難免對這聞所未聞的種牛痘感到驚異惶恐,一時間街頭巷尾都是在討論種牛痘的事,風聲竟是把鳳翔府案都給蓋過了。

  「陛下究竟在想什麼?怎能由著性子這般胡鬧!」文淵一拍桌子,跟原若溪叫嚷:「是哪個狗太醫給陛下出的餿主意,竟然提出什麼種牛痘!牛跟人能一樣麼!」

  原若溪手裡捏著今天的《大楚晨報》翻看,嘖嘖道:「金庸先生怎麼不寫新書了?唉,這個《耿郎君赴京告御狀》勉強看得,現在這般火熱不過是靠著蹭上了鳳翔府案,其實若是由我來寫,說不定寫的比他還好!」

  文淵怒了,問道:「愚弟說的話,賢兄聽見沒有?!」

  原若溪這才回過神來,掏了掏耳朵,說:「文淵兄,這事大傢伙都討論多少遍了!你自己看,京城裡還有人發了匿名揭帖,這事鬧的這般大,想來過不了多久陛下就會找個太醫來頂包,平息此事。」

  一日前,京城中出現的匿名幾帖,直指宮廷太醫玩忽職守,民間怨言如沸,眾人都猜測,陛下若不處置幾名太醫,怕是不能平息此事。

  顧勵種痘後的免疫反應已消退不少,人也好了大半。康啟宗把匿名揭帖拿給他看時,他正在喝粥。揭帖之事頗為棘手,但他並沒有把太醫推出來頂包的想法。

  康啟宗看著顧勵的臉,那臉上的紅疹已消退大半,陛下的精神頭看著也好多了。康啟宗微微鬆了口氣,他打心眼裡不希望顧勵有事,這般寬容好脾氣的皇上,大楚十七朝國君中才出了這麼一個。再說若是皇上有什麼閃失,關外虎視眈眈的建虜們挺進中原,屆時又是一場戰亂。

  「上次的《討賊檄文》一事的幕後主使,你查到了麼?」

  「臣只抓到幾個宵小,幕後主使之人極為狡猾,臣暫時還沒有什麼進展。不過匿名揭帖一事臣已查到線索,乃是幾個生員炮製出來的,臣已把這幾名生員關押在順天府地牢內。」

  顧勵想了想,說:「你把他們帶到宮裡來吧。」

  康啟宗不明白顧勵的意思,還是依言照做。他出了宮去,顧勵喝了粥後服了湯藥,沒過多久,康啟宗便帶著江夏生等衙役,把這些生員押解來了。

  生員們都是些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不過為一朝高中,能入朝廷為官,沒想到他們還沒經過殿試,便先一步見到了皇上,一時間都有些惶恐,向顧勵行了禮,便誠惶誠恐縮作一團。

  顧勵問道:「你們這是怎麼的?寫揭帖時的膽氣到哪兒去了?」

  生員中的一人開口道:「回稟陛下,寫揭帖乃是為陛下龍體著想,如今這般惶恐,乃是為天家威儀所攝。」

  顧勵說:「既然親眼見到了朕,總該知道朕安然無恙吧。」

  「陛下貴為一國之君,怎能以身試之?抵禦天花的方子,大可交由太醫們去研究。再者,用病牛痘漿給人種痘,乃是聞所未聞的法子,尚且不知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陛下怎可如此貿然行事?」

  顧勵說:「一條路沒有人走,總該有第一個走上去的人,朕既然是一國之君,自然應當事必躬親,朕是天下百姓之父母,焉有父母躲在一邊,把試病之事交由子女們的?」

  生員們一時間唯唯諾諾。

  顧勵走到眾生員跟前,說:「朕在試病之時,太醫們便已經勸過,你們不明白個中原委,便在匿名揭帖中指責太醫,不過是仗著自己人多,又欺負太醫們口齒文采不如爾等伶俐罷了。他日若為朝廷命官,百姓父母,行事也如今次一般,不弄清緣由,便拿著殺威棒亂打一氣麼?你們尚且不了解種牛痘究竟有沒有危害,便在京城中大發揭帖,鬧得人心惶惶,朕的命令無法推行,讀了幾十年的聖賢書,便讀成這種糊塗蛋了麼?!你們倒是好好看看,朕在自己身上種痘,究竟有沒有害?!」

  顧勵這話說的重,生員們有的臉紅有的低頭,其中一人弱弱開口道:「陛下,揭帖之事,是我等行事衝動了。只不過陛下貴為一國之君,行事需得慎重,小生以為,這試種牛痘之事,乃是為了抵禦天花瘟疫,陛下的用心是好的,可以自監獄中用死囚們試病,或者在京城中徵集自願的百姓。」

  這個年輕人說的倒也是辦法,只是當時太醫們都集體反對種牛痘,顧勵若不先在自己身上試一試,向他們展示種牛痘危害較小,這幫太醫們是不可能同意他在百姓身上試種的。

  現在有他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下面的事情便好辦了。

  顧勵說:「你倒是伶俐聰明。只不過你們這匿名揭帖已經發了,你們倒說說,準備如何補救?」

  生員道:「陛下,這事是晚生的錯,我等可以在京城中再發告示,向百姓說明此事。此外,陛下想如何責罰,我等都甘願受之。」

  顧勵哼了一聲,轉身離開:「朕不罰你們,這筆帳先記著。他日若為百姓父母官,需得時時牢記這事的教訓,不可胡亂作為,衝動行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