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在京城卻沒有搶生意的事情發生。

  這就是孫清泉的智商高明之處了。

  但是他這人最愛錢,其次才是感情,最後是道義。

  在這一點上,跟孫志恰恰相反。

  孫志寧願首付,然後貸款買房子,月月還貸款,也不做違背道義之事,且一些禁忌之術他也不會去做。

  孫清泉則是給錢就能辦事,誰給的錢多,誰優先。

  所以他家底豐厚,但是為人真的不怎麼樣。

  現在他知道,孫志這是鐵了心不要他了,這才真的慌了。

  他之所以能這麼肆無忌憚,無非是他有師父罩著,而他們這一支也的確是嶗山龍門派的外門弟子。

  要知道,他們拜師之後,又被師父領著回山門,給祖師爺上過香的!

  不是胡吹撒謊,掛羊頭賣狗肉的那種。

  這可是真正的「名門正派」!

  嶗山派,是全真龍門派的支派,由嶗山道士孫玄清於嘉靖年間所創立,因孫玄清字金山,故又名「金山派」。

  該派是較早融合齋醮祈禳等正一符籙法術的全真龍門道派之一,就算是現在,他們這一支也號稱嶗山龍門派,當然,也有字號金山派的另一分支。

  而所謂的全真龍門派,其實是王重陽開創的全真七派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教派,由北七真之一丘處機所傳。

  這裡的邱處機,可不是小說里的那位,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位道長,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登州棲霞人。

  大定六年,時年十九歲,他悟世空華,棄家學道。

  一開始便潛居崑崙山,專心悟道;次年,得知王重陽在山東寧海創全真庵,便前往拜師求道。

  待重陽祖師仙化,又守墓三年後,先到陝西蟠溪苦修六年,後至龍門修道七載,道功日增。

  貞祐二年,請命招安山東楊安兒起義軍,因他修行明道,說服力強,固招安獲得成功。

  同時,亦顯示了他和全真道在群眾中具有相當大的號召力,這不僅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亦引起當時金、南宋、蒙古三方統治者的注意,都竟相派譴使臣前往召請,各自欲為其所用。

  最有名的就是成吉思汗,遠征中東的時候,千里迢迢的派人請了丘處機去,後來著名的《止殺令》,就是這次丘處機的出行所得到的結果。

  不然按照蒙古戰時的要求,帶不走的就要都殺光,或者燒光,免得自己的後路被人攔截斬斷。

  以至於千百年之後,這個故事還拍成了電影。

  可以說,嶗山派別看成立的時間短,但是卻源遠流長,追根溯源,絕對是有名有姓有來歷。

  這樣的宗門也更重視那些清規戒律。

  因為嶗山派的創始人紫陽道人孫玄清的經歷更為傳奇。

  孫玄清,號紫陽,又號金山子、海岳山人,明代壽光人,生於弘治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幼年雙目失明,出家為僧。

  但是他在嘉靖初年,輾轉來到嶗山明霞洞,不知受到了什麼啟發,竟然悟道成功,從此棄釋修道,從和尚改成了道士。

  二十多年後,這位紫陽道人的目疾不治而愈,頓時名聲大噪。

  恰好趕上明朝最為喜歡道士的嘉靖皇帝在位,聽了此事之後,正值朝廷差官詔取天下玄文秘錄,同洽並參。孫玄清於嘉靖三十七年應詔到京師,功事完畢,赴白雲觀坐缽堂一年,注《靈寶秘訣玉皇心印經》、《太上清淨經》、《皇經始末元奧》等,又造釋門宗卷八部六冊,由閣老翟鑾和少卿龔中佩為主進呈御覽,敕封為「護國天師府左贊教」,掌管真人府事。

  從此,紫陽道人的名聲更是傳遍了天下,而他所創立的嶗山派,也因此發揚光大起來。

  明代隆慶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孫玄清逝於嶗山上清宮,年七十三歲。

  當時的文淵閣大學士、太傅翟鑾曾為之題詩弔唁,詩刻於明霞洞處。

  紫陽道人孫玄清在上清宮和明霞洞共修行五十餘年,據說他「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計數」。

  他創立了道教全真金山派,並以明霞洞為金山派的祖庭。

  據說明霞洞左側鐫刻有《孫真人紫陽疏》成篇石刻,又稱《海岳修真記》,該刻石占明霞洞巨石之大半,刻字尚可捫讀,疏中述孫玄清事跡甚詳。

  外人只當是傳說,或者是當文物看,可是他們拜見過祖師爺的人卻知道,明霞洞祖庭另有地方,給外人看的只是一個表象,真正的明霞洞,是不開放的,只供嶗山龍門派的弟子們去拜謁,敬香。

  而且明霞洞內有干坤,經過弟子們的不斷修繕和保持,洞內不止有神殿,祖師堂,甚至還有祖師當年參祥悟道的所在。

  且明霞洞內只要太陽升起來,洞裡便有五彩雲霞閃爍其中,使得山洞內永遠都像是傳說中的洞天福地一般,美不勝收。

  那是真正的「神仙地」啊!

  見識過那樣的祖庭,看到過那樣的明霞洞,他還會離開門派嗎?

  哪怕他現在是個外門弟子,但是只要努力,也可以成為內門弟子啊?

  為此,孫清泉是每年都有存上二十萬的定期存款,就是想著日後萬一進入內門,就捐出去給宗門,改善點什麼,反正算是自己的入門費了。

  他想的是想相當的美好,但是……突然要被趕出門牆,從此做個沒有門派、沒有師承的人……他是見過那種人的,而且那種人,按照他們行內的話來說,就是腥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