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程徵狀似無奈地摸了摸鼻子,見那些女人極力想留住他,而林念又點了點頭,便順著她們坐下。
他坐在林念的老位子上,一看牌,就知道林念打得極好,她又說自己輸慘了,便知道她在讓牌。
他陪玩了幾圈,林念便乖巧坐在他旁邊的繡花軟凳子上。饒是精力比尋常人充沛許多,應付這些七嘴八舌的女人倒是比和日本人談判還累些。
程征有些累了,他微斜地靠在椅背上,一手拉著林念的手,另一手摸麻將,姿態瀟灑。她身上有不同於尋常女人的香味,不是巴黎的香水,而悠然的透明的芳草香氣,像即將到來的春天裡細絲般的花的碎片。
幾圈過後,眾人捨不得程征走,還要挽留。程征不跟這群女人周旋,討饒了幾句,拉著林念坐上回程公館的汽車。
累極了,明日又無事,兩人回了綺樓一覺睡到第二天的下午。
聖誕節到新年不過幾天,卻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
先是日軍開始轟炸重慶,軍民死傷者甚眾。
緊接著,林柏生在香港代表汪精衛發致□□的電報聲明,表示支持對日妥協的政策,公開與重慶抗日政府決裂。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艷電》。
之所以稱為《艷電》,只因為發電報時為了節省字數,採取韻目代日的表示法。二十九日用“艷”來代寫。比如,原本電文末了本應寫成“兆銘二十九日”,發電報時縮略寫成了“兆銘艷”。
《艷電》是精衛集團公開賣國,投降日本的宣言。國民黨這才下定決心放棄軟化汪精衛的一切手段,徹底與其割席。1939年1月1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開除汪精衛黨籍及撤銷其一切職務的決定”,不久又下令通緝汪精衛。
汪氏叛逃已成定局,上海的老百姓這時候也不感到怎麼意外了,有人痛罵。罵過了低頭又是柴米油鹽、阡陌交錯的小老百姓日子。
最後一件,元旦的前夜,和平飯店發生離奇的墜樓事件。比起前兩件,這件事更貼合了老百姓探看八卦的心,因而傳得沸沸揚揚。
林念所想的是對的,太陽底下無新事。林念和程征的八卦,胡蝶和戴笠的緋聞,白光和江文的三角戀情,全都被這樁情殺案的報導頂了下去。
只是林念怎麼也沒想到,死的人是王宛華。
她對王宛華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宛華姐,一會見,竟然成了訣別。
王宛華,生於光緒二十六年,死於民國二十七年,此時距她來上海不到一年時間。終年38歲。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會解釋王宛華的死,劇透一下,這也是扳倒杜田飛的重要轉折點。
不知道為什麼,下午睡醒發現文章收藏掉了一半多,晉江系統貌似出問題了,專欄的收藏也掉了。被系統取消收藏的朋友們記得把我加回來呀,另外球球看到這裡的朋友們收藏下我的專欄叭!寫文不易,碼字不易,謝謝您們的收藏!【鞠躬
第35章 最後的餘暉
《申報》副刊僅僅用一塊很小的版面報導了王宛華的出事的情況。
官方的版本是,新年的前夜,一女子從和平飯店墜樓。法租界巡捕房初步調查結果證明,系該女子前來和平飯店尋釁滋事,情緒一時激動,在陽台上與人發生爭執時不慎墜落身亡,系自殺,與其他人無關。
在報紙報導的版本里,幾乎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情況,也隱去了各個當事人的具體姓名。記者採用了這樣模糊的筆法自然不是沒有人關注這件事,而是因為野子的哥哥和杜田飛都動用了關係,勒令上海的報業不要報導此事。
但儘管如此,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在民間流傳的版本里,王宛華的身份傳著傳著就成了京戲裡那出《紅鬃烈馬》的王寶釧般的人物。
她和杜田飛相遇相愛的過程也成了戲裡的《彩樓配》。
在十字街頭,高搭彩樓,西南王家寨的大小姐拋球選婿,花球卻恰恰砸中前來剿匪的軍官杜田飛。
年輕的王家寨小姐在彩樓上往下看,樓下騎馬的軍官抬頭往上看,一見傾心。按照拋繡球的結果,她也是該嫁給他的。
然而,王父堅決不肯。自家的女兒怎麼能嫁給政府的剿匪的狗腿呢。
王宛華力爭不果,與其父三擊掌,不顧一切地隨杜田飛投奔苦寒軍營,輔佐丈夫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後來,杜田飛成了漢奸,來了上海,留王宛華一人苦守寒窯多年。
而代戰公主,勉強讓竹內野子便宜當了。
在這個故事中,她惡毒得無以復加。
在此民族矛盾艱深、日軍步步深入中華腹地之際,一個狠毒的日本女人因為三角戀情而下手將中國女人王宛華推下了陽台,無疑在民眾的腦海中形成了某種形象而具象的聯想。
可憐鴻雁銜書至,與丈夫分別許久的王宛華卻再也回不到她的故鄉了。
這個版本的流傳接近於真實的故事,更因為其戲劇般的曲折情節而在當時上海口口相傳。
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老百姓因為同情原配王宛華,而對這樁情殺案做了太多的文飾,添加了許多並不存在的衝突,並進一步把怒火匯聚到了竹內野子的日本人身份上。
但巡捕房已經認定了竹內野子在此事上是完全無辜的,無罪釋放了她。
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人關心事情的真相了。
他坐在林念的老位子上,一看牌,就知道林念打得極好,她又說自己輸慘了,便知道她在讓牌。
他陪玩了幾圈,林念便乖巧坐在他旁邊的繡花軟凳子上。饒是精力比尋常人充沛許多,應付這些七嘴八舌的女人倒是比和日本人談判還累些。
程征有些累了,他微斜地靠在椅背上,一手拉著林念的手,另一手摸麻將,姿態瀟灑。她身上有不同於尋常女人的香味,不是巴黎的香水,而悠然的透明的芳草香氣,像即將到來的春天裡細絲般的花的碎片。
幾圈過後,眾人捨不得程征走,還要挽留。程征不跟這群女人周旋,討饒了幾句,拉著林念坐上回程公館的汽車。
累極了,明日又無事,兩人回了綺樓一覺睡到第二天的下午。
聖誕節到新年不過幾天,卻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
先是日軍開始轟炸重慶,軍民死傷者甚眾。
緊接著,林柏生在香港代表汪精衛發致□□的電報聲明,表示支持對日妥協的政策,公開與重慶抗日政府決裂。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艷電》。
之所以稱為《艷電》,只因為發電報時為了節省字數,採取韻目代日的表示法。二十九日用“艷”來代寫。比如,原本電文末了本應寫成“兆銘二十九日”,發電報時縮略寫成了“兆銘艷”。
《艷電》是精衛集團公開賣國,投降日本的宣言。國民黨這才下定決心放棄軟化汪精衛的一切手段,徹底與其割席。1939年1月1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開除汪精衛黨籍及撤銷其一切職務的決定”,不久又下令通緝汪精衛。
汪氏叛逃已成定局,上海的老百姓這時候也不感到怎麼意外了,有人痛罵。罵過了低頭又是柴米油鹽、阡陌交錯的小老百姓日子。
最後一件,元旦的前夜,和平飯店發生離奇的墜樓事件。比起前兩件,這件事更貼合了老百姓探看八卦的心,因而傳得沸沸揚揚。
林念所想的是對的,太陽底下無新事。林念和程征的八卦,胡蝶和戴笠的緋聞,白光和江文的三角戀情,全都被這樁情殺案的報導頂了下去。
只是林念怎麼也沒想到,死的人是王宛華。
她對王宛華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宛華姐,一會見,竟然成了訣別。
王宛華,生於光緒二十六年,死於民國二十七年,此時距她來上海不到一年時間。終年38歲。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會解釋王宛華的死,劇透一下,這也是扳倒杜田飛的重要轉折點。
不知道為什麼,下午睡醒發現文章收藏掉了一半多,晉江系統貌似出問題了,專欄的收藏也掉了。被系統取消收藏的朋友們記得把我加回來呀,另外球球看到這裡的朋友們收藏下我的專欄叭!寫文不易,碼字不易,謝謝您們的收藏!【鞠躬
第35章 最後的餘暉
《申報》副刊僅僅用一塊很小的版面報導了王宛華的出事的情況。
官方的版本是,新年的前夜,一女子從和平飯店墜樓。法租界巡捕房初步調查結果證明,系該女子前來和平飯店尋釁滋事,情緒一時激動,在陽台上與人發生爭執時不慎墜落身亡,系自殺,與其他人無關。
在報紙報導的版本里,幾乎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情況,也隱去了各個當事人的具體姓名。記者採用了這樣模糊的筆法自然不是沒有人關注這件事,而是因為野子的哥哥和杜田飛都動用了關係,勒令上海的報業不要報導此事。
但儘管如此,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在民間流傳的版本里,王宛華的身份傳著傳著就成了京戲裡那出《紅鬃烈馬》的王寶釧般的人物。
她和杜田飛相遇相愛的過程也成了戲裡的《彩樓配》。
在十字街頭,高搭彩樓,西南王家寨的大小姐拋球選婿,花球卻恰恰砸中前來剿匪的軍官杜田飛。
年輕的王家寨小姐在彩樓上往下看,樓下騎馬的軍官抬頭往上看,一見傾心。按照拋繡球的結果,她也是該嫁給他的。
然而,王父堅決不肯。自家的女兒怎麼能嫁給政府的剿匪的狗腿呢。
王宛華力爭不果,與其父三擊掌,不顧一切地隨杜田飛投奔苦寒軍營,輔佐丈夫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後來,杜田飛成了漢奸,來了上海,留王宛華一人苦守寒窯多年。
而代戰公主,勉強讓竹內野子便宜當了。
在這個故事中,她惡毒得無以復加。
在此民族矛盾艱深、日軍步步深入中華腹地之際,一個狠毒的日本女人因為三角戀情而下手將中國女人王宛華推下了陽台,無疑在民眾的腦海中形成了某種形象而具象的聯想。
可憐鴻雁銜書至,與丈夫分別許久的王宛華卻再也回不到她的故鄉了。
這個版本的流傳接近於真實的故事,更因為其戲劇般的曲折情節而在當時上海口口相傳。
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老百姓因為同情原配王宛華,而對這樁情殺案做了太多的文飾,添加了許多並不存在的衝突,並進一步把怒火匯聚到了竹內野子的日本人身份上。
但巡捕房已經認定了竹內野子在此事上是完全無辜的,無罪釋放了她。
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人關心事情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