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書霍英彥出場的地方,基本都是受宗紀之令。

  姜妤心中暗暗敲起了鼓,霍英彥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出現,剛好撞見她「欺壓」嚴御史,今日這事,會不會是宗紀為了昨日原主脅迫他的仇,故意設的局。

  從原主的記憶和書中劇情結合來看,宗紀這人心狠手黑,睚眥必報,他使人毆打嚴御史再栽贓到自己頭上是極有可能的。

  乾元宮中,寧熙帝坐在椅子上,看著殿中行禮的宗紀,笑著向他招手,把他叫到身邊,側身看著他,「阿妤那丫頭昨日尋你麻煩了?」

  自己疼愛的外甥女欺負了宗室旁支世子,朝堂上寧熙帝偏私護短,不願懲治外甥女,未免傷了寵臣的心,私底下還是要安撫慰問的。

  好在宗紀這孩子性情和順,從不叫他為難。

  「昨日上巳,郡主從別處得知今年春嬉賽需一名男子輔助,便邀臣一同前往臨源閣,是御史台誤會了。」

  寧熙帝聽他這麼說,猜到自己那外甥女昨日之舉是被人挑撥了,眉心微蹙,端起茶盞淺啜一口,嘆息道:「你也不必替她遮掩,朕的外甥女是什麼樣,朕心裡清楚,是朕寵壞了她,阿紀,好孩子,朕知道,這些年,你受委屈了。」

  宗紀拱手道:「陛下言重了,臣十歲入京,陛下對臣關懷備至,允臣在章華殿聽講,臣有今日,皆是陛下所賜,臣銘記於心,惟願替陛下分憂,忠君事,報君恩。」

  寧熙帝聞言心情愉悅,嘴上卻埋怨道:「你這孩子,總是把恩情掛在嘴邊,論輩分,你與阿妤一樣,也該喚朕一聲舅舅,朕卻從未聽見你喊朕舅舅。」

  宗紀的生母平陽王妃原是玉華行宮的馴馬女,當年先帝攜后妃駕臨玉華宮,明德皇后的馬突然受驚,險些將明德皇后甩下馬,是宗紀的生母及時馴服烈馬,救下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見她容貌美麗,性情直爽,口齒伶俐,甚是喜愛,便收做養女,被先帝冊封為清河郡主,後賜予平陽王為正妃,不曾想平陽王婚後放蕩不羈,廣納妾室,偏寵側妃,致平陽王妃終日鬱鬱寡歡,在宗紀九歲時去世。

  平陽王在王妃去世不到一年便上奏立側妃陳氏為正妃,還為陳氏所出庶子請封世子。

  寧熙帝大怒,下旨斥責平陽王無視祖宗禮法,苛待明德皇后養女,先帝親封的郡主,太后懿旨杖責陳側妃二十,為平陽王妃抄寫經書三年,寧熙帝又冊封宗紀為世子,召他入皇城,免受平陽王苛待。

  明面上陛下與太后是為了庇佑宗紀,實際上皇城貴族心裡都有數,朝廷忌憚藩王勢大,不過是順勢留平陽王世子在京城做質子罷了。

  「永安郡主乃陛下掌中明珠,臣豈敢與她相提並論。」

  「好了,坐下吧。」寧熙帝納悶道:「你母親是個心高氣傲的,她初入皇宮時,有人對她不敬,她便用馬鞭抽得對方到處逃竄,逼著人跪在她的腳邊向大宏的清河郡主賠罪,你父親行事荒唐,不遵禮法,他們二人竟生出你這般仁厚守禮的兒子,也不知你這性子像了誰。」

  宗紀聽他提起母親,垂著頭,眸中划過一抹晦澀,寧熙帝看他這個樣子,想到他從小沒了母親,他那個混帳父親為了庶出的兒子,險些將他打死,十歲便背井離鄉來到康定,他那個不省心的外甥女還總是帶人欺負他,心中一軟,便道:「刑部尚書告老還鄉,你做事一向穩妥,熟知律法,李侍郎膽小怕事,不堪重任,今兒起,你去那邊替朕看著。」

  刑部侍郎,這便是陛下對他的補償了。

  這些年,永安郡主前腳尋他晦氣,後腳陛下便會賜下賞賜,雖未明說,但彼此心照不宣,那是陛下在為他那個外甥女擦屁股,如此,朝中那些得了惠處的大臣才會少一些對永安郡主的怨言。

  宗紀正要起身謝恩,寧熙帝擺手道:「不必起了,晃得朕眼花。」

  宗紀向後外退了三步,彎身作揖。

  寧熙帝對他的態度更加滿意,允諾道:「下次阿妤入宮,朕讓她向你賠禮。」

  寧熙帝並非對永安郡主一味溺愛,事實上永安郡主犯了事時,寧熙帝也會訓斥她,但永安郡主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寧熙帝捨不得打她,她也不把那些不痛不癢的申斥之言放在心上。

  寧熙帝這邊剛安撫了宗紀,乾元宮大總管汪祺福進來稟報嚴御史在外求見。

  寧熙帝擰眉,「他怎麼又來了,在朝堂上給朕說教了一個多時辰還不夠,追到這裡來了,朕不見。」

  汪祺福把嚴御史在外面說的話和他身上的悽慘之狀說了一遍,寧熙帝腦殼都疼了,他那外甥女,打誰不好,偏偏把嚴御史給打了,依照他的性子,必然爭論不休,太后那裡,也不好交代。

  他正想著太后,便聽外面通傳,太后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宗紀:老婆總是懷疑我設計害她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第9章

  嚴御史情緒激動的跪在地磚上告姜妤的狀,太后見自己的外甥孫被打成這樣,氣得不行,一方面是心疼孫子,另一方面是姜妤這丫頭驕縱跋扈,欺負到她娘家人頭上了,她眼裡分明是沒有自己這個太后了。

  「皇上你聽聽,嚴御史是言官,監察百官,彈劾違法亂紀本就是他職責所在,姜妤那丫頭平日裡就專橫,欺壓百姓,如今都欺壓到當朝御史的身上了,再這麼縱容她,豈不是讓百官寒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