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可要真逼到了那步,他還能真對十四下死手?不比你我,老十四總算和他一母同胞。”
“一母同胞又如何?那李世名殺兄逼父,楊廣殺兄弒父還不都是至親的?”允禩冷笑了下,權力是件多麼迷人的東西,叫人如何能放手?他深有感觸道:“甭管是什麼人,只要他坐上了那個位置,要想做穩了,那可都得六親不認。”
允禟悟著他這話,心中頓湧起股悲涼,端起面前酒盅就往嘴裡送,悶頭連灌幾盅下肚。
允禩熟知他酒量,瞥了眼便也沒去相攔。
這時店小二敲門入內,送了壺熱酒進來,待小二正要退出重新掩好門時,他身後突躥出一頭上纏布,裝扮如江湖賣藝人般的老頭,小二正欲拽住那老漢的手往外趕。
允禩出聲讓小二鬆了手,問老漢道:“你可會些什麼雜耍?”
“回二位爺,我胡老漢走南闖北,會的雜耍可說之不盡。”
“哦,是嗎?那爺倒是要瞧瞧。小二,你先退下吧。”允禩隨口吩咐。
“是,客官。”店小二抬腳退了出去。
屋內三人相視一笑,胡老漢一改方才滿臉市儈氣,神色嚴峻道:“正要出來時,寺廟外頭有幾個形跡可疑的人,老衲只能從後室暗門繞道而出。”
允禩垂瞼思量一會,親起身走至門口朝外覷了覷,又將門仔細掩好,方才壓低聲音說:“明海禪師,我會儘快安排你與十四阿哥見一面,到時你也算功得圓滿,便該離開京城雲遊四海了。”
胡老漢——明海禪師心中暗叫痛,他原本想趁機提高酬勞,哪想到竟是要斷了自己財路,雖說他那套相術到哪都有人信,可叫他去哪找如京城這般多有錢的主,不由抱怨道:“要是早些年依老納之言再多些打算,何至於會落到這般結局。可老衲上次匆匆見過大將軍王一面,他天庭飽滿,地角方圓,福壽綿長,福運好像不會到此為止……”
允禟眉頭早攥緊了來,從前自己倒也有閒情聽他胡扯些相術之事,可眼下都火燒房梁了,他還要東拉西扯個沒完。他一揮手粗暴打斷,“那些唬外人的話,爺今個沒心思聽。你別忘了,若不是咱潛伏在酒樓妓院,王府宮內的探子們得來消息,又讓各色人等混跡於百姓中來配合你顯現神跡,你能有今日?你倒還真當自個是能掐會算的神僧了。”
明海禪師叫他堵得一張老臉紅一陣白一陣,卻也無話可說。
允禩微笑著看向那面容慈祥和藹,實則狠辣貪財的明海禪師,他心中即便對此人厭多於喜,卻不至於將對他的厭惡表現在臉上,他打著哈哈轉過話題,又細細叮嚀起了明海禪師一些緊要話。
允禩看了看窗外夜色,月華流轉星辰漸淡,夜已深了,便對明海禪師道:“時候不早了,你先下樓,咱們分開走。”
明海禪師起身告辭。
允禩與允禟又稍坐片刻,便也起了身。兩人下樓走至院中,忽地,一隻宿鴉飛臨院中的一棵老槐樹上,發出幾聲刺耳的叫聲,允禩心中頓升起不祥之兆。
幾日後京中悄然開始盛傳,雲遊至鷲雲寺的西域高僧又解一卦——立功西陲者,乃大清真命天子也。這說法原從大將軍王西征開始便有所流傳,直到最近新皇登極後召曾平定西南之亂的撫遠大將軍固山貝子胤禵回京後,京城酒樓茶肆乃至部院衙門又在暗處竊竊私語真命天子究竟屬誰的謠言。更有童謠戲唱:
笑話笑話真笑話,
大兒搶了小兒位,
真太后變成假太后。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風挾著溫暖和煦的冬日陽光掠過青松翠竹,發出沙沙輕響。宛琬聞得一股寒香拂鼻,朝旁一看,恰在不遠處有數十株紅梅如吞胭噴脂,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
“若是在老家,春節將近,大夥都忙著在家中醃臘燒煮,只有孩子們最高興了,圍著個爐火,烤火爆栗子吃。”玉竹想了想,又另尋了個話題:“淨月師傅,都說城郊鷲雲寺供有佛指舍利,據說和前唐由皇室供奉的佛祖釋迦牟尼涅槃留下的靈骨是一塊的。宮裡人說那寺里的,哦,明海禪師解的簽文特准,可惜他又遠遊了。”
接連搓綿扯絮地下了幾日大雪,難得今日放晴,宛琬本只想隨意走走,卻順著不知從哪傳來的琴聲,越走越遠了。這會宛琬見玉竹眼底有些焦慮,似在翹盼什麼,便已明白那琴聲只怕原本就是引著她一路走來的。
宛琬心底苦笑,隨口回道:“其實人人心中皆有尊佛,可惜芸芸眾生無暇去供養自己心中之佛,卻偏偏總想著去尋找什麼佛骨靈丹。”果然片刻,便聽見身後軟底靴細碎的腳步聲,宛琬嘴角掠過絲淡淡微笑,轉過身,待看清來人,微微一怔,面前這位身著貂鼠雪褂,又圍著個貂鼠風領的青年,眉目間依稀幾分熟悉卻又全然陌生。
玉竹一見來人,慌上前蹲了個萬福請安,眼露三分喜色。宛琬這才知眼前人原是弘時。她見別時還只到她腰間的少年郎,如今已高過她一頭不止,不覺有些莞爾,微微上翹的唇角露出些許調皮。
弘時、玉竹俱是瞧得一愣。
“弘時,我可還記得有人小小年紀便立下宏願長大後定要討她十七、八位娘子,”宛琬笑道:“不知這位大人現在可討了幾房?”
弘時不料她依舊記得兒時戲言,滿臉通紅,口拙地辯解:“那都是小時候胡說……”說著自己也笑了。
兩人又閒扯了幾句從前,弘時忽就掏出封緘口的信袋遞於宛琬。
宛琬接過猶豫一刻便將手中懷爐遞於玉竹,默然撕開封套,裡面只薄薄一張紙,打開一瞧,竟是當年她初見允禵時畫的那張米老鼠像,畫旁添了一行蒼勁有力的字跡,許是寫者行筆時心緒煩躁,字跡狂亂地讓宛琬辨認了好久才看清楚:世人皆道我處處比他強,可你卻只愛他,僅此一點,我便輸了。看那墨跡倒也有些年頭了,字字透著悲涼、絕望直刺宛琬眼眶。她心如電轉,一片茫然,想起倆人初初相遇,他年少不羈神情仍歷歷在目,轉眼已是那麼多年過去了,可如今他……宛琬看著弘時,心下洶湧澎湃,面上卻淡漠如常。
弘時望了望宛琬,低喃道:“十四叔,他想見你一面。”他眼中閃過絲惶恐。
宛琬看在眼裡,心底升上沉沉悲哀,難道他們連弘時也拖下水了嗎?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胤禛他可知曉?她如何能在這個敏感時刻和允禵私下相見?他們不會不知道,只怕他們是刻意安排弘時傳遞消息的吧。可弘時如此幫他們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她不由想起康熙六十一年間的那樁事:那時康熙皇帝冊封首批親王世子,當時最高宗室爵——和碩親王只有允祉,允祺,胤禛三人,而皇三子誠親王允祉之子弘晟,皇五子恆親王允祺之子弘升俱被封為世子,惟獨胤禛並未為其三子——弘時請封,而後不過兩月胤禛便讓弘曆在圓明園牡丹台首謁皇祖。康熙一見弘曆便甚是歡喜,命送入宮中撫育。難道弘時為了此事惱恨至今?胤禛曾說弘曆幼歲總見浮災,難道將弘曆送入宮中養育還有一層保護他的緣由?
“一母同胞又如何?那李世名殺兄逼父,楊廣殺兄弒父還不都是至親的?”允禩冷笑了下,權力是件多麼迷人的東西,叫人如何能放手?他深有感觸道:“甭管是什麼人,只要他坐上了那個位置,要想做穩了,那可都得六親不認。”
允禟悟著他這話,心中頓湧起股悲涼,端起面前酒盅就往嘴裡送,悶頭連灌幾盅下肚。
允禩熟知他酒量,瞥了眼便也沒去相攔。
這時店小二敲門入內,送了壺熱酒進來,待小二正要退出重新掩好門時,他身後突躥出一頭上纏布,裝扮如江湖賣藝人般的老頭,小二正欲拽住那老漢的手往外趕。
允禩出聲讓小二鬆了手,問老漢道:“你可會些什麼雜耍?”
“回二位爺,我胡老漢走南闖北,會的雜耍可說之不盡。”
“哦,是嗎?那爺倒是要瞧瞧。小二,你先退下吧。”允禩隨口吩咐。
“是,客官。”店小二抬腳退了出去。
屋內三人相視一笑,胡老漢一改方才滿臉市儈氣,神色嚴峻道:“正要出來時,寺廟外頭有幾個形跡可疑的人,老衲只能從後室暗門繞道而出。”
允禩垂瞼思量一會,親起身走至門口朝外覷了覷,又將門仔細掩好,方才壓低聲音說:“明海禪師,我會儘快安排你與十四阿哥見一面,到時你也算功得圓滿,便該離開京城雲遊四海了。”
胡老漢——明海禪師心中暗叫痛,他原本想趁機提高酬勞,哪想到竟是要斷了自己財路,雖說他那套相術到哪都有人信,可叫他去哪找如京城這般多有錢的主,不由抱怨道:“要是早些年依老納之言再多些打算,何至於會落到這般結局。可老衲上次匆匆見過大將軍王一面,他天庭飽滿,地角方圓,福壽綿長,福運好像不會到此為止……”
允禟眉頭早攥緊了來,從前自己倒也有閒情聽他胡扯些相術之事,可眼下都火燒房梁了,他還要東拉西扯個沒完。他一揮手粗暴打斷,“那些唬外人的話,爺今個沒心思聽。你別忘了,若不是咱潛伏在酒樓妓院,王府宮內的探子們得來消息,又讓各色人等混跡於百姓中來配合你顯現神跡,你能有今日?你倒還真當自個是能掐會算的神僧了。”
明海禪師叫他堵得一張老臉紅一陣白一陣,卻也無話可說。
允禩微笑著看向那面容慈祥和藹,實則狠辣貪財的明海禪師,他心中即便對此人厭多於喜,卻不至於將對他的厭惡表現在臉上,他打著哈哈轉過話題,又細細叮嚀起了明海禪師一些緊要話。
允禩看了看窗外夜色,月華流轉星辰漸淡,夜已深了,便對明海禪師道:“時候不早了,你先下樓,咱們分開走。”
明海禪師起身告辭。
允禩與允禟又稍坐片刻,便也起了身。兩人下樓走至院中,忽地,一隻宿鴉飛臨院中的一棵老槐樹上,發出幾聲刺耳的叫聲,允禩心中頓升起不祥之兆。
幾日後京中悄然開始盛傳,雲遊至鷲雲寺的西域高僧又解一卦——立功西陲者,乃大清真命天子也。這說法原從大將軍王西征開始便有所流傳,直到最近新皇登極後召曾平定西南之亂的撫遠大將軍固山貝子胤禵回京後,京城酒樓茶肆乃至部院衙門又在暗處竊竊私語真命天子究竟屬誰的謠言。更有童謠戲唱:
笑話笑話真笑話,
大兒搶了小兒位,
真太后變成假太后。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風挾著溫暖和煦的冬日陽光掠過青松翠竹,發出沙沙輕響。宛琬聞得一股寒香拂鼻,朝旁一看,恰在不遠處有數十株紅梅如吞胭噴脂,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
“若是在老家,春節將近,大夥都忙著在家中醃臘燒煮,只有孩子們最高興了,圍著個爐火,烤火爆栗子吃。”玉竹想了想,又另尋了個話題:“淨月師傅,都說城郊鷲雲寺供有佛指舍利,據說和前唐由皇室供奉的佛祖釋迦牟尼涅槃留下的靈骨是一塊的。宮裡人說那寺里的,哦,明海禪師解的簽文特准,可惜他又遠遊了。”
接連搓綿扯絮地下了幾日大雪,難得今日放晴,宛琬本只想隨意走走,卻順著不知從哪傳來的琴聲,越走越遠了。這會宛琬見玉竹眼底有些焦慮,似在翹盼什麼,便已明白那琴聲只怕原本就是引著她一路走來的。
宛琬心底苦笑,隨口回道:“其實人人心中皆有尊佛,可惜芸芸眾生無暇去供養自己心中之佛,卻偏偏總想著去尋找什麼佛骨靈丹。”果然片刻,便聽見身後軟底靴細碎的腳步聲,宛琬嘴角掠過絲淡淡微笑,轉過身,待看清來人,微微一怔,面前這位身著貂鼠雪褂,又圍著個貂鼠風領的青年,眉目間依稀幾分熟悉卻又全然陌生。
玉竹一見來人,慌上前蹲了個萬福請安,眼露三分喜色。宛琬這才知眼前人原是弘時。她見別時還只到她腰間的少年郎,如今已高過她一頭不止,不覺有些莞爾,微微上翹的唇角露出些許調皮。
弘時、玉竹俱是瞧得一愣。
“弘時,我可還記得有人小小年紀便立下宏願長大後定要討她十七、八位娘子,”宛琬笑道:“不知這位大人現在可討了幾房?”
弘時不料她依舊記得兒時戲言,滿臉通紅,口拙地辯解:“那都是小時候胡說……”說著自己也笑了。
兩人又閒扯了幾句從前,弘時忽就掏出封緘口的信袋遞於宛琬。
宛琬接過猶豫一刻便將手中懷爐遞於玉竹,默然撕開封套,裡面只薄薄一張紙,打開一瞧,竟是當年她初見允禵時畫的那張米老鼠像,畫旁添了一行蒼勁有力的字跡,許是寫者行筆時心緒煩躁,字跡狂亂地讓宛琬辨認了好久才看清楚:世人皆道我處處比他強,可你卻只愛他,僅此一點,我便輸了。看那墨跡倒也有些年頭了,字字透著悲涼、絕望直刺宛琬眼眶。她心如電轉,一片茫然,想起倆人初初相遇,他年少不羈神情仍歷歷在目,轉眼已是那麼多年過去了,可如今他……宛琬看著弘時,心下洶湧澎湃,面上卻淡漠如常。
弘時望了望宛琬,低喃道:“十四叔,他想見你一面。”他眼中閃過絲惶恐。
宛琬看在眼裡,心底升上沉沉悲哀,難道他們連弘時也拖下水了嗎?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胤禛他可知曉?她如何能在這個敏感時刻和允禵私下相見?他們不會不知道,只怕他們是刻意安排弘時傳遞消息的吧。可弘時如此幫他們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她不由想起康熙六十一年間的那樁事:那時康熙皇帝冊封首批親王世子,當時最高宗室爵——和碩親王只有允祉,允祺,胤禛三人,而皇三子誠親王允祉之子弘晟,皇五子恆親王允祺之子弘升俱被封為世子,惟獨胤禛並未為其三子——弘時請封,而後不過兩月胤禛便讓弘曆在圓明園牡丹台首謁皇祖。康熙一見弘曆便甚是歡喜,命送入宮中撫育。難道弘時為了此事惱恨至今?胤禛曾說弘曆幼歲總見浮災,難道將弘曆送入宮中養育還有一層保護他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