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路大軍則是為牽制策妄部人馬、不讓其再入藏,其戰略已由皇上定好,基本上不歸撫遠大將軍所節制。[2]

  “這仗本身不用打。”李麟幾十年的行伍生涯,稍稍一思索即可得出結論。“兇險之處,一是軍情不明、消息不通,二是怕被斷了糧道、不戰而敗。因此惟有引敵速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

  “李將軍,您看岳副將那邊有無麻煩?”

  “南路軍就靠他打實仗:勝了、將軍統兵有功,敗了、他就得被彈劾。若是大敗,只能像額倫特那樣戰死謝罪。”李麟淡然地講著生死要緊的事情,臉上卻只有麻木,無其他任何情緒。

  桑瑪也只是點點頭。“古今戰事,都一樣!當年的飛將軍,既是如此哪”

  “哈,不談這些了!”李麟宦海沉浮幾度,自是很清楚桑瑪的背景來頭跟此行的目的,但他不多問也不多說,頗為謹慎地與她相處。“如何,見到這位達賴了嗎?”

  他是為自己的身家著想;而她,沒有身家要顧,當然是義無返顧、奮勇直前!

  “沒有。那麼一大群喇嘛緊緊圍在他身邊、密不透風,像是怕活佛被大清搶走似的。我擠這熱鬧作甚!何況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又能有多少法力?”其實她是怕見到那個眾人視若珍寶的少年時,想起另一位被否定了的達賴……

  “桑瑪,你可想去緬懷故人一回?”

  “哦?怎講?”

  “新的達賴想回家鄉里塘去看看,你隨著我的隊伍一塊去護衛,如何?”

  “要繞道,延信將軍能同意嗎?”

  “不同意也得同意。這位達賴是我軍入藏的大名義,比軍需糧草還要重要!”有被承認的真達賴在,信奉活佛的藏民都會站在他們這邊!

  里塘距離打箭爐近六百里路——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那裡還在准、藏混雜軍隊的控制之下![3]

  * * *

  李麟直接指揮的屬下一大半為陝西帶來的漢軍騎兵和火器營的戰士,此外就是後藏來歸的一批反大策凌的藏兵。

  藏兵大多是衝著收復原有的土地財產和地位而來,且個個樂意擔當護送達賴入布達拉宮的“重任”——那可是幾輩子也修不來的福氣哪!

  漢軍士們多數不信喇嘛教,但對於佛家高僧還是很尊敬的。因此只認軍令的士兵們與只有神佛的喇嘛們相處愉快,誰也不扎誰的眼。

  桑瑪袋子裡有兩塊牌子。一個是安定門的侍衛牌子,一個是打年羹堯那裡冒領的、能在四川境內通行無阻的路牌。她就靠這兩樣東西,還有一身黃底紅邊的正式軍服混吃騙喝。

  說真的,權勢這樣東西還挺管用!

  “……火藥運上來了嗎?”

  “到了!到了……二十馱!”

  “小心些!砸了,你的腦袋也一塊砸……”

  “……”

  營地里一片忙亂景象,但秩序並不混亂,每個人都在做著分內的事情,然後憑著交情或是心情相互間搭個手什麼的。

  桑瑪很自然地就擠進一百人的火槍隊裡去。這個火槍隊的人數比例在整個三路大軍中都算是高的,好在軍需充足——被貪一些去就貪了吧,本來申請的就比需要的略多些,這樣他們要的東西能到個一大半,小命也就無虞了。

  當然,信徒們奉獻給活佛的東西,即使有些多得都發霉發爛,他們仍然不會多看一眼、更不用說是明要暗拿。李麟治軍是很嚴的,但同樣對部下們還是非常關心,總是想方設法地替大家多爭取些物資軍餉和褒獎,即使有時不過是一碗乾淨的溫開水解渴。

  “將軍,里塘的地勢非常高,我怕有些弟兄們會受不了。”桑瑪提醒道。

  “放心,這些弟兄都身體健壯,有的就是川、滇一帶出身,上了高山一般也不會難受。”

  “那就好。要真的有誰病倒,還是要準備一個兵站的。”

  “從打箭爐一路到雅江有三個兵站,都備有糧食、兵器和藥品,桑瑪,你就不用擔心這個了。倒是岳鍾琪那頭不知道怎麼樣了。唉!山高、水險、路遠,這軍情經常要過一兩個月才能轉到我們這裡來,那怎麼行!”

  “平逆將軍如何命令的?”

  “平西將軍建議我軍在一月內趕到雅江一帶,與岳鍾琪部回合,以達賴的名義平定里塘。”[4]

  “一個月?!”可夠趕的!“可岳將軍他們從打箭爐出兵,都是騎兵、快的話三天就能到里塘。用得著我們這點人去應個景?”

  “他們需要達賴。”

  是哦!大旗幟下好乘涼。“……那就趕路吧!”

  “你斷後。跟火槍隊、四百騎兵、藏兵及喇嘛他們一起走。”李麟堵住她的憤憤不平:“至少你能跟那些藏兵和喇嘛混在一起。而我一句藏語不會、連佛也不拜,還是趕路日子好過些!”

  “是——”

  “保護達賴!你知道他對我軍的意義有多大。”

  “是!”這個……號稱十幾萬的大軍所要“護送”的人,到頭來就是幾百名專業軍人在折騰,似乎……倒過來了吧……

  “老大!龍老大!”

  一騎飛奔而來。不用說,一聽這稱呼就知道是誰……

  “下馬,四野!營中不得奔馳!”

  “什麼營不營的!人都跑光了,東西也帶走了——”啊,老大瞪眼睛了,還是老實點為好。

  “咋咋呼呼的怎麼回事!”

  “老大!京里送來的。”

  “不是成都?”

  “嘿!那傢伙我認識,圓明園的三等侍衛,怎麼可能是年家的人呢!那家子仗著又娶了個宗室出身的老婆,眼睛都生在頭頂上了,居然連王爺也。”

  “知道就好!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好,不說。“那!老大!人家可以趕了幾千里的路來的呦。”

  “人呢?”

  “立馬就回去了。說是等著辦其他的差呢!嘿嘿,我給了他一百兩銀子的辛苦費。”

  “……”

  老大,給點意思吧?一百一十兩也好呀!

  * * *

  馬都是上佳的青海驄。

  一般的好馬還真的不適應高原上稀薄的空氣和艱苦的條件,也只有這種本土的馬,馱力和速度都一般,但能在此地奔跑自如,是藏區軍馬的最佳選擇。

  “很多喇嘛和貴族都跟蒙古人打得火熱,一直給哈密那邊通風報信。只有堵住拉薩到哈密之間的通道,卡斷大策零的糧道,這場戰爭我們就贏了。”

  不知為什麼,這個跟隨頗過阿里的羅鼐藏的小農奴主貴族,帶著一小隊本族的武士部下投奔清軍後,經常與能講一口藏語的桑瑪聊天。

  他迫切地想知道朝廷對西藏的藏蒙勢力之間鬥爭的看法:如果僅僅是中立的話,藏區大權還是有可能繼續被厄魯特蒙古人控制;而控制了達賴與拉薩大權的蒙古人,自然可以憑藉與大清多個省份接壤的優勢,挾蒙、藏兩族的兵馬進犯大清!他不停地分析著藏區的政治勢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