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這點朕可以滿足於你。只不過徐卿,朕在此也要說一點。”烏行雲面色平緩的道:“朕只給你五年的時間,五年後,要是椰城的城牆還未修築起來,朕會撤了你的職,定你的罪。”

  烏行雲所指定的涉外、比如說安南總督的任期是三年,這新收的椰城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徐本擔任椰城總督一職,至少要連任兩屆。對此,徐本倒沒什麼意外,因此在烏行雲話出口後,徐本果斷立下軍令狀。

  “微臣定不負萬歲爺所託,定會將椰城治理得妥妥噹噹。”

  烏行雲微微頷首:“行,起磕吧。”

  於是徐本便告退離開了養心殿。隔了三日,整點好行裝的徐本以及家人,便由福建水師附送前往椰城任職。徐本到任後,採取重商薄稅的原則,吸取大批海商前來椰城定居,以收取的商稅、地皮稅、人頭稅等用以修築城牆、炮台,至於修築城牆、炮台的所需勞工,則多是爪哇人,少數為荷蘭、西班牙戰俘。

  徐本在椰城一共幹了九年,連任三屆的他很圓滿的完成了烏行雲所交代的一切事宜。三屆椰城總督結束後,徐本便回到中樞朝廷,任戶部尚書兼軍機大臣。而據傅恆、徐本之後,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都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凡委派新歸屬大清領土或殖民地擔任總督之人,結束任期後歸國都會在中樞朝廷占據要職,所以相比安南新歸大清版圖、所需總督一職尚要烏行雲這個做皇帝的親自委派外,以後的殖民地總督皆和椰城總督一樣,由文武百官共同推薦。不過歷史上前前後後一百來號的總督,要論徐本乾的時間最長,其餘者大部分皆是干滿一任,便回到中樞朝廷任職。

  當然以上乃是後事,暫時沒什麼好說的。咱們接著來說乾隆七年發生的事。原東閣大學士兼辦理軍機大臣徐本到椰城就任總督一職後,烏行雲算是順風順水的過了一段舒心日子。

  到了五月,寧古塔提督上疏說寧古塔一帶,平疇沃壤,五穀皆宜,建議移滿洲民往邊外屯墾。烏行雲本就早有此想法,只不過礙於祖宗家法、不好率先開口,而此上疏算是給了烏行雲一個開發東北三省的好藉口。於是,在文武百官、在准與不准之間議論紛紛之時,烏行雲直接下令讓大學士查郎阿等前往寧古塔一帶探察寧古塔提督所言是否屬實。

  當官者基本上都是人精,都特會察言觀色、揣測上意。烏行雲早就有心開發東北三省,而這也本來沒有多加掩飾,所以查郎阿等大臣組成的考察團去寧古塔探察,只是做個面子上的功夫,不管寧古塔一帶適不適合移民屯墾,查郎阿等大臣所組成的考察團回京之後都會異口同聲的表示,寧古塔提督上疏所言情況屬實。

  查郎阿等大臣所組成的考察團一來一回間,便是一月半余過去。乾隆七年六月末,身為乾隆帝的烏行雲正式下旨,選派兵丁和閒散,擇有妻室之單戶者,攜眷前往寧古塔一代屯墾耕田。又接受八旗各佐領建議,定邊界,置屯莊,每戶給房屋三間,地三頃,按旗分為八區,房隨地造,並於造中處,設總統副都統衙署駐紮。

  “寧古塔一帶屯墾良田之事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好的,朕之所以會同意,不過基於後世東北三省乃是產糧重地罷了。”烏行雲語氣溫和的對康熙道:“安南之地雖說年年豐收,但所產之糧除去百姓食用的外,僅夠朕養百萬大軍。”而這百萬大軍卻是陸軍、海軍一起算在內的。所以如果想要達到陸軍百萬、海軍百萬的規模,開闢新的產糧之地是十分重要的。

  康熙也是知道這點,所以烏行雲這麼說後,康熙點頭應是。

  康熙道:“皇阿瑪所言甚是,只不過兒子還有一點疑惑的是,為何這幾年來風調雨順,皇阿瑪仍然思慮忡忡。”

  烏行雲曬然一笑:“明知故問。”

  康熙也是一笑:“兒子怎麼明知故問?”

  烏行雲搖頭,正要說自己為何說康熙明知故問時,卻見吳書來面色有些嚴峻的進來,打斷父子倆之間的談話。“萬歲爺,有急報。”

  烏行雲咦了一聲,面上依然沉穩的讓吳書來將送急報的士兵進養心殿。

  這名士兵二十左右,因著連日奔波,風塵僕僕、面帶疲倦。

  士兵走進來,拱手就單膝跪地道:“萬歲爺,小人乃是甘肅巡撫黃大人所派,甘肅地龍翻身,黃大人特派小的晝夜兼程,飛馬來京向萬歲爺闡述災情。”

  士兵掏出放置在胸口位置、還帶著溫熱體溫的奏摺,雙手高舉於頭頂。待吳書來跑來從他雙手中接過奏摺,再奉送給烏行雲觀看時,士兵像是氣一松,癱軟在了地板上。

  “吳公公,領這位將士去休息。”康熙出言,待吳書來乖覺的讓人攙扶起士兵、一起退下後,側首瞥向蹙眉看著奏摺的烏行雲。

  康熙道:“災情很嚴重。”

  烏行雲點點頭,卻是牛頭不對馬嘴的來了一句:“瞧吧,朕思慮得沒錯吧,這安穩的日子才過了多久,就又來地震了。”烏行雲搖頭又道:“這次地震可比乾隆三年銀川、平羅等地來得嚴重得多。道路、房屋倒塌嚴重,寧夏唐、漢、清三渠及各大小支渠也是因為地震的緣故,裂縫處甚多。”

  康熙接口道“如此說來倒要儘快派工匠們前去修理,如若不然裂縫擴大,恐有決堤之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