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孩子們是不懂大人之間的齷齪的, 只當是有機會出來放風, 一個個高興的快要飛到天上。
這廂才在吃過齋飯, 田夫人正閉目養神。教養嬤嬤悄聲進屋, 有些發愁的說:「回夫人,二姑娘又不見了。」
嬤嬤年紀大了,吃飽了愛打瞌睡。葉妙安應是吃飯的時候就掏著壞,專等她睡迷糊,一溜煙跑了個沒影。
窗子上紗網上一陣嗡嗡作響,是屋外的蠅子呆傻, 拼了命想撞進來。
田夫人不耐道:「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葉妙婉正不聲不響地陪坐在邊上,不過總角年紀。她明明也是個小孩子,但從小被田夫人教的,自持金貴,老氣橫秋。
聽見田夫人和嬤嬤的對話,她輕聲說:「娘,要不我去找找妹妹吧。她年紀小,許是呆不住,想著出去玩。我先前陪她捉過秘藏,大概知道她愛藏在何處。」
教養嬤嬤賠笑:「大姑娘說的是。二姑娘猴似的,老身怕是找的慢些,讓您著急。」
田夫人月份大了,身子陳,精神有點不濟,懶得和她們糾纏,揮揮手說到:「去吧。」
葉妙婉和嬤嬤從房裡出來。她指著前院對嬤嬤說:「您去那邊找找,我去後面瞧瞧,您就別跟著了。」
那嬤嬤受了黃口小兒的指導,張了張嘴,到底是不敢教訓,還是把嘴閉上了。她想左右是在廟裡,出不了事,就悻悻的走了。
見她走遠,葉妙婉溜溜達達,繞過矮樹,踩過落花,時不時嘴裡喊一聲「妙安」。不多時,走到一處矮牆邊。那牆年久失修,露出一個小小的間隙,成年人過不去,勉勉強強夠孩童鑽過。
葉妙婉心生好奇,透過洞探頭往外看,聽見外面有奶聲奶氣的話聲。
卻是小小的葉妙安,正仰著頭看向一個比她高了不少的陌生男孩。兩個人在有模有樣的商量著什麼。
那男孩衣衫破爛,但是長得乾淨漂亮,好像年畫上畫的娃娃。
他們所站那處,已是寺外的野坡,垂柳被風吹拂,如絲絛般抖動。蟬鳴喧囂,鬧中帶靜。
葉妙安嘟囔了半天,男孩還是搖頭。葉妙安氣的一跺腳,他顧不上哄,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一轉身跑到柳樹下。
他衝著手心「呸、呸」吐了兩下,魯智深倒拔追楊柳一般,猛地合身抱住了樹幹,接著就往上爬。起先動作敏捷,爬的順利。可惜中間腳下出汗,剛到樹腰那,一個沒蹬住,就呲溜溜滑了下來。
葉妙安站在邊上,見男孩大馬猴似的栽下里來,不由得哈哈直笑。她自己有樣學樣,也往手上啐了兩下,過去抱住了樹幹。
葉妙婉嚇了一跳,哪能讓二姑娘爬樹,這還成何體統。她連忙高聲喊道:「妙安,給我下來!」
葉妙安一激靈,回過頭去,見阿姊打那個小洞裡鑽了過來,登時臉拉的比馬還長。
男孩詫異的緊,對著妙安說:「你不是叫金角大王麼?怎麼她叫你妙安?」
見葉妙婉目光刀子似的射過來,葉妙安嘟囔著:「行走江湖,哪有不用諢名的。再說,你還沒告訴我你叫什麼呢。」
她長著蘋果似的圓臉,肉嘟嘟的,就是說出四六不通的話,也惹人喜愛。
葉妙婉斥道:「天天學些什麼。嬤嬤尋你呢,還不跟我回去,仔細一頓好打。」
葉妙安聽了這話還沒什麼反應,男孩倒是著急了:「打她作甚,是我扯著她捉知了的。一人做事一人當!」
這齣英雄救美雖然稚氣,但是有模有樣。
倒是葉妙安擺了擺手,頗具大將風度:「不怕,我也該回去了。」
男孩眼睛裡好像有水光瀲灩。他有些不舍的問:「那你明日還來嗎?」
葉妙婉剛要替葉妙安回說:「不來了。」
葉妙安卻拍了拍身上的土,大聲道:「來!誰不來誰是王八!」
這隻大王八嘴上說的豪氣,被嬤嬤拎回去的時候就蔫了。到了睡覺的時候,人還在蒲團上罰跪,車軲轆似的背著《三字經》。
葉妙婉躺在通鋪上,聽見嬤嬤鼾聲大作,便偷偷爬起來,順著牆角的燈走到廂房。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1]
葉妙安跟個磕頭蟲似的,嘴裡念叨著,頭一點一點,身子彎起,就差磕到地上去了。
「這回長記性了嗎?」葉妙婉看到此情此景,有些哭笑不得的問。
葉妙安豁地驚醒,回頭一看是阿姊,笑了出來:「記住了。」
葉妙婉個子不高,站的卻直:「明兒個還去嗎?」
「得去,知了還沒抓著呢。再說要是不去,不真成王八了。」葉妙安說著,笑的更甜了,「回頭趁著嬤嬤睡著,咱們一起去吧?」
拉上葉妙婉,畢竟礙著田夫人的面,嬤嬤總不好罰的太重。
葉妙安原想著姐姐怎麼也得斥責她一頓,沒想到葉妙婉想了想,卻輕聲說:「好。」
第二天起來,葉妙安睡的少,臉色跟菜雞似的。但她精神頭足,生生熬到飯後。只是嬤嬤學機靈了,恨不得在眼皮子底下支兩根火柴棍,覺也不睡了,眼神不錯珠似的盯著她。
葉妙安一個頭脹得兩個大,正要想辦法,葉妙婉出言道:「嬤嬤辛苦,早些去休息,我盯著妹妹就行,保管她不會淘氣。」
別看就大個三歲,在大人眼裡,大姑娘確實比二姑娘值得信任些。嬤嬤存了偷懶的心,猶豫了。
這廂才在吃過齋飯, 田夫人正閉目養神。教養嬤嬤悄聲進屋, 有些發愁的說:「回夫人,二姑娘又不見了。」
嬤嬤年紀大了,吃飽了愛打瞌睡。葉妙安應是吃飯的時候就掏著壞,專等她睡迷糊,一溜煙跑了個沒影。
窗子上紗網上一陣嗡嗡作響,是屋外的蠅子呆傻, 拼了命想撞進來。
田夫人不耐道:「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葉妙婉正不聲不響地陪坐在邊上,不過總角年紀。她明明也是個小孩子,但從小被田夫人教的,自持金貴,老氣橫秋。
聽見田夫人和嬤嬤的對話,她輕聲說:「娘,要不我去找找妹妹吧。她年紀小,許是呆不住,想著出去玩。我先前陪她捉過秘藏,大概知道她愛藏在何處。」
教養嬤嬤賠笑:「大姑娘說的是。二姑娘猴似的,老身怕是找的慢些,讓您著急。」
田夫人月份大了,身子陳,精神有點不濟,懶得和她們糾纏,揮揮手說到:「去吧。」
葉妙婉和嬤嬤從房裡出來。她指著前院對嬤嬤說:「您去那邊找找,我去後面瞧瞧,您就別跟著了。」
那嬤嬤受了黃口小兒的指導,張了張嘴,到底是不敢教訓,還是把嘴閉上了。她想左右是在廟裡,出不了事,就悻悻的走了。
見她走遠,葉妙婉溜溜達達,繞過矮樹,踩過落花,時不時嘴裡喊一聲「妙安」。不多時,走到一處矮牆邊。那牆年久失修,露出一個小小的間隙,成年人過不去,勉勉強強夠孩童鑽過。
葉妙婉心生好奇,透過洞探頭往外看,聽見外面有奶聲奶氣的話聲。
卻是小小的葉妙安,正仰著頭看向一個比她高了不少的陌生男孩。兩個人在有模有樣的商量著什麼。
那男孩衣衫破爛,但是長得乾淨漂亮,好像年畫上畫的娃娃。
他們所站那處,已是寺外的野坡,垂柳被風吹拂,如絲絛般抖動。蟬鳴喧囂,鬧中帶靜。
葉妙安嘟囔了半天,男孩還是搖頭。葉妙安氣的一跺腳,他顧不上哄,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一轉身跑到柳樹下。
他衝著手心「呸、呸」吐了兩下,魯智深倒拔追楊柳一般,猛地合身抱住了樹幹,接著就往上爬。起先動作敏捷,爬的順利。可惜中間腳下出汗,剛到樹腰那,一個沒蹬住,就呲溜溜滑了下來。
葉妙安站在邊上,見男孩大馬猴似的栽下里來,不由得哈哈直笑。她自己有樣學樣,也往手上啐了兩下,過去抱住了樹幹。
葉妙婉嚇了一跳,哪能讓二姑娘爬樹,這還成何體統。她連忙高聲喊道:「妙安,給我下來!」
葉妙安一激靈,回過頭去,見阿姊打那個小洞裡鑽了過來,登時臉拉的比馬還長。
男孩詫異的緊,對著妙安說:「你不是叫金角大王麼?怎麼她叫你妙安?」
見葉妙婉目光刀子似的射過來,葉妙安嘟囔著:「行走江湖,哪有不用諢名的。再說,你還沒告訴我你叫什麼呢。」
她長著蘋果似的圓臉,肉嘟嘟的,就是說出四六不通的話,也惹人喜愛。
葉妙婉斥道:「天天學些什麼。嬤嬤尋你呢,還不跟我回去,仔細一頓好打。」
葉妙安聽了這話還沒什麼反應,男孩倒是著急了:「打她作甚,是我扯著她捉知了的。一人做事一人當!」
這齣英雄救美雖然稚氣,但是有模有樣。
倒是葉妙安擺了擺手,頗具大將風度:「不怕,我也該回去了。」
男孩眼睛裡好像有水光瀲灩。他有些不舍的問:「那你明日還來嗎?」
葉妙婉剛要替葉妙安回說:「不來了。」
葉妙安卻拍了拍身上的土,大聲道:「來!誰不來誰是王八!」
這隻大王八嘴上說的豪氣,被嬤嬤拎回去的時候就蔫了。到了睡覺的時候,人還在蒲團上罰跪,車軲轆似的背著《三字經》。
葉妙婉躺在通鋪上,聽見嬤嬤鼾聲大作,便偷偷爬起來,順著牆角的燈走到廂房。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1]
葉妙安跟個磕頭蟲似的,嘴裡念叨著,頭一點一點,身子彎起,就差磕到地上去了。
「這回長記性了嗎?」葉妙婉看到此情此景,有些哭笑不得的問。
葉妙安豁地驚醒,回頭一看是阿姊,笑了出來:「記住了。」
葉妙婉個子不高,站的卻直:「明兒個還去嗎?」
「得去,知了還沒抓著呢。再說要是不去,不真成王八了。」葉妙安說著,笑的更甜了,「回頭趁著嬤嬤睡著,咱們一起去吧?」
拉上葉妙婉,畢竟礙著田夫人的面,嬤嬤總不好罰的太重。
葉妙安原想著姐姐怎麼也得斥責她一頓,沒想到葉妙婉想了想,卻輕聲說:「好。」
第二天起來,葉妙安睡的少,臉色跟菜雞似的。但她精神頭足,生生熬到飯後。只是嬤嬤學機靈了,恨不得在眼皮子底下支兩根火柴棍,覺也不睡了,眼神不錯珠似的盯著她。
葉妙安一個頭脹得兩個大,正要想辦法,葉妙婉出言道:「嬤嬤辛苦,早些去休息,我盯著妹妹就行,保管她不會淘氣。」
別看就大個三歲,在大人眼裡,大姑娘確實比二姑娘值得信任些。嬤嬤存了偷懶的心,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