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火銃,書中是有寫過的,沈明雲兌換過一份比例配方表,只可惜小說里並沒有將這份配方的所有內容寫出來,但主要的還是寫了,羅舒鈺需要花時間回憶,然後整理出來。

  若是今日沒想起此事,他也不記得火銃隊會遇到這個問題,也不會去想解決方式。

  從李明瑾的角度,羅舒鈺從來沒接觸過這方面,他有時候也覺得沒必要提起,好在羅舒鈺自己問了句。

  如今,沈明雲得到了天盛帝的好感,四皇子後邊現在也有了好些追隨者,主要是從來不戰隊的左相突然跟右相打起了擂台,太子的隊伍太強大了。

  其實,說來說去,天盛帝還是不願意讓燕家人得到這天下,太子的性格不夠強勢,燕家在京城紮根極深,必須將之連根拔起,小打小鬧是沒用的。

  天盛帝之前是將希望寄托在大皇子身上,可惜林貴妃一家目光短淺,只看到其一沒看到其二,白白浪費他多年的籌謀,在他看到老四的隱忍和能力後,對付燕家還是有希望的。

  -

  這年剛過到初八。

  李明瑾覺得悶在府上也沒什麼意思,便帶羅舒鈺出門,去逛街,看看百姓臉上洋溢著的喜悅笑容,他們會覺得很開心,在這邊的一年多里,沒白白出力。

  馬車噠噠噠的壓過新鋪的街道,走起來無比順暢,半點也不覺得顛簸。

  一年前,離固城不遠處的一個小鎮上開了個互市,如今,不少百姓都通過互市賺了不少銀錢,從南邊來的商人也越來越多,帶動了固城當地百姓的收入,靠著互市,固城每月的稅收就是往年一年的稅。

  羅舒鈺也把自己沒有用的東西讓人去兌換些有用的作物,還開了一片地老農好好伺候,日後應該有用。

  在書里,沈明雲通過開互市得到不少有用的東西,只不過沈明雲是種出來後,以高價賣出去,賺了錢給四皇子養兵馬,而羅舒鈺卻是真的覺得給百姓找能填飽肚子的作物,他們應該過得更好。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生才是整個國家的根基,否則,一個國庫空虛的國家永遠都在換皇帝。

  羅舒鈺並不希望李明瑾日後會步上天盛帝等先輩的後塵,他們需要稍稍改變一點,只要一點就足矣。

  李明瑾帶著羅舒鈺出城,外頭冷,李明瑾和羅舒鈺坐在馬車裡。

  走到城門前,大冬天的,看到一位母親正送一個背著行囊的年輕人出城,他身後還有個書童,不遠處是一群商人隊伍,聽口音,看衣著,像是從京城過來的。

  羅舒鈺對李明瑾說:「這是書生吧?像是要趕考的樣子。」

  李明瑾替他解釋:「春闈快到了,現在出發去京城剛剛好,還能先適應一個月。」

  羅舒鈺確實沒關注到這個:「科考得在考場連考三天,吃住都在一個小房間裡,這齣來後豈不是人都熏暈了。」

  李明瑾也有同樣的想法:「是啊,我一直覺得這種科考方式很折磨人。」

  羅舒鈺:「寒窗苦讀十年,人人都不容易,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想必也不會受這種折磨。」

  李明瑾:「是得好好琢磨,總覺得祖祖輩輩都是這個模式,沒什麼進步。」

  他腦子裡自然是有閃過沈明雲提過的高考,那是他們那個時代選擇人才進入不同學校的方式,考得好的就去師資教育都很好的學校,考得差的則去較差的學校。

  羅舒鈺:「殿下,我覺得咱們有這種模式是因為百姓們都沒辦法接受到教育,若是人人都識字,人人都有一技之長,倒也不必苦讀十年就為了考個狀元。」

  李明瑾點頭:「你說的對,教育是個問題。」

  全家養一個人就為了讓他讀到書,經歷科考,出人頭地,出路太少了,人的思想也會變得迂腐和僵化,一個國家也不會進步,想要改變這種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格局,很難,但需要改。

  不過,這些都是他們真正掌握著這個國的命脈後才會重點考慮的問題,而今,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羅舒鈺面前。

  春闈好像發生過什麼事件?

  羅舒鈺忽然想起來他那位二哥今年也會參加,上輩子,他參加科考那年還鬧出過一件大事,當時羅仁壽替他被誣陷買答案一事而東奔西跑,當時還來問他能不能幫忙,羅舒鈺那會兒跟李明瑾關係不好,他對羅舒涵買答案作弊一事十分不贊同,也沒有幫他的意思,便拒絕了幫忙。

  但後來,沈明雲不知做了什麼讓羅舒涵卻從這件醜聞中全身而退,而且他最後的成績好像還不錯,外派出去做官。

  那會兒的沈明雲雖不參加科考,但是到處都能聽到他的名字,他出了一套《十年科舉歷年真題卷》,大量印刷,不少考生都買來複習,當時很受眾人追捧。

  大致是歷年的題和歷年的狀元答案一起印發,考生們都是花了大價錢才買著這套真題。

  至於考題泄露有人賣答案一事,羅舒鈺記得此事涉及到太子,只是有右丞相保著,太子安然無恙。

  羅舒鈺:「殿下可知今年誰是這屆秋闈的主考官?」

  李明瑾對科舉一事顯然不太上心:「不是左丞相就是右丞相,總歸是他倆,每年必爭。」

  羅舒鈺試探性問道:「殿下,若是今年科舉出事會是什麼結果?」

  李明瑾心想他媳婦兒是不是又要用神通了,開始聚精會神聽他說:「科舉出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