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點點頭,「好,我聽阿白的。」

  阿白大獲全勝,揚著下巴消失了。

  俞輕也回自己的房間去了。

  小圓子踅了進來,「主子,怎麼了這是,不是要那什麼嗎?」

  姬宴靠著火牆,思索片刻,說道:「不那什麼了,呵呵。」他詭秘地笑了兩聲。

  小圓子見他笑得嚇人,以為被俞輕拒絕了,也不敢多問,麻溜地準備熱水去了。

  ……

  廣安帝要禪位的消息迅速傳遍朝野。

  京城譁然。

  有人說姬宴不知進退,仗勢欺侮聖主。

  有人說姬宴俞輕本就是謀反,廣安帝禪位必定受到了威脅。

  只有一小部分人說,姬宴俞輕於武國社稷有功,做那個位置光明正大,理所當然。

  儘管輿情對姬宴不利,但每日來別院遞帖子求見太子的官員絡繹不絕。

  姬宴為收攏人心,挑著見了一些官員。

  俞輕則買了不少糧食、棉衣、肉菜,往平原關走了一趟。

  她這趟一為安撫邊軍,二為賑濟災民,一去一回花了不少時間。

  回來時,廣安帝和姬宴的禪位大典已經進行完了。

  姬宴入主乾清宮,年號建明。

  俞輕的飛器在乾清宮正殿前面落了地,小太監見是俞輕,倒也沒怕,行了個禮,跑進去通報了。

  俞輕沒等通傳,徑直進殿。

  姬宴不顧幾個大臣還在,急急迎了出來,牽著俞輕的手說道:「皇后辛苦了。」

  俞輕在他手心上捏了捏,笑道:「並不辛苦,我是不是打擾皇上了?」她同俞在銘點了點頭。

  姬宴不罷免俞在銘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為了彰顯帝後大度,穩定人心,以免百官人人自危;其次是俞在銘除私心較重外,為官還算清廉,能力較強,官聲也一向不錯,可堪一用。

  俞在銘勉強笑了笑。

  姬宴讓小圓子給俞輕設了座,說道:「沒打擾。我們正在商議邊軍軍田的問題,皇后對此知之甚深,正好一起議議。」

  俞輕不想參與政事,但又覺得屯田一事她確實比這些高官顯貴更有發言權,便大喇喇地在姬宴身邊坐了。

  幾個老臣面有不虞之色,但迫於俞輕的本事,紛紛把嘴巴閉牢了。

  姬宴道:「邊軍總共屯田三十萬畝,只劉勝一人,就占了一萬五千畝。其他各階武將均有侵占,或百畝或千畝,都是肥地。軍戶大多淪為佃戶,邊軍收不上稅糧,糧草不足,便開始吃空餉,號稱十二萬大軍,如今不過七萬有餘。」

  「諸位大人,為什麼大金屢戰屢勝,而我武國屢戰屢敗呢?這就是原因,我朝早已經從根子上爛了。在此等情況下,你們仍然主張仁政,主張土地之事緩緩而行,到底是何道理呢?」

  俞輕驚訝地看了一眼姬宴——那段日子姬宴日日躺在自家園子裡,多一步路都不肯走,卻對邊軍的情勢了解得如此透徹,當真讓人刮目相看。

  幾位老大人默不作聲。

  這些情況他們都知道,但那時上行下效,想管也管不了,就只能看著了。

  新任首輔章寅初說道:「皇上所言臣略有耳聞。只是邊軍尚且在這些武將手中,如若一刀切,將所有土地收官,只怕會引起邊軍內亂。屆時大金趁虛而入,裡應外合,局面不好收拾。」

  俞輕放下茶杯,擲地有聲地說道:「有本宮在,這位大人擔心的事情永遠不可能發生。皇上所言之事,你們只管做好章程,往下安排便是。」

  「那就有勞皇后了。」姬宴讓小圓子給俞輕續了茶水,「朕請諸位大人把此事細化,商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細則,必須讓其有法可依、獎懲有度。」

  只憑小俞皇后一句話,這件牽扯到國本的大事就定下來了?

  幾位老大人簡直難以置信。

  俞輕明白他們的心思,笑著從系統里調出六個石頭傀儡人,吩咐道:「這幾位大人累了,給他們舞一套劍法解解乏。」

  六個石頭人齊齊拱手,然後提著寶劍做了個起手式,在空地上演了起來……

  一整套劍法舞完,幾位老大人都傻眼了。

  俞輕把石頭人收起來,笑道:「我有三萬個刀槍不入的石頭人,對付幾十個武將應該綽綽有餘,諸位老大人以為如何?」

  第58章

  姬宴和朝臣用十天時間完善了「均田」的法度, 著俞一帆、魏智飛為欽差,前往大燕關處理此案。

  俞輕居於幕後全程壓陣,用時兩個月完成邊軍所屯田畝的全部劃分。

  常寧侯、劉勝、丁啟山等大小官員,被罷黜、抄家、斬首, 邊軍里的蛀蟲和隱州一帶的豪強被徹底清洗。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京城的權貴明顯緊張了起來, 他們不敢阻礙姬宴施政, 只好想辦法多方面掣肘, 有些位高權重的還張羅著給皇上塞女人。

  俞輕一行回來時,正趕上散朝, 一干官員見百十號人從飛器上下來, 嚇得如鳥獸散。

  只剩下十幾個姬宴親手提拔的年輕官員。

  這些人對飛器極感興趣,非但不走,還急吼吼地湊上來, 想一看究竟。

  俞輕也不擺架子, 免了繁文縟節, 邀請他們上天體驗了一會兒。

  落地時, 俞輕的一個遠房表親小聲同俞一帆說了幾句。

  俞一帆大怒, 「他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