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俞皇后苦笑一聲,快步出了書房。

  在正殿等了盞茶的功夫,姬易才磨磨蹭蹭地走進來。

  「母后此來所為何事?」他明知故問。

  俞皇后壓下去的淚意,又重新翻騰起來,兩行眼淚源源不絕。

  「母后,出什麼事了嗎?」姬易後知後覺,總算覺察出什麼了。

  俞皇后捏著帕子,「俞輕來過坤寧宮,要求你父皇廢后,禪位,你父皇已經答應了。」

  「什麼?」姬易一拍矮几站了起來,怒道:「她怎麼敢?」

  就憑你這個德行,人家怎麼不敢,又為什麼不敢?

  俞皇后閉了閉眼,到底沒發火,儘量和緩地說道:「她帶著一隻貓,忽然出現在坤寧宮,說完她想說的就憑空消失了。齊王,你明白了嗎?她殺你我,易如反掌!」

  姬易眼裡閃過一絲恐懼,呆愣愣地跌坐在羅漢床上。

  俞皇后心疼了,往他身邊挪了挪,替他整了整鬢邊的碎發,說道:「姬易,母后在俞家所圖已然敗露。依依中了斷腸散之毒,俞輕救了她。所以,一旦姬宴登基,俞家你就靠不住了。你馬上去求你父皇,賜婚一事就此作罷。」

  「另外,聽說工部剛剛修繕過老怡王府,那裡離宮城遠,可以遠離是非,你去找你父皇時,一併把府邸要過來,明日就搬過去吧。」

  姬易面無人色,哆哆嗦嗦地問道:「母后,就弄不死她嗎?」

  俞皇后擦擦眼角,「她能解斷腸散之毒,在數百金兵中來去自由,倏然來又倏然去。你說說看,我們如何能殺她?兒子,母后護不了你了,冷宮我不會去,白馬寺就是我最好的歸宿,你好自為之吧。」

  她站起身,淚眼朦朧地看著姬易的發頂,搖搖頭,轉身朝殿門走去。

  「難道父皇也殺不了他們嗎?」姬易還是不甘心。

  俞皇后快步出了正殿。

  當殿門關上時,裡面傳來姬易痛苦的一聲長嘯,緊接著,屋子裡響起了打砸器物的聲音。

  ……

  十一月初十,俞在銘風塵僕僕趕回京城,過家門而不入,直奔皇宮。

  到得養心殿,他請何公公通傳。

  何公公說,皇上誰都不見。

  皇上不見他?!

  俞在銘頓覺眼前一黑,身子晃了幾晃,要摔倒時被何公公扶住了。

  他勉強穩住心神,從懷裡掏出一張銀票,藉機塞到何公公手裡。

  何公公心領神會,趕緊藏進懷裡,笑道:「雜家送俞大人幾步吧。」

  俞在銘扭頭看了眼正殿,知道別無他法,只好跟著何公公往外走。

  「俞大人,大大前天,皇上下旨取消了俞二姑娘和齊王的婚事;大前天,齊王搬到老怡王府,皇后娘娘出家白馬寺;再有二十多天,皇上將禪位於太子了,俞大人回來得太晚啦。」何公公唏噓道。

  「退婚,出家,禪位?」俞在銘一聲比一聲高,顯然難以置信。

  何公公瞥了他一眼,「太子妃大展神通,直接殺進坤寧宮,給皇上下了通牒,不如此便性命堪憂,皇上又有什麼法子呢?」

  「她居然真的敢了。」俞在銘想起大燕關時他與俞輕匆匆一見,又想起豐安和遼遠關於俞輕的傳說,搖著頭苦笑道,「是啊,她有什麼不敢的呢?我這是眼盲心瞎啊!」

  何公公笑了笑,補充了一句,「皇后娘娘在國公府的點心裡下了毒,差點兒毒死俞二姑娘,太子妃救了俞二姑娘。」

  在京城權貴圈子裡混的都知道,俞在銘最喜歡的是女兒,看俞依依跟眼珠子似的。

  「什麼!」俞在銘踉蹌了一步,差點兒摔倒。

  何公公停下腳步,「俞大人,雜家還要幫皇上收拾東西,就不遠送了。」

  「嗯……」俞在銘心神大亂,胡亂地擺擺手,一腳高一腳低地往外走,走了十幾步,「咕咚」一聲摔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

  俞在銘醒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張氏和他的幾個兒女都在。

  他看看張氏,又看看俞依依,苦笑一聲,重新閉上了眼。

  「老爺,認命吧,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好。」張氏柔聲勸道。

  俞在銘搖搖頭,不好,一點兒都不好。

  他算計俞輕替嫁在先,在萬家村暗殺俞輕姬宴在後,臉皮早就撕破了。

  武國的官場,已經沒有他的一席之地。

  多年經營化為流水,他怎麼能好得起來?

  張氏了解他,知道他去大燕關必不會對俞輕等人袖手旁觀。

  但俞輕既然肯救她的依依,就應該也能原諒俞在銘。

  她讓婢女倒了杯熱茶,放在炕几上,說道:「老爺,太子妃法力無邊,絕不會同你我一般見識。再說了,皇上都能放得下,老爺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是啊,爹爹。」俞依依也開了口,「女兒從准太子妃降到准王妃,現在是個退過婚的民女,活成了人家茶餘飯後的大笑話。可那又怎麼樣呢,女兒覺得,沒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的了。」

  不過幾天功夫,她清減不少,清澈明亮的杏眼甚至有了些許滄桑。

  俞在銘把臉別到一邊,用被角拭去滿溢出來的眼淚,問道:「依依以後可能連個好夫家都找不到了,不怨嗎?」

  俞依依垂下頭,「怨也改變不了什麼,爹爹,只要你好好的,女兒就是不嫁,也能倖幸福福地過一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