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頁
三省六部制度的誕生,既削減了朝臣的全力,又分擔了皇帝的執政壓力,也促進了中央集權。
這個具有大秦特色的三省六部制度,經過不停的改進,一直沿用了將近千年,才被緩緩廢除。
朝政改革沒有多久,陳政再次頒布了科舉取才制度。
相比起後世科舉制度的弊端,陳政所創立的科舉制度,卻更有上古之風。
想要中舉的士子,卻不能死讀書,反而要學習君子六藝,特別是騎射武藝,也在科舉之中占有很大比重。
陳政說要培養的,不是那種只會搖頭晃腦,卻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他說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有才華、有膽量、有武藝、有氣魄。
當然,這種科舉制度要求太高了。
為了能夠選拔到足夠的人才,陳政不僅創辦了很多學府,還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有著不同的側重分類。
用簡單一點話來形容,那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分科、專業。
可是如果士子想要進入朝廷中樞,就必須學習到真正的君子六藝,付出也要遠比普通士子多才行。
如此一來,雖然由於分科的出現,對於底層人才要求不是非常嚴格,卻也無形中帶動了社會風氣。
不僅如此,陳政還重用法家人才,參照先秦律法,頒布了許許多多的法律,與儒家理論結合治理天下。
而且對於個人擁有土地的稅收,陳政也繼承了陳旭當初的做法,對於擁有土地超過平均水準的家族以及個人,徵收非常繁重的賦稅。
如此一來,極大遏制住了世家大族,對於土地的兼併。
陳政實施的一條條舉措,對於大秦現存的世家大族,都有著極其強大的衝擊力。
很多世家、大族,以及地方豪強的領頭人,當他們意識到朝廷頒布的種種政策,對於自己家族的衝擊以後,這才猛然驚醒。
當世家大族利益被踐踏的時候,終於引起了劇烈反彈。
皇初五年,益州、揚州、徐州、豫州、冀州都有士族,糾集諸侯殘餘勢力,舉兵叛亂。
一時間,和平沒多久的大秦,再次烽煙遍地。
然而,對於這種情形陳政早有準備,他早就等待著這場不可避免的叛亂。
燕王陳駿、西涼王陳艾、征南將軍徐賢、征北將軍鄧艾、征東將軍姜維,率領大秦銳士平定叛亂。
短短三月時間,造反的叛軍全被剿滅,參與其中的世家大族,有無數家族被滅絕。
世家大族之間,關係向來十分密切,幾乎都有聯姻。
陳政更是抓住這個機會,將許多沒有參與的士族,也都牽連其中,包括鍾繇所在的家族。
一時間,大秦境內血流成河,許許多多的大族要麼被削弱,要麼被滅族。
在大秦銳士的屠刀下,在野蠻無比的鐵騎下,這些傳承許久的大族,顯得如此脆弱。
陳政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大秦的太祖武皇帝,為陳政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還有萬千寒門士子的擁戴。
當短暫的叛亂被平息,鮮血散滿大地以後,許多寒門士子前去地方任職,朝廷政令暢通無阻。
大秦,宛若一顆初生的朝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崛起之勢無人能擋。
司馬府邸,恢弘大氣。
如今的司馬氏,聲威之顯赫天下莫及,哪怕是當初的袁氏,都無法與之比肩。
司馬八達,每一個都在朝中擔任要職,他們的子嗣自然也是朝中官吏。
再加上司馬懿與陳政一起長大,兩人之間關係十分親密,司馬懿本人更是才能出眾。
故此,陳政對於司馬懿的恩寵,絕對是無以復加。
可是今日,司馬懿府邸內的氣氛,卻並不太好。
「砰!」
司馬懿將一個花瓶,狠狠砸在了地上。
他指著自己的兒子喝道:「告訴我,為何這次參與叛亂的人中,居然有我司馬氏的族人?」
司馬懿城府極深,卻一直顯得古井無波。
可是今日,司馬懿卻是大發雷霆,臉色有些扭曲,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司馬師。
司馬師臉上露出驚懼之色,垂首說道:「陛下不停削弱世家實力,天下世家本是一體。」
「哪怕我們司馬氏如今無比顯赫,可若是這麼繼續下去,總有一日司馬氏也會沒落。」
「孩兒原本以為,這一次天下世家大族串連一起,定能顛覆陳氏基業。」
「不曾想,居然敗得一塌塗地!」
「啪!」
司馬懿上前,狠狠甩了司馬師一個巴掌,罵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先皇征戰四方,從一介平民打下如此基業,獲得了無數人的忠誠。」
「哪怕先皇已經去世,仍舊恩澤後代,留下了極其豐厚的家底,何人能夠撼動?」
「更何況,你以為陛下是當初的王莽?你以為陛下手中的軍隊,是當初的王莽軍?」
「陛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麾下大秦銳士更是繼承了秦軍的強大,哪怕當初諸侯最強盛的時候,仍舊被打得潰不成軍,更何況是區區烏合之眾?」
司馬懿心中怒急,一個巴掌扇在司馬師臉上,留下了五個紅紅的手指印。
司馬師惶恐,不敢多言。
打了兒子一巴掌,司馬懿余怒未消,又狠狠發了一通脾氣,才背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著。
這個具有大秦特色的三省六部制度,經過不停的改進,一直沿用了將近千年,才被緩緩廢除。
朝政改革沒有多久,陳政再次頒布了科舉取才制度。
相比起後世科舉制度的弊端,陳政所創立的科舉制度,卻更有上古之風。
想要中舉的士子,卻不能死讀書,反而要學習君子六藝,特別是騎射武藝,也在科舉之中占有很大比重。
陳政說要培養的,不是那種只會搖頭晃腦,卻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他說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有才華、有膽量、有武藝、有氣魄。
當然,這種科舉制度要求太高了。
為了能夠選拔到足夠的人才,陳政不僅創辦了很多學府,還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有著不同的側重分類。
用簡單一點話來形容,那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分科、專業。
可是如果士子想要進入朝廷中樞,就必須學習到真正的君子六藝,付出也要遠比普通士子多才行。
如此一來,雖然由於分科的出現,對於底層人才要求不是非常嚴格,卻也無形中帶動了社會風氣。
不僅如此,陳政還重用法家人才,參照先秦律法,頒布了許許多多的法律,與儒家理論結合治理天下。
而且對於個人擁有土地的稅收,陳政也繼承了陳旭當初的做法,對於擁有土地超過平均水準的家族以及個人,徵收非常繁重的賦稅。
如此一來,極大遏制住了世家大族,對於土地的兼併。
陳政實施的一條條舉措,對於大秦現存的世家大族,都有著極其強大的衝擊力。
很多世家、大族,以及地方豪強的領頭人,當他們意識到朝廷頒布的種種政策,對於自己家族的衝擊以後,這才猛然驚醒。
當世家大族利益被踐踏的時候,終於引起了劇烈反彈。
皇初五年,益州、揚州、徐州、豫州、冀州都有士族,糾集諸侯殘餘勢力,舉兵叛亂。
一時間,和平沒多久的大秦,再次烽煙遍地。
然而,對於這種情形陳政早有準備,他早就等待著這場不可避免的叛亂。
燕王陳駿、西涼王陳艾、征南將軍徐賢、征北將軍鄧艾、征東將軍姜維,率領大秦銳士平定叛亂。
短短三月時間,造反的叛軍全被剿滅,參與其中的世家大族,有無數家族被滅絕。
世家大族之間,關係向來十分密切,幾乎都有聯姻。
陳政更是抓住這個機會,將許多沒有參與的士族,也都牽連其中,包括鍾繇所在的家族。
一時間,大秦境內血流成河,許許多多的大族要麼被削弱,要麼被滅族。
在大秦銳士的屠刀下,在野蠻無比的鐵騎下,這些傳承許久的大族,顯得如此脆弱。
陳政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大秦的太祖武皇帝,為陳政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還有萬千寒門士子的擁戴。
當短暫的叛亂被平息,鮮血散滿大地以後,許多寒門士子前去地方任職,朝廷政令暢通無阻。
大秦,宛若一顆初生的朝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崛起之勢無人能擋。
司馬府邸,恢弘大氣。
如今的司馬氏,聲威之顯赫天下莫及,哪怕是當初的袁氏,都無法與之比肩。
司馬八達,每一個都在朝中擔任要職,他們的子嗣自然也是朝中官吏。
再加上司馬懿與陳政一起長大,兩人之間關係十分親密,司馬懿本人更是才能出眾。
故此,陳政對於司馬懿的恩寵,絕對是無以復加。
可是今日,司馬懿府邸內的氣氛,卻並不太好。
「砰!」
司馬懿將一個花瓶,狠狠砸在了地上。
他指著自己的兒子喝道:「告訴我,為何這次參與叛亂的人中,居然有我司馬氏的族人?」
司馬懿城府極深,卻一直顯得古井無波。
可是今日,司馬懿卻是大發雷霆,臉色有些扭曲,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司馬師。
司馬師臉上露出驚懼之色,垂首說道:「陛下不停削弱世家實力,天下世家本是一體。」
「哪怕我們司馬氏如今無比顯赫,可若是這麼繼續下去,總有一日司馬氏也會沒落。」
「孩兒原本以為,這一次天下世家大族串連一起,定能顛覆陳氏基業。」
「不曾想,居然敗得一塌塗地!」
「啪!」
司馬懿上前,狠狠甩了司馬師一個巴掌,罵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先皇征戰四方,從一介平民打下如此基業,獲得了無數人的忠誠。」
「哪怕先皇已經去世,仍舊恩澤後代,留下了極其豐厚的家底,何人能夠撼動?」
「更何況,你以為陛下是當初的王莽?你以為陛下手中的軍隊,是當初的王莽軍?」
「陛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麾下大秦銳士更是繼承了秦軍的強大,哪怕當初諸侯最強盛的時候,仍舊被打得潰不成軍,更何況是區區烏合之眾?」
司馬懿心中怒急,一個巴掌扇在司馬師臉上,留下了五個紅紅的手指印。
司馬師惶恐,不敢多言。
打了兒子一巴掌,司馬懿余怒未消,又狠狠發了一通脾氣,才背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