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掰碎了說開了,到了這一步,李靖和李孝恭也算是統一了思想。李靖只是在別的細節上再為李孝恭參謀了一些手腕。事實上,李靖一開始還有一點疑問沒有來得及問出口,但是在別的問題都得到解答之後。他就不需要問最後一個問題了,因為完全可以自己推演找到答案。

  那個問題是:為什麼李淵派出使者找王世充洽談。就可以穩住王世充不要在唐軍出兵潼關的同時,出函谷關騷擾唐軍呢?難道王世充就不眼紅荊北的襄樊、南陽等地盤麼?答案是:王世充當然眼紅,但是王世充也知道孫權借給劉備荊州的道理;在荊北歸屬於三大軍閥之前,原本唐、梁之間直接接壤的邊境是很少的,而王世充的鄭幾乎是直接夾在梁唐之間,很容易被人夾擊。若是讓出荊北之地給李淵占領之後,李淵和蕭銑之間就會有充分的利益衝突,他王世充也就安全了。同樣。就算王世充要擴展地盤,在王世充的北面還有整個河北之地可以攫取,還有竇建德可以撕逼,何必先難後易、一上來就找一塊四戰之地讓自己不自在呢?

  等到唐軍在漢中籌集夠了順流東下的戰船之後,李孝恭便帶著他從關中帶來的四萬精兵,加上在漢中盆地就地籌集的兩三萬府兵、新兵,踏上了遠征襄樊的征途。

  當初關中入漢中的唐軍一共有五萬餘人,剩下的那一萬多人,當然是要堅守萬夫莫開的葭萌關了,這種要塞。必須交給嫡系可靠的唐軍鎮守,漢中本地的府兵和新兵是信不過的。畢竟,守住了葭萌關。就是相當於堵住了梁軍從蜀入秦的命門,李孝恭才能安心東下。

  ……

  李孝恭口中提到的前隋內史令蕭瑀,如今正在前往丹陽入朝的途中。到隋朝滅亡的那一刻為止,他一直都在房陵留守的位置上安靜地呆著,絲毫看不出一點野心,也看不出他對各方擾攘的勢力有什麼投靠的傾向性。

  其實,李淵扯旗比蕭銑更早,只不過李淵最初起兵的時候還用代王這個傀儡做遮羞布罷了,自己只稱唐王。到了今年年初才僭號稱帝。但是,哪怕是李淵去年下半年剛剛當上唐王的那一陣子。他就已經嘗試過第一時間招撫自己的表妹夫蕭瑀,試圖用大舅哥的身份。讓蕭瑀歸順大唐。

  當時,蕭銑在丹陽還沒露出獠牙,所以李淵的這個舉動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時世上已經扯旗造反的人裡頭,他李淵和蕭瑀的親戚關係算是最近的了——僅限於造反的人裡面,不包括正統的朝廷,因為蕭瑀不僅是李淵的表妹夫,也是楊廣的表妹夫,誰讓李淵和楊廣本身就是姨表兄弟呢。所以僅僅從蕭瑀的正妻獨孤氏那一層關係來看,蕭瑀和楊廣、李淵是一樣親疏的,只是楊廣還是蕭瑀的親姐夫,所以對蕭瑀來說,楊廣比李淵更親一些。

  李淵開給蕭瑀的招攬籌碼是“宋國公”爵位,然後任命其為“中書令”——也就是隋時的內史令,因為李淵打算把“內史省”改名為“中書省”。在李淵自己都只是王爵的時候,就給出一個國公的爵位,加上三省長官的高官,相當於古代的“位列三公”,待遇不可謂不厚了。也只有拿著這個籌碼,當時李淵才有臉去請。

  如果是歷史同期、被貶到河池郡守的那個蕭瑀的話,得到李淵重禮延請,加上對楊廣的倒行逆施徹底失望了,說不定就順水推舟答應了。可惜,本時空的局面顯然和歷史同期大不一樣,在南方,雖然姐夫楊廣已經讓蕭瑀絕望了,但是他的晚輩當中,還有頗值得期待的英主之才。

  所以,蕭瑀當時未置可否,只說楊廣尚在,不願背主,給李淵留了一絲念想,卻也沒法更快策反。等到幾個月之後,楊廣被殺,宇文化及被蕭銑刷了經驗成功平叛,再後來,梁朝建立,李淵就沒有再派封賞使者找過蕭瑀。

  因為蕭銑給自己叔父開了更高的價碼——封蕭瑀為楚王,領內史令。對任何人來說,能夠做宗室親王的人,誰會去退求其次做一個外戚國公呢?三四月間,蕭瑀在房陵郡府兵的護衛下取道漢水順流偷渡南下,經過了李密、朱粲控制的襄、樊、鄧一帶,到了梁朝控制的江陵,遇到了親自御駕親征的大梁皇帝蕭銑。叔侄敘舊一番,蕭銑便很是豁達地給八叔實授了官職權柄。

  防備宗室和外戚作亂當然是應該的,但是蕭銑相信自己的眼光;歷史上的蕭瑀能夠被李世民冠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評語,能夠在楊廣需要人背黑鍋的時候挺身而出,這樣的人,加上如今都四十幾歲年紀了,自然沒什麼野心。蕭銑要是防賊一樣防著“皇叔”,肯定會被人覺得沒有人君之量。

  蕭瑀在得到蕭銑的任命之後離開了,但是他在房陵那大半年任期內組建起來的班底不會全部調走,自然要繼續謹守地方,外人並不知道蕭瑀離開之前,可以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頭在房陵郡建立起多深的根基,只是因為房陵土地貧瘠人民稀少,本能性地覺得這塊地方沒什麼戰爭潛力罷了。

  ……

  房陵郡守呂子臧,履新不過半年而已。一年前,楊廣死前,他原本是南陽郡丞,也就是南陽郡的二把手。南陽郡當時忝在房陵留守的轄區之內,所以呂子臧也算是做過蕭瑀一段時間的屬下。

  在蕭瑀離開房陵之前,他把呂子臧從南陽郡丞提拔到了房陵郡守的位置上來,雖然房陵郡人口稅賦都遠遜於南陽郡,按說這是從富郡調到了窮郡,應該是一樁挺可悲的事情。然而從郡丞到郡守,畢竟是從副廳級提拔到了正廳級,行政級別上足足升了一級,也說不出什麼問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