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寧忍不住說道:“咱們福晉又不是容不得庶出的,保全那是肯定的?”

  “呵呵,你想什麼呢?”

  “保住就能生下來?”

  “孩子難道一輩子待在府里?這孩子註定不會......”她伸手往上指,“不會得到喜愛,但凡出個門,這意外多了去了,你能想到兩家有多恨姓年的?”

  顧寧乍舌,“不至於,好歹是咱們爺的子嗣......”

  她突然說不下去了,大阿哥也是惠妃的子嗣呢,大福晉原本就跟雍親王府的關係一般,現在這男人倒下了孩子也沒人撐腰,說是死仇都不為過,更何況大格格去年已經出嫁,二格格今年都到了花期......

  大福晉怕是恨死他們家了,自己的孩子都得不到好,哪還管得了別的?

  外邊的年氏嚇得縮在文竹院不敢出來,生怕四福晉為了給妯娌一個交代暗地裡弄死自己,如果不是身邊的嬤嬤說她懷的定是個阿哥,她也不敢豁出去靠上鈕祜祿側福晉。

  原本她想著好好的因子冊封,如今年家被打壓,府中也只有一個急切求子的鈕祜祿側福晉能交易了。

  不提這頭,康熙在乾清宮又是發了一場的火。

  老大這事兒他即便再無法接受也有旁的方法能處理,可是年羹堯急切的捅出來讓他不得不對這件事做出一個妥善的處理,甚至連弘皙都遭到了牽連。

  再是胤礽的兒子,那也是個孫子,怎能跟自己的兒子比?

  更何況,這其中還有烏雅氏餘孽的參與,老四是他心中看好的,又有先生的觀察,可眼下烏雅氏那邊弄出這般動靜,勢必又會連累老四。

  且老四府里還有一個年家的女兒,康熙也被這一系列的事情給弄的很不痛快,連帶著當初建議年氏的佟貴妃都遭到了他的冷落。

  他自己就是個心機老手,佟貴妃那以退為進又如何看不出來?

  康熙加快了動作,儲君之位還是要立,否則自己的幾個兒子私底下斗的更凶,朝堂上則是將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轉移到了胤禛的手上。

  胤禛的心情很微妙,皇阿瑪這是看重他了?

  可又怕自己是想多了,更怕自己跟大哥和老八一樣,只是皇阿瑪的政治犧牲品,因而更加認真的辦差,手上的一應活動也都停了下來。

  這在康熙的眼裡自然是滿意的,他也明白自己的兒子就沒有幾個是甘心蟄伏下來的,可老四還挺能忍,這不,四十六年八月的時候他下旨讓眾大臣舉薦太子人選。

  朝中重臣內心叫苦不迭。

  萬歲爺,有您這麼玩兒人的?

  哪一次跟太子二字扯上關係的不死一批同僚?

  甚至有些年老的已經打起了致仕的摺子,有這麼一位主兒當大老闆,他們實在是趕不上進度,尤其是萬歲爺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怎麼的,兒子多了就可勁兒的浪費?

  他們好多人都生不出來兒子好不好?

  京中因為在此立太子的事兒變得暗潮洶湧,這檔口自然也是沒人去關心冷宮內一位烏雅答應病逝的事兒。

  佟貴妃倒是處理的不錯,畢竟也是老四的生母,總不能真的不管不顧了。

  烏雅答應病逝的當天,四爺將自己在書房關了一天,後院的女眷也只是減少了些笑容,連服裝都不敢換。

  宮裡的貴妃婆母還好著呢,誰要是敢穿的跟戴孝似的,不得等著穿小鞋?

  反倒是四福晉,得到烏雅答應病逝的消息後將自己關在內屋吃了整整一盞子的蜜水,實在是甜到深處自然齁。

  齁,太齁了,齁的慌!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還有更新,我去逛超市買東西啦!

  作者:存稿箱,鍵盤,你們兩個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存稿箱&鍵盤:......

  第125章

  大概除了十四貝子, 沒有人會為烏雅氏真的難過,包括胤禛。

  自打再次選立太子的事兒出了之後, 眾阿哥們紛紛琢磨著皇阿瑪是什麼意思。

  僅憑著皇阿瑪如今看重老四算什麼, 當初的二哥大哥誰不得看重了?尤其是內心想著別的辦法的阿哥, 當初老八不就是復立太子一事上栽了的?

  老四這個奸猾的竟然選了二哥,可讓他走了捷徑,如今他們集體投了老四, 會不會就讓他重走了老八的路?

  其實這件事當中, 最難辦的就是胤禛本人了。

  以往還有一個二哥擋著,眼下其他兄弟們的心思他也能猜到, 難道要他寫個皇太孫的摺子?

  怕是頭一個把他踢出局的就是皇阿瑪了。

  很快就到了上朝舉薦太子之日,大臣們有不少是誇讚聖上年富力強的, 中心思想就是萬歲爺您年輕得很, 定能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一事咱們都聽您的,您說什麼就是什麼。

  還有一批是中規中矩的,舉薦了誠親王胤祉, 畢竟老大老二下馬了,老三占據了長字可不就得頂上?

  還有一批是投了雍親王胤禛的, 人家原本就是太子的人,跟著太子辦差從未叫過苦,如今又是貴妃娘娘的親子,身份貴重可不就得是他了?而且生母一族差不多都死絕了,以後外戚之類的能省了多少的事兒。

  還有一點隱蔽的思想就是, 這位爺要是上去了,親生母族沒得說,妻族發展又一般,可不得拉拔自己的班底?

  那麼發展可就開闊了,雙贏的事兒。

  剩下的還有一些就是打醬油的,幾乎每一個成年的阿哥都輪了一遍,力爭讓萬歲爺看到他們是用心去斟酌人選的,絕不是私下有來往的,咱們正直的很,一切都聽萬歲爺的,臣子們的愚見還是要萬歲爺把關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