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不過,回到京城裡之後,楊廷和突然間就有些清醒過來了,因為他此時是整個京城的權力核心,太多的事情等著他去辦,他不能不清醒,何況他宦海浮沉多年,也早就煉成了一副鐵石心腸,所以,這一次,雖然朱厚照的舉動對他的打擊很大,但是卻還是沒能將他擊倒,非但如此,他反而覺得沒了朱厚照的掣肘和干涉之後,自己處理起事情來,反而更加得心應手了,畢竟,現在整個國家的事情,都是由他一個人決定,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請示,所有事情都可以獨斷專權,這反而讓他體味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然後他心中禁不住就在暗暗地想著,倘若那朱厚照一直不回來,或者是壓根就起不到什麼作用的話,再不濟,如果自己能遇上的是一位明主的話,自己真是不知道能夠做出多少的功業來。
然後,楊廷和心裡這麼想了一番之後,禁不住就變得鬥志昂揚了。
是的,亂則生變,有時候,大亂誠然不好,但是只要你能夠把握好,卻也不失為一個絕好的機會!
首先,九門提督張永已經死了,那麼這個位置就空出來了,需要人頂上,那麼,誰去呢?關於這個事情,楊廷和只是簡單和內閣眾臣商量了一下,隨即就派遣自己的心腹人員去接任了這個位子了。之後,是關於梁鴻大鬧皇宮大內的事情。這個應該怎麼處理?很簡單,大內侍衛的所有統領,都有罪責,全部撤換。至於那個司禮監的太監高鳳,即刻斬首示眾,為什麼要殺他?因為他蠱惑皇上尋歡作樂,以至於造成了今日的亂局,此乃十惡不赦的大罪。沒把他凌遲處死,就已經是輕的了。
於是,可憐的高鳳,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被楊廷和一刀咔嚓掉了。
再之後,谷大用、馬永成、丘聚等等一般太監,全部處罰,罪名相同,手握廠衛大權,保護大內不力。罪該處斬!
將這些八虎餘孽順利除掉之後,楊廷和隨即派人接管了兩廠一衛,將所有的軍兵大權,牢牢地掌控在了手裡。
至此,京城亂事平息,而借著這個機會,楊廷和卻是一躍成為炙手可熱,如日當空的狀態了,原先的時候,皇帝不再京內的時候。他有很多大事,還要請示皇太后,而如今,他卻是完全將皇太后丟在一邊了。因為他覺得,現在他沒有什麼事情是處理不了的了。
然後,也就在楊廷和正志得意滿,每天都忙得滿心幸福的時候,有一名使者卻是悄悄進到了京城之中。
這使者卻是寧王朱宸濠派來的,而朱宸濠派這使者來。卻是請求皇帝陛下恢復他寧王府的護衛,朱宸濠在奏摺裡面說了,說是他府上經常遭到盜賊侵襲,已經不堪其擾,所以希望恢復護衛,以便他能夠抵禦盜賊,也順道維護一下地方治安。
當時,楊廷和接到這個摺子,一眼就看穿了朱宸濠的心思,但是他並沒有說破,反而是大筆一揮,准了,爾後他甚至還著那使者給寧王帶去了書信,至於那書信里寫的是什麼,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自此之後,細心的人,卻是很快就發現了,楊廷和和朱宸濠之間,那來往的書信卻是變得頻繁了起來,那情狀,卻似乎多年的知心好友一般,掩不住一番思念之情。
與此同時,寧王的使者也開始頻繁出入京城,與朝廷的各大朝臣都有書信來往,卻是不知道朱宸濠和那些大臣們,到底說了些什麼事情。
然後,也就在這個時候,楊廷和等人卻是接到戰報,說是大同府前線已經打了勝仗,安化王朱之蕃已然是戰敗了。
這是怎麼回事?那朱之蕃怎麼敗得如此之快,這前後算起來,從造反之初到現在,總共也不過是十七八天的時間吧,怎麼這麼快就敗了?他手下不是有幾萬兵馬,他不是已經占據了寧夏全境了嗎?怎麼這麼不撐打,短短半月時間,就一敗塗地了?
然後,也就在楊廷和等人正驚疑的時候,結果仔細一看那戰報,方才發現,這安化王卻不是因為正面打敗了,他是敗在了楊一清的計謀上了。
卻說,原來這楊一清聽聞朱之蕃造反了,不覺就一邊整兵備戰,一邊卻是藉故把手下的心腹愛將仇鉞一番痛打,甚至還要砍仇鉞的腦袋,說是仇鉞在三山閣作戰不力,罪該斬首,最後那仇鉞卻是在眾將的求情之下,方才得以保下一條性命,然後,那仇鉞死裡逃生之後,卻是趁夜潛逃,前往寧夏投奔朱之蕃去了。
可以想像的是,朱之蕃得了仇鉞之後,是怎樣的開心狀態,這可是給其他的大明將領做了榜樣啊,所以他對仇鉞信任有佳,立時委以大任,結果他哪裡想到仇鉞只是詐降,然後,仇鉞藉口說自己身上有傷,暫時不能行軍作戰,於是就留在了後方城池之中,而朱之蕃則是親帥大軍,前往黃河邊上,與楊一清隔河對峙。
然後,朱之蕃走了之後,仇鉞這邊,在城中卻是暗暗聯絡了一眾不願造反的將領和軍兵,爾後他們猝然發難,直接就把叛軍首領周昂和孫景文給殺了,然後他們揮軍從背後襲擊朱之蕃,竟是直接把朱之蕃生擒活捉了。
於是,朱之蕃所謂的造反,就這樣,如同一通鬧劇落幕了。
朱之蕃敗了,而朱厚照又正好身處大同前線,所以,楊廷和猜測那朱之蕃只怕是難逃一死,所以,當下心裡一動,不覺就揮筆寫下了一封奏摺,著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府前線去,然後,朱厚照在前線軍中,接到楊廷和的奏摺之後,卻才發現他那奏摺居然是給朱之蕃求情的。
然後,楊廷和心裡這麼想了一番之後,禁不住就變得鬥志昂揚了。
是的,亂則生變,有時候,大亂誠然不好,但是只要你能夠把握好,卻也不失為一個絕好的機會!
首先,九門提督張永已經死了,那麼這個位置就空出來了,需要人頂上,那麼,誰去呢?關於這個事情,楊廷和只是簡單和內閣眾臣商量了一下,隨即就派遣自己的心腹人員去接任了這個位子了。之後,是關於梁鴻大鬧皇宮大內的事情。這個應該怎麼處理?很簡單,大內侍衛的所有統領,都有罪責,全部撤換。至於那個司禮監的太監高鳳,即刻斬首示眾,為什麼要殺他?因為他蠱惑皇上尋歡作樂,以至於造成了今日的亂局,此乃十惡不赦的大罪。沒把他凌遲處死,就已經是輕的了。
於是,可憐的高鳳,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被楊廷和一刀咔嚓掉了。
再之後,谷大用、馬永成、丘聚等等一般太監,全部處罰,罪名相同,手握廠衛大權,保護大內不力。罪該處斬!
將這些八虎餘孽順利除掉之後,楊廷和隨即派人接管了兩廠一衛,將所有的軍兵大權,牢牢地掌控在了手裡。
至此,京城亂事平息,而借著這個機會,楊廷和卻是一躍成為炙手可熱,如日當空的狀態了,原先的時候,皇帝不再京內的時候。他有很多大事,還要請示皇太后,而如今,他卻是完全將皇太后丟在一邊了。因為他覺得,現在他沒有什麼事情是處理不了的了。
然後,也就在楊廷和正志得意滿,每天都忙得滿心幸福的時候,有一名使者卻是悄悄進到了京城之中。
這使者卻是寧王朱宸濠派來的,而朱宸濠派這使者來。卻是請求皇帝陛下恢復他寧王府的護衛,朱宸濠在奏摺裡面說了,說是他府上經常遭到盜賊侵襲,已經不堪其擾,所以希望恢復護衛,以便他能夠抵禦盜賊,也順道維護一下地方治安。
當時,楊廷和接到這個摺子,一眼就看穿了朱宸濠的心思,但是他並沒有說破,反而是大筆一揮,准了,爾後他甚至還著那使者給寧王帶去了書信,至於那書信里寫的是什麼,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自此之後,細心的人,卻是很快就發現了,楊廷和和朱宸濠之間,那來往的書信卻是變得頻繁了起來,那情狀,卻似乎多年的知心好友一般,掩不住一番思念之情。
與此同時,寧王的使者也開始頻繁出入京城,與朝廷的各大朝臣都有書信來往,卻是不知道朱宸濠和那些大臣們,到底說了些什麼事情。
然後,也就在這個時候,楊廷和等人卻是接到戰報,說是大同府前線已經打了勝仗,安化王朱之蕃已然是戰敗了。
這是怎麼回事?那朱之蕃怎麼敗得如此之快,這前後算起來,從造反之初到現在,總共也不過是十七八天的時間吧,怎麼這麼快就敗了?他手下不是有幾萬兵馬,他不是已經占據了寧夏全境了嗎?怎麼這麼不撐打,短短半月時間,就一敗塗地了?
然後,也就在楊廷和等人正驚疑的時候,結果仔細一看那戰報,方才發現,這安化王卻不是因為正面打敗了,他是敗在了楊一清的計謀上了。
卻說,原來這楊一清聽聞朱之蕃造反了,不覺就一邊整兵備戰,一邊卻是藉故把手下的心腹愛將仇鉞一番痛打,甚至還要砍仇鉞的腦袋,說是仇鉞在三山閣作戰不力,罪該斬首,最後那仇鉞卻是在眾將的求情之下,方才得以保下一條性命,然後,那仇鉞死裡逃生之後,卻是趁夜潛逃,前往寧夏投奔朱之蕃去了。
可以想像的是,朱之蕃得了仇鉞之後,是怎樣的開心狀態,這可是給其他的大明將領做了榜樣啊,所以他對仇鉞信任有佳,立時委以大任,結果他哪裡想到仇鉞只是詐降,然後,仇鉞藉口說自己身上有傷,暫時不能行軍作戰,於是就留在了後方城池之中,而朱之蕃則是親帥大軍,前往黃河邊上,與楊一清隔河對峙。
然後,朱之蕃走了之後,仇鉞這邊,在城中卻是暗暗聯絡了一眾不願造反的將領和軍兵,爾後他們猝然發難,直接就把叛軍首領周昂和孫景文給殺了,然後他們揮軍從背後襲擊朱之蕃,竟是直接把朱之蕃生擒活捉了。
於是,朱之蕃所謂的造反,就這樣,如同一通鬧劇落幕了。
朱之蕃敗了,而朱厚照又正好身處大同前線,所以,楊廷和猜測那朱之蕃只怕是難逃一死,所以,當下心裡一動,不覺就揮筆寫下了一封奏摺,著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府前線去,然後,朱厚照在前線軍中,接到楊廷和的奏摺之後,卻才發現他那奏摺居然是給朱之蕃求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