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一一七師三四九團青年股長王眾1950年12月5日於華陽里的日記里,寫下的卻是有名有姓的英雄人物同樣令人感動不已。

  過了九龍江,我們在一條山溝里宿營了。正好天已大亮,照例有的同志選好地形在挖防空洞,有的同志在淘米做飯。

  前面傳來了勝利消息,我們這一仗消滅敵人兩個連,同時還傳來了很多的英雄事跡。應該被人們仰望和歌頌的是這樣一位千秋不朽可歌可泣的英雄——一連戰士魯福善同志。他在這次戰鬥中,懷抱4顆手榴彈沖入敵陣地和敵人同歸於盡。他生於天津,今年30歲。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他曾親眼看過美國兵強姦中國婦女的獸行,他也曾親身挨過美國兵的毒打……他是單身漢,解放後他把革命部隊當成了家。他對祖國有著無限的熱愛,他對美帝國主義有著無限的仇恨。他的英雄壯舉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他的心靈深處噴發著復仇的火焰。在首戰雲山時,他也曾隨身帶滿手榴彈,幾次要求前去炸掉打倒我們幾名戰友的美軍坦克。這次戰鬥中,他同樣看到一堆敵人在一塊巨大岩石後面占領有利地形用火力傷了我們許多戰友,在我方暫時無法殲滅這股頑敵的情況下,他主動要求排長去幹掉這股敵人,未等排長答覆他就奔下山去了。他向排長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去為戰友復仇,為保衛祖國和敵人拼了,我死後請求批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英雄壯舉,掃清了部隊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我們活著的戰友無不為他的英雄行為所感動。戰後,他的願望實現了,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並追記一等功。我們為祖國有這樣的好男兒而驕傲!

  引用了這兩篇日記之後,在我的記憶里還有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故事。

  這是發生在1952年3月間陣地防禦戰的事情:3月27日那天,一一七師三四九團指揮所把觀察釜沼洞等地敵情的任務交給偵察排,副班長侯昭郎聽說後積極地向排長要求擔此重任。排長望著這個機智而勇敢的共青團員,想起他在博川戰鬥中,作為步兵第四連的機槍戰鬥小組長,配合尖刀班深入敵後打退敵人兩次衝鋒,消滅40多個敵人,有力地保證尖刀班完成了戰鬥任務。戰後,他本人榮立一大功。他帶領機槍戰鬥小組榮獲“模範機槍組”的稱號,以後他就被調到團偵察排來了,排長看他要求任務堅決,相信他能完成任務,就答應了他。

  3月28日拂曉,排長帶著侯昭郎和4個偵察員,深入到距敵人不到一里路的佳男洞的山上。排長命令侯昭郎和偵察員王陪龍在一個舊的迫擊炮陣地上觀察。他自己到別的地方觀察,規定黃昏時分集合返回。排長走後,侯昭郎和王培龍把手榴彈卸下來放在坑旁,準備萬一敵人上來時,好拿起來就打。

  敵人占領的山高,而佳男洞低矮,相距又近,結果他倆被敵人發現了,從下午1點到5點,敵人不間斷地朝這裡打炮。突然,一發炮彈打進了他倆觀察點的洞子。侯昭郎和王培龍都負了重傷。手榴彈被打飛,槍也被打壞了。侯昭郎忍著傷痛呼喚著身旁戰友的名字:“王培龍,你怎麼樣?”

  “我……我……”王培龍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王培龍一點動靜也沒有了。等侯昭郎再去呼喚他時,一看,他閉上了眼睛。

  這時,侯昭郎才看看自己傷得怎麼樣,左下腿的肉幾乎全部被打飛。腿部、左臂等部位共有4處受了傷。爬了一個多小時,才爬出100公尺。在這裡,他找到了一個防炮洞,就爬進去了。

  侯昭郎四肢無力地躺在防炮洞裡,身上的4處傷口均未包紮,腫起來了,火辣辣地疼痛難忍。他沒有哭叫,更沒有動搖。他這樣想著:我是共青團員,在戰鬥中為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犧牲是值得的,是光榮的!

  天已黃昏了。排長在集合地點左等右等,都不見侯昭郎和王培龍的身影。他派偵察員彭明仁去找。彭明仁到那裡去一看,人沒有了,只剩下兩支被打壞的槍仍在那裡。他回來報告排長。排長斷定:他倆不是掛彩就是犧牲了。於是,又派一個班帶著擔架再去找。

  這個班到達侯昭郎和王培龍原來執行任務的地方,剛開始挖地刨土尋找。不料,敵人上來了一個排企圖包圍他們。因為他們人少,就撤回去了。

  這時候,在洞子裡的侯昭郎,忽然聽見洞外有人說話的聲音。他仔細地側著耳朵聽,能聽出有中國人說話的聲音。他立刻判斷起來:是不是自己人來找他,也可能是敵人帶著特務來抓人?

  此刻,他百倍警惕地想著:自己身上還帶有共青團員介紹信和入黨志願書。這些東西如果落到敵人手裡,將會泄露黨和國家的機密。對!這些東西哪怕是張紙片,一個字也絕不能讓敵人得去。他把身上帶的這些東西撕成碎片,再在洞子裡用手刨了一個坑埋起來。這樣忙了一陣後,他又想到:假如敵人真來了我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手裡要有一支衝鋒鎗,身邊要有幾顆手榴彈,那該多好啊!敵人來了就可以和他們拼個你死我活!可是,擺在他面前嚴酷的現實——什麼武器都沒有!他開始在這個防炮洞裡尋找、搜索,終於讓他摸到了一根木棒。他像得到了什麼最好的武器似的,把木棒緊緊地握在手裡。一個共青團員的決心從胸中油然升起:絕不讓敵人抓活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