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李漢友聽耳機里吱吱地響了一陣之後,薛復禮繼續說明:“美帝國主義向我們發動全面進攻,是想用軍事壓力取得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你們堅守坑道作戰的英勇行為,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陰謀詭計。你們創造了坑道作戰的先例,師黨委非常重視你們守坑道的作用。你們粉碎了敵人各種毒辣行為,你們的經驗對今後同敵作戰中是很有價值的,希望你們繼續戰鬥下去,我們將迎接你們凱旋……”
當李漢友向大家傳達師參謀長這些話的時候,楊國興用嘶啞的嗓音繼續向對方聯絡,但耳機里傳來的聲音越來越低,模糊得聽不清了。原來的電池裡的電消耗盡了。他急忙擰下電池,放在油燈上烤了一陣子,再安裝好,再呼叫。耳機里這才吱吱地響起來:“餵……喂!190.8,190.8,今晚大會餐(即大反擊)。22點15分開飯(即開始炮擊),記住——22點15分開飯……”
這激動人心的消息,鼓舞著堅持坑道作戰5晝夜的每個人的心。傷員們聽了,歡喜地哭起來了。李漢友把自己的一件襯衣撕成一條條布條,分給大家:“快拿去,每個人釘一副鞋帶,還有——好好地把武器擦拭乾淨!”
高雲和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督促大家:
“同志們!連長的話懂了嗎?趕緊準備好,到時候去抓俘虜啊!”
坑道頓時轟動起來了。擦槍的擦槍,釘鞋帶的釘鞋帶。有的戰士用毛巾擦淨了臉上的污泥,換上了新衣和新鞋。有的戰士把前些日子領到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戴在了胸前。重傷員、輕傷員,坑道里所有的人,都肩並肩,膀靠膀坐著,等待著大反擊時刻的到來。
高雲和守著洞口,兩隻眼睛注視夜空——觀察著大反擊的信號。
爭奪190.8高地是我們擠占緩衝區的第一仗,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陸續增加兵力。
我坐鎮軍指揮所,張竭誠副軍長和左勇作戰科長、杜博炮兵辦公室副主任組成軍的前指,來到一一七師指揮所,當時同他們一起到一一七師的還有從國內來朝鮮前線志願軍參觀見習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賀晉軍和四十一軍軍長兼粵東軍區司令員劉轉連。
在此之前,我把一一七師190.8高地堅持坑道作戰的情況,向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匯報後,他在電話中對我說:“告訴一一七師的同志們:要趁敵人立足未穩進行反擊,要炮兵狠狠地打,火箭炮團可以打它兩個齊射嘛……”
當我向張竭誠他們和一一七師韓曙副師長等傳達了楊得志的指示後,我說:“你們要好好地精心指揮,特別要搞好步炮協同。”一一七師抽調了三五○團二營附九連和三五一團二營附九連共8個步兵連隊、志願軍火箭炮二十三團、戰車二團的24門火箭炮、54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和4門自行火炮,由三五一團副團長馬志高指揮,以坦克連為先導,向190.8高地發起了強大的反擊。
這是我們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次使用喀秋莎(即火箭炮)打擊敵人。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視,當做一件大事來辦。志願軍炮兵司令員匡裕民親自來到陣地勘察地形,組織炮兵的射擊準備工作……
三五一團政治委員朱品先於天黑前來到擔任主攻任務的二營進行動員,給指戰員們帶來了祖國人民慰問團的禮物,每人一個慰問袋,裡面裝著手巾、牙膏、水果糖、香菸……
這天晚上,火箭炮裝在十輪大卡車上,一輛接著一輛開進了陣地,分配了各炮的炮位。火箭炮團的指揮員向步兵同志們介紹:火箭炮的性能、射程、威力,一門炮一次齊放是12發炮彈,一發炮彈是多少兩黃金……特別強調是,步兵發起衝鋒要離開火箭炮的彈著點100公尺以外,防止被自己火力殺傷。
大反擊之前還是風雨交加,但一到大反擊的時候,風靜雨停,滿天星斗。
1952年6月15日22點15分,靜靜的夜晚突然山搖地動。狂風暴雨。我們的80餘門大炮怒吼了!我們的12門喀秋莎怒吼了,站在師、團指揮所的各級指揮員可以感覺到,火箭炮和各種口徑的大炮炮彈從頭頂上帶著風呼嘯而過,落在敵人陣地上到處都是一團一團的火,照得半邊天都是紅的。敵人的迫擊炮和輕重機槍被燒焦了,炮身、槍管和支架粘在一起。美國士兵被燒成灰了。遠看是個人,走近一撥弄就成灰了……190.8高地成了一片火海。
此刻,韓曙副師長、薛復禮參謀長指揮8個步兵連在坦克連的配合下,從不同方向向190.8高地衝擊,僅5分鐘就奪回第一無名高地,美軍1個營大部被殲,我反擊部隊傷亡較大。三五一團五連連長高榮久靈活勇猛地從190.8高地側後攻擊敵人,擊斃敵人一部後率5名同志進入六班的坑道。
此刻,在英雄的六班坑道里,李漢友、高雲和他們壓不住心頭的振奮,你拉拉我的手,我往你跟前擠一擠。洞頂上刷刷地直往下篩土石,篩就篩吧,外面山上就是美國兵,炸得越厲害越解恨,洞裡的油燈被震滅了,滅就滅吧,反正馬上就要出擊和反擊部隊會合了。大家萬分緊張,萬分興奮,各自帶了轉盤槍、衝鋒鎗和手榴彈,排好了順序,一個個用肩頭靠著坑道的頂柱,張著大口,堵著耳朵,渾身緊張得直打顫顫,像拉滿弓的箭一樣,分分秒秒都準備衝出去……
當李漢友向大家傳達師參謀長這些話的時候,楊國興用嘶啞的嗓音繼續向對方聯絡,但耳機里傳來的聲音越來越低,模糊得聽不清了。原來的電池裡的電消耗盡了。他急忙擰下電池,放在油燈上烤了一陣子,再安裝好,再呼叫。耳機里這才吱吱地響起來:“餵……喂!190.8,190.8,今晚大會餐(即大反擊)。22點15分開飯(即開始炮擊),記住——22點15分開飯……”
這激動人心的消息,鼓舞著堅持坑道作戰5晝夜的每個人的心。傷員們聽了,歡喜地哭起來了。李漢友把自己的一件襯衣撕成一條條布條,分給大家:“快拿去,每個人釘一副鞋帶,還有——好好地把武器擦拭乾淨!”
高雲和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督促大家:
“同志們!連長的話懂了嗎?趕緊準備好,到時候去抓俘虜啊!”
坑道頓時轟動起來了。擦槍的擦槍,釘鞋帶的釘鞋帶。有的戰士用毛巾擦淨了臉上的污泥,換上了新衣和新鞋。有的戰士把前些日子領到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戴在了胸前。重傷員、輕傷員,坑道里所有的人,都肩並肩,膀靠膀坐著,等待著大反擊時刻的到來。
高雲和守著洞口,兩隻眼睛注視夜空——觀察著大反擊的信號。
爭奪190.8高地是我們擠占緩衝區的第一仗,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陸續增加兵力。
我坐鎮軍指揮所,張竭誠副軍長和左勇作戰科長、杜博炮兵辦公室副主任組成軍的前指,來到一一七師指揮所,當時同他們一起到一一七師的還有從國內來朝鮮前線志願軍參觀見習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賀晉軍和四十一軍軍長兼粵東軍區司令員劉轉連。
在此之前,我把一一七師190.8高地堅持坑道作戰的情況,向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匯報後,他在電話中對我說:“告訴一一七師的同志們:要趁敵人立足未穩進行反擊,要炮兵狠狠地打,火箭炮團可以打它兩個齊射嘛……”
當我向張竭誠他們和一一七師韓曙副師長等傳達了楊得志的指示後,我說:“你們要好好地精心指揮,特別要搞好步炮協同。”一一七師抽調了三五○團二營附九連和三五一團二營附九連共8個步兵連隊、志願軍火箭炮二十三團、戰車二團的24門火箭炮、54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和4門自行火炮,由三五一團副團長馬志高指揮,以坦克連為先導,向190.8高地發起了強大的反擊。
這是我們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次使用喀秋莎(即火箭炮)打擊敵人。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視,當做一件大事來辦。志願軍炮兵司令員匡裕民親自來到陣地勘察地形,組織炮兵的射擊準備工作……
三五一團政治委員朱品先於天黑前來到擔任主攻任務的二營進行動員,給指戰員們帶來了祖國人民慰問團的禮物,每人一個慰問袋,裡面裝著手巾、牙膏、水果糖、香菸……
這天晚上,火箭炮裝在十輪大卡車上,一輛接著一輛開進了陣地,分配了各炮的炮位。火箭炮團的指揮員向步兵同志們介紹:火箭炮的性能、射程、威力,一門炮一次齊放是12發炮彈,一發炮彈是多少兩黃金……特別強調是,步兵發起衝鋒要離開火箭炮的彈著點100公尺以外,防止被自己火力殺傷。
大反擊之前還是風雨交加,但一到大反擊的時候,風靜雨停,滿天星斗。
1952年6月15日22點15分,靜靜的夜晚突然山搖地動。狂風暴雨。我們的80餘門大炮怒吼了!我們的12門喀秋莎怒吼了,站在師、團指揮所的各級指揮員可以感覺到,火箭炮和各種口徑的大炮炮彈從頭頂上帶著風呼嘯而過,落在敵人陣地上到處都是一團一團的火,照得半邊天都是紅的。敵人的迫擊炮和輕重機槍被燒焦了,炮身、槍管和支架粘在一起。美國士兵被燒成灰了。遠看是個人,走近一撥弄就成灰了……190.8高地成了一片火海。
此刻,韓曙副師長、薛復禮參謀長指揮8個步兵連在坦克連的配合下,從不同方向向190.8高地衝擊,僅5分鐘就奪回第一無名高地,美軍1個營大部被殲,我反擊部隊傷亡較大。三五一團五連連長高榮久靈活勇猛地從190.8高地側後攻擊敵人,擊斃敵人一部後率5名同志進入六班的坑道。
此刻,在英雄的六班坑道里,李漢友、高雲和他們壓不住心頭的振奮,你拉拉我的手,我往你跟前擠一擠。洞頂上刷刷地直往下篩土石,篩就篩吧,外面山上就是美國兵,炸得越厲害越解恨,洞裡的油燈被震滅了,滅就滅吧,反正馬上就要出擊和反擊部隊會合了。大家萬分緊張,萬分興奮,各自帶了轉盤槍、衝鋒鎗和手榴彈,排好了順序,一個個用肩頭靠著坑道的頂柱,張著大口,堵著耳朵,渾身緊張得直打顫顫,像拉滿弓的箭一樣,分分秒秒都準備衝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