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與山口處在同一地球緯度的平原地帶,早已是綠滿大地,春意融融,可是,在帕米爾高原上所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由於山高氣寒,到處一片冰天雪地。若在內地平原地區飛行,1萬米的高度,就是再好的天氣,垂直觀察地面,也是朦朧一片,分不清楚哪是房屋,哪是田地。可是,在這裡,同樣是1萬米的高空,向下看去,山間積雪之間那挺拔的山石清晰可見。極目遠望,天低,雲近、雪白、冰清,雪天相連,地與天交,飛機似乎就貼著山與天之間的夾縫飛行。“銀裝素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氣勢雄偉的群山,像一座座冰峰利劍直插藍天,“余欲天公試比高”。高空絲絲捲雲柔姿變幻,遼闊無垠的蒼穹,晶瑩剔透的世界,令人遐想,令人神往。此時,機組仿佛感到,飛機下面的地球似乎在逐漸向自己靠近,飛機變得如此渺小,恨不得快馬加鞭,將飛機裝上火箭發動機,快速擺脫這危險之地。
在藝術家與詩人的眼裡,如此恢宏壯觀的景象,最容易激發他們的創作激情,在喧囂的城鎮與青山綠水之間,無法找到這種居高臨下一覽群山的場景,更沒有在萬米雲天之上將自身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感覺。只有那些能夠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健兒,才能真正欣賞到大自然最精美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造出如此美妙的作品,在飛行員的眼裡並沒有顯示出如此巨大的價值,國家領導人專機安全的使命感使飛行員頭腦中的弦繃得緊緊的。在乘機者通過飛機的舷窗去欣賞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景時,沉浸在無限愉快與輕鬆之中時,正是專機飛行員們在開闢新航線的關鍵時刻,在飛越天然屏障的非常路段,是專機渡過最困難階段的時候。副師長與機組全體人員比誰都明白,在飛機基本上處於高度極限飛行的情況下,在一個個劍峰似的高山指向飛機的高原地區,給飛機各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帶來的餘地小到幾乎沒有。國內的備降機場只有起飛機場和田,國外的機場只有在真正飛越山口的情況下才能到達。更重要的是,如果發動機出了什麼問題,飛機根本不能維持在安全的高度繼續飛行。所以,安全順利通過山口,是專機機組最迫切的願望。
為了讓周總理欣賞一下新開闢航線的高原奇觀與祖國山河的壯麗,特意將周總理請到了駕駛艙中間機械師的座位上。周總理兩眼俯視,鎮靜自若,居高臨下面對山峰疊嶂的雪域高原,這個為新中國的江山奮鬥了多半輩子的偉人,似乎又回到了指揮千軍萬馬,駕馭全國局勢的戰爭年代。此時,周總理眺望遠方,情不自禁中,引用了歌劇《江姐》中“紅梅贊”的一句歌詞:“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峰腳下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國家領導人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機組的情緒頓時受到周總理的感染,頃刻間變得活躍起來。是啊!千里冰峰在總理眼裡已不算什麼,這不正是機組在征服西部航線中所應有的大無畏的工作精神嗎?周總理的話鼓舞著全體機組人員的戰鬥意志,使專機安全帶來的心理壓力得到了放鬆。面對飛機下面被逐漸甩向後面的高山,望著飛機前邊就要進入的異國領空,機組人員的心情也興奮起來。
周總理專機按預定計劃飛越紅其拉甫山口,然後左轉彎南下,安全抵達巴基斯坦首都拉瓦爾品第(後來改為“卡拉其”),機組為首次開闢西部航線的專機飛行成功而歡呼。
“天有不測風雲”。在專機組暫時完成送周總理的任務,決定空機返回國內的時候,氣象之神好像在考驗機組的技術水平,在紅其拉甫山口遇到了複雜天氣,還真的為機組人員敲響了警鐘:無論什麼時候飛越那段航線時,都不能掉以輕心!
當飛機爬升到一定的高度,還遠遠沒有到達山口的時候,已經進入雲中飛行,此時,機組就像蒙上了眼睛,同來時相反,同樣是在那“原馳蠟象”的冰峰雪原上飛行,這次要在完全看不到外界的情況下,就像在牛奶瓶子裡一樣的雲霧中飛越那最為艱險的航程。
人們在每天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中,經常聽到或看到天氣形勢時有“高壓脊”或“高空槽”的概念。不難發現,在被高空槽控制的地區,都會出現雲區或降雨天氣,飛機在高空如果遇到氣壓槽線,同樣會遭遇比地面更難對付的天氣。飛機不僅會進入雲中飛行,而且,在高空風向風速發生變化的地方,還會出現強烈顛簸。此外,在高原山口地區還會出現另一種現象,由於高空強西風的影響,(有時風速可達每小時300公里,即每秒80多米),高速氣流與高原山峰的摩擦形成的不穩定氣流會波及到航行中的飛機,就像行船遇到急流一樣,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機長為了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飛行高度上留有餘地,將飛機很吃力地爬升到11000米的高度,這個高度也只有在飛機重量比較輕的情況下,通過飛行員努力操作之後,才能勉強到達。因為,伊爾-18飛機屬於蝸輪螺旋槳飛機,不是蝸輪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功率主要靠4台發動機的16葉螺旋槳產生拉力表現出來,由於高空空氣稀薄,大氣壓力很小,發動機功率明顯減小。此時,發動機的功率所能使飛機保持平直飛行的速度範圍也已經很小,如果只有一個速度能勉強維持飛機平飛的話,這個時候飛機的高度就已經達到了極限,想再上升高度已不可能。此刻,如果想增加速度,只有用損失高度的代價來實現。伊爾-18飛機超過1萬米之後,飛行員只能用每秒1~2米的上升率爬高,稍有不慎,飛機不但不能上升高度,反而會從已經上升的高度掉下來。所以,在接近飛機的極限高度上飛行,飛機已失去任何機動飛行的能力,飛行員就像走鋼絲一樣,小心謹慎,舉步維艱。
在藝術家與詩人的眼裡,如此恢宏壯觀的景象,最容易激發他們的創作激情,在喧囂的城鎮與青山綠水之間,無法找到這種居高臨下一覽群山的場景,更沒有在萬米雲天之上將自身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感覺。只有那些能夠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健兒,才能真正欣賞到大自然最精美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造出如此美妙的作品,在飛行員的眼裡並沒有顯示出如此巨大的價值,國家領導人專機安全的使命感使飛行員頭腦中的弦繃得緊緊的。在乘機者通過飛機的舷窗去欣賞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景時,沉浸在無限愉快與輕鬆之中時,正是專機飛行員們在開闢新航線的關鍵時刻,在飛越天然屏障的非常路段,是專機渡過最困難階段的時候。副師長與機組全體人員比誰都明白,在飛機基本上處於高度極限飛行的情況下,在一個個劍峰似的高山指向飛機的高原地區,給飛機各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帶來的餘地小到幾乎沒有。國內的備降機場只有起飛機場和田,國外的機場只有在真正飛越山口的情況下才能到達。更重要的是,如果發動機出了什麼問題,飛機根本不能維持在安全的高度繼續飛行。所以,安全順利通過山口,是專機機組最迫切的願望。
為了讓周總理欣賞一下新開闢航線的高原奇觀與祖國山河的壯麗,特意將周總理請到了駕駛艙中間機械師的座位上。周總理兩眼俯視,鎮靜自若,居高臨下面對山峰疊嶂的雪域高原,這個為新中國的江山奮鬥了多半輩子的偉人,似乎又回到了指揮千軍萬馬,駕馭全國局勢的戰爭年代。此時,周總理眺望遠方,情不自禁中,引用了歌劇《江姐》中“紅梅贊”的一句歌詞:“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峰腳下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國家領導人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機組的情緒頓時受到周總理的感染,頃刻間變得活躍起來。是啊!千里冰峰在總理眼裡已不算什麼,這不正是機組在征服西部航線中所應有的大無畏的工作精神嗎?周總理的話鼓舞著全體機組人員的戰鬥意志,使專機安全帶來的心理壓力得到了放鬆。面對飛機下面被逐漸甩向後面的高山,望著飛機前邊就要進入的異國領空,機組人員的心情也興奮起來。
周總理專機按預定計劃飛越紅其拉甫山口,然後左轉彎南下,安全抵達巴基斯坦首都拉瓦爾品第(後來改為“卡拉其”),機組為首次開闢西部航線的專機飛行成功而歡呼。
“天有不測風雲”。在專機組暫時完成送周總理的任務,決定空機返回國內的時候,氣象之神好像在考驗機組的技術水平,在紅其拉甫山口遇到了複雜天氣,還真的為機組人員敲響了警鐘:無論什麼時候飛越那段航線時,都不能掉以輕心!
當飛機爬升到一定的高度,還遠遠沒有到達山口的時候,已經進入雲中飛行,此時,機組就像蒙上了眼睛,同來時相反,同樣是在那“原馳蠟象”的冰峰雪原上飛行,這次要在完全看不到外界的情況下,就像在牛奶瓶子裡一樣的雲霧中飛越那最為艱險的航程。
人們在每天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中,經常聽到或看到天氣形勢時有“高壓脊”或“高空槽”的概念。不難發現,在被高空槽控制的地區,都會出現雲區或降雨天氣,飛機在高空如果遇到氣壓槽線,同樣會遭遇比地面更難對付的天氣。飛機不僅會進入雲中飛行,而且,在高空風向風速發生變化的地方,還會出現強烈顛簸。此外,在高原山口地區還會出現另一種現象,由於高空強西風的影響,(有時風速可達每小時300公里,即每秒80多米),高速氣流與高原山峰的摩擦形成的不穩定氣流會波及到航行中的飛機,就像行船遇到急流一樣,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機長為了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飛行高度上留有餘地,將飛機很吃力地爬升到11000米的高度,這個高度也只有在飛機重量比較輕的情況下,通過飛行員努力操作之後,才能勉強到達。因為,伊爾-18飛機屬於蝸輪螺旋槳飛機,不是蝸輪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功率主要靠4台發動機的16葉螺旋槳產生拉力表現出來,由於高空空氣稀薄,大氣壓力很小,發動機功率明顯減小。此時,發動機的功率所能使飛機保持平直飛行的速度範圍也已經很小,如果只有一個速度能勉強維持飛機平飛的話,這個時候飛機的高度就已經達到了極限,想再上升高度已不可能。此刻,如果想增加速度,只有用損失高度的代價來實現。伊爾-18飛機超過1萬米之後,飛行員只能用每秒1~2米的上升率爬高,稍有不慎,飛機不但不能上升高度,反而會從已經上升的高度掉下來。所以,在接近飛機的極限高度上飛行,飛機已失去任何機動飛行的能力,飛行員就像走鋼絲一樣,小心謹慎,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