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諾法爾表示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坐在聯合國的學校中避難,一起等待。夜幕低垂,諾法爾睡在校園的遊樂場裡,他的妻兒則是躲在教室中,教室里的場景就像罐裝沙丁魚一樣擁擠。幾年前他們一家的生活過得還算富裕,但是現在卻別無選擇,只能仰賴罐頭食品還有其他救濟食品為生,這些東西過去都是他在商店裡販賣的商品。
“住所集群”是一個國際性的住房組織,他們衡量了戰爭後重建所需的時間,評估的結果跟諾法爾的預測不謀而合:該組織在周五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歷為期七周的戰爭之後,加沙需要花20年的時間重建。
“住所集群”跟聯合國還有國際紅十字會一同評估戰後重建的狀況,他們表示全加沙有1.7萬戶住宅嚴重毀損,其中還包括在2008年到2009年以及2012年的戰爭中就損壞,至今仍等待修補的房屋。有些拉法市居民的住家在2003年到2005年就遭到炮彈破壞,他們還要等待阿拉伯國家資助的計劃完工,才能夠返回家安居。
“住所集群”表示,整體來看全加沙總共有7.5萬棟住宅不適合人居。
巴勒斯坦住房部估計以色列在2014年造成的損失規模,將近60億美元。
這些估計都只是初步調查而已:評估人員認為損傷的規模其實更為龐大,目前還需要更多時間做細緻的調查。
巴勒斯坦住房部長墨菲德·哈薩耶尼博士最近到聯合政府就職,他對中東之眼表示他的工作人員現在都在分頭評估各地區的情形。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也指派哈薩耶尼跟另外兩位部長進一步調查加沙的損傷規模,希望能在未來募集資金的會議中讓其他國家了解加沙的需求。
雖然細節仍有待查證,不過挪威跟埃及似乎要聯手舉辦國際募款會議。
以色列在停戰協議中同意讓100輛載運營建原料的卡車通過沙洛姆關口,“住所集群”估計的20年重建時間,就是根據以上這些假設推斷出的結果。
在周二發布的細節未定的停戰協議當中,確實說明重建家園的物資以及其他生活補給品會陸續送進加沙。以色列過去禁止加沙居民使用營建原料,是因為他們害怕反抗組織會拿這些材料來建造軍事基地。
不過直到現在,加沙居民對中東之眼表示,過去一周以來,他們都沒有見到重建材料的身影。一聽到重建家園需要耗費20年的這個噩耗,許多民眾霎時陷入絕望之中。
“我受夠了,我也累了。”62歲的納薩爾·穆罕默德·納賈爾表示,“我的老婆在這場戰爭中喪失性命,表親也離我遠去,住家更變成一堆沙石。”
納賈爾花了好幾年才重建家園,現在他跟六名家庭成員全都無家可歸,只好暫時睡在聯合國建造的學校當中。納賈爾以前曾經在以色列工作,不過2000年時他就被解僱。納賈爾這幾年來努力在自己的祖國生存,但是他跟鄰居位於汗尤尼斯的住家都被推土機給破壞搗碎。
“根本沒有人在乎我們。”他表示。
在汗尤尼斯的另一間聯合國學校中,42歲的拉瑟姆·阿布·扎伊德靜靜地坐著。他過去在約旦生活了15年,一直以來都是靠著開計程車的收入養育老婆跟四個孩子。現在阿布·扎伊德下定決心回到加沙。
阿布·扎伊德說身在加沙,他就能夠自由地暢所欲言,但是生活卻過得不穩定,危機四伏。雖然他了解需要耗費20年才能重建住家,那時他今年1歲大的兒子穆斯拜也已長大成人,但阿布·扎伊德仍然不願意回到約旦。
“宣布停戰的時候,我覺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可疑的氛圍。”他說,“我問我自己:‘以色列握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他們根本就視停戰協議為無物,那麼談和的意義在哪裡?’”
阿布·扎伊德跟家人都表示他們已經得知“住所集群”統計的結果,大概要花20年才能從瓦礫堆中站起來。
“不過我們倒是沒有聽說任何以色列想要違反條約的舉動。”阿布·扎伊德表示。
身兼政治分析師與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發言人的黛安娜·布圖對中東之眼表示,她認為假如雙方真的想要維繫和平,那麼就必須開放巴勒斯坦國界,否則以色列將會繼續封鎖加沙。
“國際組織一定要確保加沙不會走回頭路,變成以前那座露天監獄。”布圖說,“巴勒斯坦人一定要握有自由進出口貨物的權利,進出國門也不該受到拘束;大家能夠自由往返約旦河西岸,更要設立不受他國限制的機場與海港。”
“假如國際組織不向以色列施壓,請他們歸還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人權的話,以色列就會認為他們能夠恣意妄為地侵略加沙,就算非法封鎖加沙也不用受罰。假如國際團體不實際對以色列提出要求,那麼世界各國譴責以色列的言論對巴勒斯坦人而言,全都是空口說白話,毫無意義。”布圖補充道。
雖然阿布·扎伊德希望能親眼看到加沙走廊重建後的樣貌,不過他也對各種官方說法感到厭倦。
“同情心餵不飽我的小孩,也不能替他們遮風擋雨,根本沒什麼實際用處。冬天就快到了,我們一家人都無處可去。”他說,“如果那些國際組織好奇我們每一天是怎麼過的,那我可以告訴他們:‘加沙居民過一天,就像你們過一年一樣漫長。’”
“住所集群”是一個國際性的住房組織,他們衡量了戰爭後重建所需的時間,評估的結果跟諾法爾的預測不謀而合:該組織在周五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歷為期七周的戰爭之後,加沙需要花20年的時間重建。
“住所集群”跟聯合國還有國際紅十字會一同評估戰後重建的狀況,他們表示全加沙有1.7萬戶住宅嚴重毀損,其中還包括在2008年到2009年以及2012年的戰爭中就損壞,至今仍等待修補的房屋。有些拉法市居民的住家在2003年到2005年就遭到炮彈破壞,他們還要等待阿拉伯國家資助的計劃完工,才能夠返回家安居。
“住所集群”表示,整體來看全加沙總共有7.5萬棟住宅不適合人居。
巴勒斯坦住房部估計以色列在2014年造成的損失規模,將近60億美元。
這些估計都只是初步調查而已:評估人員認為損傷的規模其實更為龐大,目前還需要更多時間做細緻的調查。
巴勒斯坦住房部長墨菲德·哈薩耶尼博士最近到聯合政府就職,他對中東之眼表示他的工作人員現在都在分頭評估各地區的情形。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也指派哈薩耶尼跟另外兩位部長進一步調查加沙的損傷規模,希望能在未來募集資金的會議中讓其他國家了解加沙的需求。
雖然細節仍有待查證,不過挪威跟埃及似乎要聯手舉辦國際募款會議。
以色列在停戰協議中同意讓100輛載運營建原料的卡車通過沙洛姆關口,“住所集群”估計的20年重建時間,就是根據以上這些假設推斷出的結果。
在周二發布的細節未定的停戰協議當中,確實說明重建家園的物資以及其他生活補給品會陸續送進加沙。以色列過去禁止加沙居民使用營建原料,是因為他們害怕反抗組織會拿這些材料來建造軍事基地。
不過直到現在,加沙居民對中東之眼表示,過去一周以來,他們都沒有見到重建材料的身影。一聽到重建家園需要耗費20年的這個噩耗,許多民眾霎時陷入絕望之中。
“我受夠了,我也累了。”62歲的納薩爾·穆罕默德·納賈爾表示,“我的老婆在這場戰爭中喪失性命,表親也離我遠去,住家更變成一堆沙石。”
納賈爾花了好幾年才重建家園,現在他跟六名家庭成員全都無家可歸,只好暫時睡在聯合國建造的學校當中。納賈爾以前曾經在以色列工作,不過2000年時他就被解僱。納賈爾這幾年來努力在自己的祖國生存,但是他跟鄰居位於汗尤尼斯的住家都被推土機給破壞搗碎。
“根本沒有人在乎我們。”他表示。
在汗尤尼斯的另一間聯合國學校中,42歲的拉瑟姆·阿布·扎伊德靜靜地坐著。他過去在約旦生活了15年,一直以來都是靠著開計程車的收入養育老婆跟四個孩子。現在阿布·扎伊德下定決心回到加沙。
阿布·扎伊德說身在加沙,他就能夠自由地暢所欲言,但是生活卻過得不穩定,危機四伏。雖然他了解需要耗費20年才能重建住家,那時他今年1歲大的兒子穆斯拜也已長大成人,但阿布·扎伊德仍然不願意回到約旦。
“宣布停戰的時候,我覺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可疑的氛圍。”他說,“我問我自己:‘以色列握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他們根本就視停戰協議為無物,那麼談和的意義在哪裡?’”
阿布·扎伊德跟家人都表示他們已經得知“住所集群”統計的結果,大概要花20年才能從瓦礫堆中站起來。
“不過我們倒是沒有聽說任何以色列想要違反條約的舉動。”阿布·扎伊德表示。
身兼政治分析師與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發言人的黛安娜·布圖對中東之眼表示,她認為假如雙方真的想要維繫和平,那麼就必須開放巴勒斯坦國界,否則以色列將會繼續封鎖加沙。
“國際組織一定要確保加沙不會走回頭路,變成以前那座露天監獄。”布圖說,“巴勒斯坦人一定要握有自由進出口貨物的權利,進出國門也不該受到拘束;大家能夠自由往返約旦河西岸,更要設立不受他國限制的機場與海港。”
“假如國際組織不向以色列施壓,請他們歸還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人權的話,以色列就會認為他們能夠恣意妄為地侵略加沙,就算非法封鎖加沙也不用受罰。假如國際團體不實際對以色列提出要求,那麼世界各國譴責以色列的言論對巴勒斯坦人而言,全都是空口說白話,毫無意義。”布圖補充道。
雖然阿布·扎伊德希望能親眼看到加沙走廊重建後的樣貌,不過他也對各種官方說法感到厭倦。
“同情心餵不飽我的小孩,也不能替他們遮風擋雨,根本沒什麼實際用處。冬天就快到了,我們一家人都無處可去。”他說,“如果那些國際組織好奇我們每一天是怎麼過的,那我可以告訴他們:‘加沙居民過一天,就像你們過一年一樣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