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這臨漳縣也收復了。

  臨漳的五千金人也是一個都不留,全給斬殺了。

  臨漳的百姓看見大宋士兵反攻收復了臨漳,個個感動的熱淚盈盈,街上到處都是百姓的歡呼聲。

  岳飛又在臨武留了一千士兵,繼續讓大軍前行。

  這才剛出了臨漳,之前分兵去了魏店那邊的二十輛59式坦克已經掃清了運河跟黃河支流之間的這塊區域的金兵,由於魏店在黃河支流的東邊,坦克沒有浮橋過河,也只能望河興嘆,然後回到了內黃縣的西北方向,在浮橋那邊渡過了運河往臨漳而來,在臨漳縣外跟四十輛坦克軍團匯合。

  如此一來,坦克軍團的數量就達到了六十輛,五十輛59坦克、十輛wz132坦克。

  打掉了臨漳之後,下一個目的地就是魏縣了。

  魏縣在元城的東北方向,兩地距離不遠,中間為一條黃河支流所穿過。

  出了臨漳後不久天色就開始昏暗了。

  這一天也即將結束。

  從臨漳到魏縣以步卒行軍的話最少需要半日的時間,當晚大軍就在野外安營紮寨。

  鄴鎮跟臨漳的金人已經全部斬殺,暫時不怕元城跟魏縣那邊收到消息,即便是收到消息又如何?安陽河畔那場戰鬥深深的刺激到了岳飛,讓他對這戰爭的看法越來越明悟,如今自己這邊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在這邊,怕個什?

  第二日天一亮大軍就直接出發,奔赴魏縣而去。

  在己時四刻的時候趕到了魏縣城外。

  岳飛選擇的進攻方法也還是那麼的粗暴乾脆,直接讓坦克衝鋒,大前鋒頂著那邊城頭上的箭雨衝進了魏縣當中。

  城門,對於坦克來說不堪一擊,直接一個撞擊輕輕鬆鬆的就撞開沖了進去,這一進去就用機槍不斷的掃射,六十輛坦克同時進攻四個城門。

  魏縣由於地理位置地處元城旁邊,又加上因為運河所阻,這邊的主要受威脅放心乃是來自於相州那邊,再加上完顏阿骨打的主力就在相州,所以魏縣這邊根本就沒認為有人來攻,而金人在這邊也就是象徵性的留了一千人。

  一千人,面對這麼多的坦克以及三萬步卒,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直接全部被斬殺。

  有李初的命令在,再加上諸多大宋士兵的仇恨,就算沒有李初的命令他們也不打算放過這些金人。

  這邊在進攻魏縣的時候,李初也繼續定製了浮橋,讓系統的人在魏縣跟元城的之間的這條黃河上建造了一條巨大的浮橋;

  岳飛在魏縣留了一千人,大軍直接往元城撲過去。

  當來到了黃河支流的河邊時,看著這條鋪建起來的浮橋,岳飛又是不僅的感慨,這麒麟軍,竟然還能在這濤濤的黃河上臨時建造了這麼一條寬大的浮橋。

  六十輛坦克逐漸的從浮橋上行駛而過,兩萬七千的大軍也逐漸的過河。

  有了六十輛坦克的幫助,無論是打鄴鎮,還是臨漳、魏縣,整個大軍基本上沒有多少的士兵折損,這收復了三地,也不過是犧牲了兩三百的士兵而已,這樣的戰績擱在以前岳飛是想都不敢想,可是如今。

  哎。

  難怪麒麟軍能夠在半月的時間滅亡吐蕃,有這麼多的神兵利器在,誰人能阻擋的了這步伐?

  另一邊,從濮陽而來的援軍也到了。

  濮陽來的援軍分成了三路,一路乘船走水路,走的是西邊的支流,這條支流就是魏縣跟元城之間的黃河支流,然後在進入永濟渠,開到了元城的西城、跟北城外。

  第二路則是走陸路。

  由於麒麟軍的高空轟炸,炸掉了馬陵道口附近的金人騎兵,讓南樂一帶防線的大宋士兵壓力減少了許多,這第二路則是從南樂縣而出,北上直接撲元城。

  這第三路,則還是水路。

  這條水路走的則是黃河的第二條支流,這條支流直接到元城的東城外。

  第六四六章 收復元城

  元城城外。

  從濮陽而來的水軍已經封鎖了元城的水路,無論是東邊的黃河支流還是西北方向的永濟渠,這兩條河水上已經來了太多的戰船了,大宋這邊別的不多,就是戰船多。

  自北方金人進攻以來,大宋從東邊、江南這邊抽調了太多的戰船進入黃河,趕赴到濮陽這邊支援。

  如今黃河支流中,前前後後全是打著大宋旗號的戰船。

  而元城的港口,甭說是戰船了,就連漁民在河上捕魚的漁船也一支都沒有,都在當初被大宋的戰船給摧毀了,為了整個大局,宋兵這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能是苦了這些百姓了。

  金人不善造船,沒了船,這河水的支流就是大宋戰船的天下,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在開德府這邊也將金人南下的步伐擋住。

  大宋善於造船的工匠都主要在江南一邊,如福建、廣南東路一帶,而北方這邊,除了一些小型的漁船外,戰船沒有人會建築,至於今日的那些甲船,也沒能進入到黃河支流來。

  因為在海面上還有大宋麒麟軍的戰列艦,有定遠號、揚威號、順豐號、申通、圓通、匯通、中通四大神僧號,這些金人的戰船在海上遭遇了麒麟軍的戰列艦盡數被戰列艦這邊摧毀,以至於金人在水軍方面現在是一個戰船都沒有了,即便是漁船也基本看不見了。

  水軍封鎖了元城水路兩邊,這邊的動靜也立即驚動到了駐守在元城的完顏宗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