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生豪此人,是出了名的短命才子,天妒英才。此人生於一九一二年,少年時便顯才學出眾,所以,被保送至杭州之江大學深造並享受獎學金。

  在進入大學後,朱生豪的文藝才能被完全打磨出來,被其師夏承燾評價為——“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多前人未發之論,爽利無比。聰明才力,在余師友間,不當以學生視之。其人今年才二十歲,淵默若處子,輕易不發一言。聞英文甚深,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一九三五年春,朱生豪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道一九三六年八月,朱生豪譯成莎劇《暴風雨》第一稿。隨後,又翻譯出《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九部莎士比亞名作。

  可惜的是,此人生不逢時,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入侵上海時,戰亂中大量的譯稿遺失。隨後再次翻譯。然而,到了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占領上海灘孤島時,再次翻譯出來的稿件和歷年創作,也丟失了。

  到了一九四二年五月一日,朱生豪與妻子宋清如在上海結婚後,翻譯工作才穩定下來。數次遺失稿件,對於翻譯文本而言,其實並非壞事。畢竟,只有當語言經過數次打磨之後,翻譯才會顯得純熟而貼切。也正因為這數次遺失重來,朱生豪的譯本,才會有讓後世眾人都嘆為觀止的質量。

  朱生豪在後世,是中國較早翻譯莎士比亞文本,並且翻譯數量最多的人。如果給其充足時間,不難將莎士比亞的全集全部翻譯出來。不過,此人雖然才學出眾,但是命卻並不好。一九四四年,朱生豪被確診肺結核。到了一九四四年年底,便即離世。

  在朱生豪過世後,其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便由其遺孀宋清如校勘完成,加以出版。並且,宋清如在朱生豪過世後,將朱生豪生前計劃翻譯,卻未能完成的幾部莎士比亞作品翻譯完成。

  相比朱生豪,宋清如的運氣便好了許多。宋清如出身於常熟宋氏一族,如果往上追溯,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唐代。宋氏先祖宋憲,世居京兆(今西安一帶),曾任唐代大理寺丞,講授易經,弟子眾多。

  至唐武德年間,宋憲後代宋文英,遷居浙江湖州,其子少英公被賜葬於海虞河陽里,直至六世孫景存公攜帶一個弟弟兩個侄子到海虞安家,宋文英被推為海虞始祖。隨後,宋氏一族便在常熟開枝散葉,耕讀傳家,成為常熟的名門望族。

  而宋清如便是這個名門望族出身的,根正苗紅的白富美。而朱生豪與其相比,不過是個鳳凰男。而這兩人卻是相濡以沫,一世情緣。可見後世大多數人關於婚姻的論調不真。

  一九三二年,宋清如考入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隨後便與朱生豪相戀。兩個文藝青年卿卿我我,詩歌傳情,酸的一塌糊塗。後世,宋清如為了紀念亡夫與自己的這一段情緣,曾經將朱生豪寫給她的信和情書,挑揀好的結集出版。

  餘生看時,雖覺得兩人確實情深意重,但也覺得酸的倒牙。不過,仔細想來,也只有如此情意純澈深重之人,才能有將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的恰到好處。

  而後世的文青們,如果想要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好的譯本選擇,仍舊是朱生豪翻譯的版本。

  餘生在說獲獎感言的時候,沒有自誇《拉貝日記》如何如何,而是將《哈姆雷特》這部電影海夸一番。其中見解,借鑑後世的各種賞析,倒也頗有獨到之處。

  頒獎現場的一眾明星聽了,都覺得餘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特別是英國人聽了,對餘生的好感大增。雖然餘生的《拉貝日記》戰勝了英國人拍的《哈姆雷特》,成為最佳影片,但是英國人覺得這樣的勝敗,算得上是勝也紳士,敗也紳士。很是符合英國人的脾胃。更何況,這個餘生,居然是如此的理解《哈姆雷特》和莎士比亞。

  而餘生的《拉貝日記》再次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的消息,雖然仍舊是美國人和中國人報紙的頭條,但是,卻已經沒有原本轟動。倒不是說餘生的影響力下降了,而是餘生的電影處處橫掃,眾人已經麻木了。

  如果說一次橫掃是驚喜,兩次橫掃是震驚,那麼橫掃個七八次,橫掃就是正常的事情。大家都會覺得,這貨本身就是掃大街的出身,橫掃一下很正常……

  所以,引起眾人關注的,並不是餘生再次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的消息,而是餘生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後,被刺的消息!

  按照正常的流程,奧斯卡頒獎儀式之前的入場式和頒獎儀式之後的散場,都是各大新聞媒體記者,最容易逮到明星,最容易獲得採訪機會,最容易尋找走光細節,最容易探聽到各種娛樂圈緋聞與狗血八卦的時候。

  所以,每一次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前後,都會是一片混亂,總會有一群蒼蠅,圍著各大明星已經影視圈的大鱷、老闆們,嗡嗡嗡。這個時候,人群混亂,是治安與維持秩序最難的時候。

  而餘生就是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後,一眾明星散場,被記者們圍追堵截的時候遇刺的。現場一片血腥混亂,當然,流血的不可能是功夫已經達到武學宗師境地的餘生。而是一個白人和兩個日本人!

  第二百八十三章 怎麼交代

  餘生參加第二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並沒有帶青小藝一同前往。倒不是說餘生不願意帶青小藝去,而是青小藝在帶領一眾女子圍堵大河內正敏之後,便開始操持為日本人強征或者誘騙的慰安婦討公道一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