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後。石原莞爾被派駐德國,進行留學考察。回國後在日本陸軍大學當了三年教官,當資歷和見識都足夠之後,於一九二八年調任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開始了對中國的圖謀。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石原莞爾確是精英,在後世,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石原莞爾主張“以戰養戰”、持久作戰,先占領中國東北。作為日本人的戰略資源供應基地。然後逐步擴張,與美國進行“以日美為中心而進行的世界大戰爭”,“人類最後的大戰爭”。

  為了保證日本在戰爭中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石原莞爾一再強調“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因此。他對奪取東三省格外賣力。與其共同謀劃的是板垣征四郎。

  這兩個膽大包天的日本人在仔細研究了此時實際掌握東北的張學良和實際掌控中國的老蔣的性格後,斷言——將東三省占領,其實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老蔣正在忙著剿匪,張學良則是個惡習滿身的“不抵抗將軍”。

  在張學良選擇不抵抗,老蔣選擇視而不見的基礎上。縱然此時中國在東北的軍隊是日本人的幾十倍。這兩個膽大包天的日本人也敢一賭。所以,九一八事變就此開始。由於張學良東北軍的不抵抗,奉天的軍隊很快被日本關東軍繳了械。

  日本人收穫了大量的先進裝備和東三省資源廣闊的土地。此舉被後世許多日本人奉為奇蹟。

  九一八事變後,石原莞爾立即晉為大佐軍銜,升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隨後兼任參謀本部最核心的課長,作戰部作戰課長。一九三七年升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因為由於“滿洲事變”的成功,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成了全日本的英雄。

  然而,日本侵略軍內部也有分歧。石原莞爾的大膽,是戰術上的。在戰略上,反而講究個膽大心細,步步為營。他並不同意迅速侵華,主張逐步占領。而因為主張不同,石原莞爾很快被東條英機閒置,調回國內。

  一九四一年,更是被東條英機罷免職務,轉入預備役之中。而在東條英機一意孤行,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石原莞爾感嘆道:“如果說這場戰爭需要一萬元的話,英美實際上有一百萬元,而日本只有一千元,這種差異只能用戰略來彌補,而不能用什麼‘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口號來彌補。”

  “在戰略上除了尋找敵方的弱點之外,還必須認識到我方所擁有的條件、戰法、戰士、特定兵器及其他戰爭手段的優點。只有依靠這些優點才能擴大敵人的弱點。軍當局在第一階段作戰計劃完成的現在提出下一階段的戰爭計劃,這個戰爭計劃必須包含必要的生產增強數量和實行的手段方法及其可能性。”

  後來,戰爭的走勢全然被石原莞爾料中。監視他的日本憲兵,全都成了他的信徒。雖然這個石原莞爾確是不凡,但是,處於敵對立場,卻是非死不可!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餘生,深知這個人的天才之處。他早在一九四一年。便預見了原子彈在戰爭中的作用——“使用這種能量的破壞力可能使戰爭在一瞬間就決出勝負”。

  甚至還曾和中國的那個偉人不謀而合的看到中國人持久戰的優勢和潛力——“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為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為對持久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但是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意圖!”

  如果日本的侵略戰爭,是由石原莞爾指揮,而不是東條英機的話,那麼,日本人至少會多花數年來經營已經占領的中國東北、華北和東南沿海。太平洋戰爭不會那麼快爆發。或許。日本人真的能就此蠶食掉中國的一塊。

  這個足以稱為兵家的人,比七三一部隊的領導者石井四郎還要可怕。在真實歷史上,美國人曾經專門為了石原莞爾,把遠東軍事法庭開到了石原莞爾的床前,例行問了幾句話後,便任由其在家養病。

  雖然並沒有史實資料記載石原莞爾與美國人之間有什麼交易,但是,如果沒有如同石井四郎一般的交易,石原莞爾如何能過的如此輕鬆?

  雖然不知道石原莞爾與美國人交易的到底是什麼。但是,據餘生推斷,有九成九是針對中國的。所以,餘生給陳天的命令是先殺石原莞爾。反正這個和中國敵對的兵家已經重病纏身。也算是壽終正寢。

  石原莞爾的死其實並不出乎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意料之外,石原莞爾患有嚴重的膀胱癌,雖然仍舊是智計驚人,但是命不久矣。死就死了。可是,石原莞爾與石井四郎先後去世,死因卻是一樣。都是心跳驟停而死。全身並沒有一絲傷痕。

  所以,根本無法斷定是刺殺而死,還是自然死亡。如果是刺殺而死,那總該有傷痕在。如果是自然死亡,這兩個人的死亡時間,和死法也太過於巧合,不由得人不疑慮重重。

  在這兩個人死後許久,美國情報部門才向麥克阿瑟遞交了這兩個人的死亡報告。報告中提出。如果這兩個人是死於刺殺,那麼,他們極有可能是死於頸動脈竇壓迫。

  頸動脈竇,顧名思義是長在脖子上。頸動脈竇內分布了大量的壓力感受器,日常功能是參與調控血壓,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頸動脈竇內的壓力感受器將壓力信號通過hering神經(竇神經)匯入舌咽神經後傳入腦幹孤束核,通過下丘腦間接調控交感和復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心臟和血管的活動,維持血壓的穩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