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即便日本人從中國掠奪了許多,也一時無用。不能變現的暴富,反而成為日本人的負擔。到了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日本政府頒布《國民精神總動員基本方針》,開始實施消費品配給。到了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對國內民眾的配給,已經壓縮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普通民眾每日配給的主食大米或者麥類,只有三百三十克,普通人的主糧,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地瓜和土豆等薯類雜糧。實際上,和中國抗日民眾吃的差不多。

  到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的經濟終於崩潰。日本政府,開始以節儉為名,禁止普通民眾在家中洗澡,只許泡澡堂。為了搜羅能用的金屬製造武器,將街頭的鐵質路燈座拆除,換成了木質的,甚至連普通民眾家的鐵質門把手和多餘的鐵鍋鐵桶都要徵集……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普通民眾的食物配給,也迅速的下降到三百克。日本人從此開始忍飢挨餓。然而,即便是如此節衣縮食,前線部隊的供給,也很難保證。幾乎所有的日本部隊,都接到了“自活”的命令。要求部隊自己就地解決自己的給養。

  這讓中國敵後抗日根據地,和各地的游擊隊非常不滿。畢竟,原本,這些以打劫日本人為生的中國人,改善生活就靠日本人送糧了。戰爭初期,打劫日本人,不但能獲得被服,槍枝彈藥,和日本兵腳上穿著的牛皮鞋。還能打劫來牛肉罐頭,壓縮餅乾,麵包,糖果和日本特產的鹹魚。

  這些東西,在以地瓜和玉米為主食的老百姓和游擊隊眼中,可都算是奢侈品。打劫一次日本人,夠部隊舒舒服服過好長時間的。可是自一九四三年之後,這些東西便越來越少。打劫一次日本兵,除了能搶點槍枝之外,別說肉罐頭了,連乾糧都搶不了多少。

  至此,老蔣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基本上成功。後世很多人質疑,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幫助,中國人是否能將日本人驅離中國。並且,有大量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原子彈,中國人的抗日戰爭還要進行個十年八年。

  但是,實際上日本人的經濟根本就堅持不了多少時間。雖然中國也產糧,而且土地廣大。但是,由於戰爭,勞動力大量死亡,糧食的產量非常有限。即便有糧食產出,但凡收糧食的時候,敵後抗日的人都會千方百計的破壞日本人的征糧。並將大量的糧食搶到自己手中。

  所以,即便日本人在中國反反覆覆的征糧,也沒徵集到多少。即便是在東南沿海,這些土地肥沃,產糧極多的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的軍力在缺少供給的情況下,日漸消退,而中國人,隨著第二代的成長,抗日的力量逐漸壯大。

  到了一九四五年,雖然在中國的日本人看似勢大,但實際上,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即便沒有美國人轟炸日本本土,一旦後勤過了崩潰的臨界點,百萬日軍崩塌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這麼說,並不是沒有根據。以傷兵論。在戰爭初期,很多日本傷兵都被視為英雄,有良好的治療,和充足的給養。但是,到了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日本兵一旦在中國負傷,就只能送進後方醫院,靠喝稀粥過日子等死或者變成殘廢。因為,傷口的炎症,在沒有青黴素治療的情況下,後果會變得非常嚴重。實際上,日軍醫院中的死亡數已超過戰場陣亡數!大部分日本兵只能選擇輕傷不下火線,因為不去後方醫院,或許還有一條生路可言。

  這種情況在一九四五年看來,似乎還是少數,但是由於後方供給的跟不上。如果再過個一兩年,這種情況便會變得極端嚴重。而且,在傷兵得不到救治,後勤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士兵的士氣也會崩潰。全線崩塌只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只要在與日本人對峙的基礎上,將日本人的後勤補給線切斷。即便沒有美國人,三五年之內,占據中國的日本軍隊必然崩潰。那時候,這些日本兵,可就不是遣返國內的命運了。

  而日本國內也會餓殍遍地。正如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前夕,日本財政官員所說:“(如果再熬一個冬天)國內只會剩下兩種人——死人和瀕死的人。‘一億總玉碎’真要實現了!”

  如果是這樣,日本這個民族便不會在後世存在。話說,這些日本人太著急投降了,要是緩個三兩年該多好……

  第二百一十六章 組團刷黑市

  經過美國空軍的一番轟炸之後,日本不但經濟體系崩潰了,而且,連工業體系也崩潰了。甚至,在大量的建築物崩坍後,日本人的生存方式也就此崩潰了。

  餘生到達日本時,正是一九四五年的十月下旬。此時,日本國內的大米歉收已成定局,所有的大米產量,只有五百八十七萬噸。城市居民因為房屋被美國空軍炸毀,而無家可歸。餘生看到的,在街上到處遊蕩的流浪漢,便是這些無家可歸之人。而且,這些人還沒有工作,在日本經濟崩潰的情況下,能養家餬口的工作極少。而日本國內失業的人,加上從海外回到日本的人,總計有一千三百萬人之多。

  餘生到達日本的時候,日本政府的大藏大臣,在美國記者會議上談到糧食危機時說:“日本的現狀如果繼續下去,那麼,來年餓死和病死的人數,將達到一千萬人。”並懇請美國人向日本輸入糧食。而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死亡的威脅正籠罩著日本全國,餓死街頭者,遍及全國各個街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