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香水的售賣場所,並不僅僅在商場和名品店中。餘生和哈默商量之後,將狂戀的銷售地點,拓展到每一家上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中。當然,主要放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線,還是華納和米高梅。這兩個巨頭,如今和餘生的關係,算得上是蜜裡調油。有錢一起賺,誰不喜歡。

  所以,餘生的絕大多數創意,都能夠得到這兩個巨頭的支持。

  在一切準備停當後,《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正式上映。美國和歐洲同步。《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披著謀殺的外衣,但實際上,是在講述一個關於愛戀和人自我孤獨的故事。

  與眾不同的格雷諾耶孤獨終生,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獲取別人的愛戀,卻最終沒有成功。

  正如後世的小姑娘們,幾乎每個人在看完微信公眾號上邏輯並不通順的心靈雞湯後,都會叫嚷著女人要獨立一般。這種對於自我的追求,雖然是一個人個性的實現方式,但是,並無益於合作。而與人的愛戀,實際上是一種合作關係。

  如果能在各種思潮與心靈雞湯下,保持清醒,看清現實還好。一旦沉迷其中,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個性強烈的一塌糊塗,甚至有違人與人相處的最基本邏輯。只有別人順從她的意思,卻不允許自己對別人屈就。

  這種性格,算是個性至極。但也必然會讓人感覺疏離。時間一長,只能成為剩女。其實,無論是中國的男女婚姻,還是歐洲某些國家已經合法的男男婚姻,或者女女婚姻,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本質,仍舊是妥協,只有相互妥協,才能獲得合作。經營日久,情感越深。

  而在後世男多女少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配偶,大多數男人們倒是很懂得忍耐與收斂個性。以至於一二線城市中,剩女的數量,居然還要多過剩男……

  雖然剩女和剩男問題,和《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這部電影,看似毫無關係。但其中,探討的兩個極端的主題卻是相同——一個是獲得自己對他人與他人對自己的愛戀,一個是獲得獨立自我的個性。兩個主題如同兩個磁極一般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無論是後世的剩男和剩女問題,還是電影中的格雷諾耶,這兩個密不可分的主題,幾乎貫穿每個人的生活與愛戀。亘古不絕。

  這種映照,讓人在電影詭秘的氣氛中得以察覺,並趨於反省。而電影中,格雷諾耶每一次抽動鼻子的鏡頭,都仿佛真實。黑暗的電影院中,應和著格雷諾耶鼻子的抽動,有暗香浮動而起。讓人覺得電影恍如真實。

  而無以言述和具象的香氣,以一種不可抑制的姿態,腐蝕著每一個人的心神,黑暗之中,銀幕的光影閃現。有什麼回憶,仿佛絕美。

  這香氣並非是觀眾的錯覺。每一個上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通風口上,都會有整瓶的“狂戀”播灑出來,並隨著通風系統的空氣循環,在電影院中散播開來。等到電影情節點,格雷諾耶在刑場中,向圍觀的眾人播灑香水時,又會有一整瓶香水播灑出來……

  第二百一十四章 香奈兒五號

  這樣的宣傳手段,雖然花費不菲,但是效果也極為卓著。每一個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都記住了“狂戀”這款香水的氣味。而電影中,能讓人瘋狂愛戀的香水,也在哈默的建議下,定名為狂戀。讓觀眾印象極深。

  第一場電影放映結束後,在電影院的門口,這些剛從電影院中走出來的觀眾又聞到了剛才聞到香水氣息。電影院門口,已經搭起了小型的展台。展台上,便是瓶子的形狀和包裝與電影《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中那瓶香水一樣、連名字也是一模一樣的“狂戀”。

  就是這麼一瓶香水,讓許多觀眾以為自己身在夢中。無法區分這部電影是真是幻。這一瓶香水,一絲氣息,便讓一個故事刻骨銘心,再難分離。而已經刻入心底的故事,也讓這些觀眾再難捨棄這種香氣。電影院門口展台上的“狂戀”,幾乎瞬間便被搶購一空。

  電影上映三天後,哈默準備的近十萬瓶香水,便被瘋狂的人們搶購一空。“狂戀”就此缺貨。成為一個傳奇。

  銷售記錄暫時超過名鎮一個時代的香奈兒五號。

  能超越一個傳奇的,也只有另外一個傳奇。按照真實歷史,二戰結束前,唯一能稱霸香水界的,只有香奈兒五號,而如今,卻有了狂戀。而深究兩款香水成名的原因,卻可發現,其中的相似處。餘生和哈默,幾乎照搬了香奈兒五號的成名歷程,只不過,手段更加新穎,宣傳更加浩大。

  香奈兒對香水的興趣,源自俄羅斯貴族。一九二零年,香奈兒在比亞利茲遇見沙皇尼可拉斯二世的堂弟狄米崔大公。此時的香奈兒,還不是後世那個功成名就的女子。只不過是個剛踏入上層社會,有些名氣的設計師而已。十月革命後,沙俄的流亡貴族,在歐洲已經並不值錢。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以香奈兒全然平民出身的身份,還沒有和狄米崔大公朝夕相處的資格。

  而這段時期,成為香奈兒生命中的“俄羅斯時期”。俄羅斯沙皇一族,傳承比許多歐洲國家的皇族都要久遠。並且,因為地靠歐洲,所以。工業革命和各種新奇的玩意,一件不拉,全都學到了手。包括香水在內,許多奢侈品,成為俄羅斯宮廷的喜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