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乎每天都有突擊檢查,一旦這些僑民和管制他們的日本士兵有所衝突,就會被一頓臭揍。因為集中營鐵絲網密布,所以,成功逃跑的人很少,一旦逃跑失敗,被日本人抓住,下場就會很悲慘。

  而且,如同二戰時期所有的集中營一樣,集中營里的人,幾乎得不到任何額外的食物配給。每天的食品配額,僅僅可以、或者還不夠維持身體消耗所需的熱量。所以,每個集中營里的僑民,都面臨漫長而持久的飢餓。甚至,連水的供應,都是由限度的。

  即便如此,這些集中營里的僑民,也面臨朝不保夕的處境。日本人留著這些僑民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維護國際公約,而是要將這些僑民作為人質。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太平洋節節敗退,準備在上海灘實行焦土計劃之時,便將原本關押在滬西第三集中營,主要是老弱病殘的僑民轉移到楊樹浦。這些僑民因此成為此處日本軍事和工業設施的保護。美國人投鼠忌器,便不敢轟炸此處。

  這些僑民遭受到如此待遇,自然在戰後會怒火萬丈,要求嚴懲日本人。所以,在上海的日本戰犯,和日本俘虜們,直接被關進了當年英美等國僑民被關押的集中營。也算是報應不爽。

  餘生將證據和古董上交幾天之後,老蔣終於做出了反應。夜無光不但被釋放,而且被平冤昭雪。上海灘的十幾家報紙,都用了整版的篇幅,來報導夜無光和陳天的事跡。夜無光和陳天第一次以這種身份在眾人眼前露面。

  這些報紙上仔細羅列了陳天和夜無光搶救下來的古董名錄,以及這些古董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對日本運送軍火的大名丸爆炸一案,有了詳細的過程解說。

  本來,陳天孤身一人炸掉大名丸便算是個奇蹟了。經過報紙這麼一宣傳,簡直就成了傳奇。一個集霍元甲嫡傳徒孫、電影明星、小學教員和抗日獨行俠幾個角色為一身的傳奇。當然,這其中也有幾家小報在報導中穿插了一些李香蘭和夜無光,陳天和女同事的花邊緋聞。這其中故事之離奇曲折,簡直就能拍抗日神劇了。

  這些報導里,都很有默契的將餘生給省略掉了。雖然這是餘生自己的要求,但無論是陳天、夜無光,還是老蔣,都很願意餘生做出如此低調的選擇。陳天和夜無光是不想把餘生給牽扯進來,畢竟一個文娛大亨和商業精英,同時兼任陰謀策劃和破壞指揮有些畫風不符。而老蔣則是怕真相被抖出來之後,餘生的聲威大漲。而軍統那麼多人,自日本人占領租界後,在上海灘呆了好幾年,做出的成就加起來也沒有餘生三個人大,實在是丟臉至極。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約

  餘生其實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他一封電報,就從美國運來好幾船糧食。並且已經運抵上海灘。這幾船糧食造成的影響力,遠出餘生意料之外。

  這個時代,還不是隨後的《中美商約》時代。美國人的貨物,如果沒有中國的關係和網絡,還無法大規模的、合理合法的銷售到中國。中國本土的產業鏈,雖然被日本人破壞,但是,藉助日本人遺留的體系重建,卻也很快捷。

  在戰爭結束後,上海灘的經濟幾乎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因為沒有了日本人,各種行業都欣欣向榮起來。只有糧食,仍舊不寬裕。底層民眾吃不飽肚子的事情,仍舊司空見慣。畢竟,糧食的產量不可能立刻恢復,被日本人屠殺掉的勞動力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補足。只有地主和糧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積的糧食。這些糧食被控制數量,緩慢的投入市場,保持著市場的飢餓感,和糧食本身的利潤。

  由於中國人本身的商業體系,與美國並不相同,一種天然的排斥便產生了。因為中國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國人的商品,諸如糧食等大量進入中國,那麼,中國本土的糧食價格,就會成為一個笑話。他們的利潤,便得不到保證。當然,除了糧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這種實在是因為風俗不同,而無法造成衝擊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餘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的《中美商約》,對中國人而言,有多麼的不公平。雖然表面看來,這個約定廢除了美國人從清末以來,便和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廈簽訂之中美五口貿易章程;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天津簽訂之中美和好條約;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在上海簽訂之中美貿易章程說明;一八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簽訂之中美續增條約;一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簽訂之中美續修條約和中美續約附款;一九零三年十月八日,在上海簽訂之續議通商行船條約;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日,在華盛頓簽訂之修改通商進口稅則補約;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簽訂之整理中美關稅關係之條約。

  並且,表麵條款上,中美雙方享有對等的權力。但是,中國歷經百年戰爭後,經濟和綜合國力都已經衰弱到了極點。中國人的遠洋運輸能力。還不如一些東南亞小國。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中國人在美國的權力,等於一紙空談。根本沒法實現,而美國人在中國的利益,卻被急劇放大。

  在《中美商約》正式生效後,美國人的廉價商品如同不要錢一般湧入中國市場。而生產力相對落後的中國工業體系,幾近崩潰瓦解。老蔣為了四大家族,把中國賣了個乾乾淨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