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人占據東三省,建立偽滿之後,並不打算遵守和溥儀的約定。有道是,貨比三家,兩手準備。既然這塊土地可以扶持溥儀,也可以扶持其他族群!反正,日本人是老大。一九三四年,鯰川義介發表《一項邀請五萬德國猶太人來滿洲國的計劃》。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日本內閣通過河豚計劃。

  而日本人選擇的備胎,就是猶太人。此時,大量的俄國猶太人,因為俄國的反猶,攜帶財富,到達東北。成為東北最富有的一個群體。手中握有大量的資金,與此同時,猶太人又和美國人有牽扯不斷的聯繫。

  所以,日本人與猶太人做了一個交易。猶太人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金,投資東北的軍事設施和工業建設,而日本人許諾,將給予其一塊土地復國。

  最終,日本人的計劃完全成功了,他們用空口許諾,從猶太人手中套來大量資金,讓東北建設的飛快。而猶太人的復國打算,則全然落空,不但美國人不同意,中國人一改往日的和善對其群起而攻之,甚至連在上海的同族,都不表示贊同。而日本人更是翻臉不認人,在獲取資金後,河豚計劃不了了之。

  正因為猶太人這些特質,在歐洲發生對猶太人的大規模排斥行動,便顯得因果分明。而希特勒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蠱惑了幾乎所有德國人,參與他制定的,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民族與血統的差異,只不過是其外衣而已。希特勒總不好直接說,老子就是仇富吧……

  不過,平心而論,猶太人雖然將民族傳統維護的很好,但是,卻做得並不聰明。反觀之中國人,到後世,華裔滿世界都是,受到的排斥卻沒那麼多。最主要的一點,便是中國人講究客隨主便。在移居到新的環境後,會主動融入其中。

  而且,中國人的文明一向都是抽象的、道德文明。對一些細節不甚追求,所以,從來也不量化數字。但是對於道德體系的建構,卻是做得極為完美,而道德體系的涵蓋,便是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關係總結和應對方式。當每一個關係,每一個人生主題,都被中國人的文明探討過後,中國文明幾乎便不可能被其他文明所同化掉。

  無論後世的美國大片,還是日本動漫,還是韓國偶像劇,其所遵從的文化與道德體系的內核,統統可與中國文化中的某個主題和細節相對應起來。一旦進入,便如滴水入海,花木嫁接。雖然細節變形很大,但是從根源梳理,卻是一脈貫通。

  所以,中國人主動溶於其他文化的客隨主便,由豈能真的是客隨主變?當中國人發現自己遵從的文化和道德體系,可以將“主人”的文化和道德體系完全解構,並容納吸收,化為己用的時候。便是中國人反客為主的時候了。正如滄海可以覆沒原本的用礁石占據的海床一般。

  要不然,自古以來。占據與進入中國的、數以百計的不同文化的族群,是怎麼消失的?中國人的土地,又是怎麼從上古九州變為如今版圖的?

  所以,後世在餘生穿越之前。中國文化並未雄起,但是其實只要中國人開始專注於用自己數千年的文化對外來的文化進行解構,就會發現,那些外來文化。那些關於人和道德的探討,這一片是中國隋唐曾有的,那一片是中國秦漢曾有的。這一片是某個名家的,那一片是某個學派的……

  也無需太多,或許只需要來一股這樣的風潮,已經將傳統文化疏遠掉的中國人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外來文化原來都是自家的東西。又何來文化入侵之說,不把這種解構推向全世界,已然是客氣的了。誰入侵誰還真說不定。

  至於具體學科,因為不牽扯文明的本質,拿來用就是。

  而中國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外人禮數周全,而爭鬥一般都是在自己人之間。外來的和尚,一般都好念經。當猶太人大規模湧入上海後,並沒有受到中國人的排斥,即便他們身無分文。信仰和生活習俗,也得以維持。

  在二戰開始後,到達中國的猶太人,大多一貧如洗。倒不是這些以富足著稱的人,原本就窮,而是因為大多數財產都被德國人沒收,或者花在了打通關節或者旅途所需上。

  雖然在一九三八年十月,旅居上海的猶太人,組成了“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委員會”,但是,由於這些組建者的財產在戰爭中也大為縮水,並且,上海的物價也隨之飛漲起來,所以,到一九三八年年底,這個“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委員會”籌集到的款項不過只有八千餘美元。

  還沒有平日裡舉辦一次宴會來得多。這八千餘美元只夠每天向六百餘名猶太難民提供最基本的飲食。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要不是沙遜捐出河濱大樓作為猶太難民的容身之處,許多身無分文的猶太人,估計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直到一九三九年,沙遜捐出十五萬美元給猶太人新成立的“復興基金”,流亡上海的猶太人這才有資本創辦一些中小型的企業,自力更生,給三千餘人猶太難民提供衣食。

  不過,這三千餘人也不過是流亡上海的猶太人中最幸運的一批而已。大多數猶太難民住進了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擠一間屋子的難民收容所。並且,很難找到工作。大部分難民,只能偶爾打打零工,比如幫人送煤球、給上海灘的富裕人家修電器、叫賣報紙、販賣冰激凌等小吃之類,用以維持生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