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白令海峽很淺,平均深度只有四十二米。所以,在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期的時候。當海平面下降了一百三十米之後,白令海峽的海底便露出海面。成了一座陸橋。成為亞洲與北美洲天然的通道。而當時以捕獵為生的蒙古人種,跟隨著遷徙的動物通過白令海峽的陸橋,進入美洲!在海平面上升,無法回返後,在美洲繁衍生息,在漫長的時間過後。成為美洲的土著。

  而殷人東渡美洲說,則認為,在周武王擊敗殷商的軍隊後,大量的殷人東渡到美洲,成為美洲的土著。而美洲奧爾梅克文明的出現。正是與殷人東渡有關。

  這兩種假說的物證極多,美國的科考隊曾經在阿留申群島發現過只在蒙古出土過的石器。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曾經出土過一支足有三千年歷史的石錨。通過岩石樣本比對,確認這隻石錨的石質,當出於中國台灣海峽附近。

  並且,在美洲,還曾經發現過大量與蒙古文和殷商甲骨文有關的地名,符號。基本上可以認定,其假說成立。甚至,中國學者認為哥倫布遇到的美洲土著的問候語“YINDIAN”,實際上是中國語言同音的“殷地安”。

  其實從,兩種假說都成立上,便可看出,美洲的土著並非是一次性遷入,而是多次分批進入。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部族。並且,也由此可見文明一元論簡直就是扯淡。任何文明,都是經過多元融合,多次新鮮血液注入。方能強大興盛。中國人的圖騰龍,至少融入了數種不同的圖騰特徵。也就是說,至少有數個不同的部族聚合在一起,才有了炎黃子孫,華夏文明。

  至於後世考古界的一些人為中國人源於埃及或者源於古巴比倫的謬論,在文化多元論的面前,不過是丟人現眼而已。

  不過,這些保留地中的印第安老人,並不僅僅是為了和餘生訴說自己曾經的祖先與歷史。此處保留地,雖然至今只有一部電話,並且還經常壞。但是,還是有收音機和小路溝通外界的,並不完全閉塞。雖然在餘生到達保留地的時候,村子裡的電話線路又壞掉了,但是,還有其他的渠道確認餘生的身份。

  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印第安人便拿了一份報紙出來。上面居然刊載了餘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專題報導,並且配有大幅的照片。餘生的臉在燈光下一清二楚。

  所以,在餘生到達保留地兩個小時後,保留地中的印第安人都知道保留地中來了一個大人物。這些印第安老人如此熱情的款待餘生,除了是遵循印第安人古老的傳統以外,還希望餘生能幫保留地中的印第安人改善一下生活處境。

  根據餘生所知,直到後世一九八八年,美國國會通過《印第安人博彩條規法》,要求要求各州不得阻止印第安人在保留地內從事州立法沒有禁止的博彩活動。美國的印第安人才有了固定而豐厚的收入。這些博彩業收入反過來投資在學校教育和醫療衛生以及其他公共設施方面,印第安人的生活境況才有所改善。

  在此之前,印第安人的境遇都不會很好的。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處於文明萌芽狀態的印第安人便遭到了毀滅。在美洲,西班牙人的地盤上,大概有一千三百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大概有一千萬印第安人被殺,在美國的西進運動中,又有一百萬印第安人被殺。

  在號稱文明的美國,印第安人的處境更是悽慘。在十八世紀初還是英國人統治的美國,執行的是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政策。歐洲來的新的移民,不斷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一七零三年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四十鎊。到一七二零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一百鎊……

  到了一七八三年,美國人獲得獨立。但是對於印第安人的屠殺並沒有停止。到了一八三零年,美國人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規定東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為他們劃定的保留地中去。實際上,實行的是種族隔離的政策。印第安人的數量因為這部法律,在慘遭屠殺後,再次急劇減少。

  到了一九零零年前後,印第安人只剩下三十萬。原本被嚴格劃分的部族,大量消失。每個部族剩下的人都屈指可數。印第安人由原本占據整個美洲大陸、人口數千萬的土著,徹底淪為少數民族……

  直到一九二四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在美國苟延殘喘的印第安人才有了美國公民的資格和權利。

  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回俗世

  到了一九三四年,美國人又根據羅斯福新政,通過了《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允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強迫印第安人放棄傳統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況才有所改善。終於躲過了滅族之危。

  不過,即便如此,印第安人的境遇仍舊可憐。上百年的歧視不是一時間就能改的,印第安人在此時的美國,仍舊很難獲得公平的就業機會和報酬。餘生所見的溫德河印第安人保留地,已經是印第安人改善境遇後的生存條件。

  在此之前,餘生甚至無法想像這些印第安人該如何求存。

  正所謂,受人點水恩,該當湧泉報。雖然餘生的力量還改變不了歷史大勢,但是幫助印第安人改變一點境遇,還是能做到的。於是便對保留地中幾個年長的印第安人道:“明天我將去往猶他州的鹽湖城,那裡有我的一處生意。我就不能留在這裡了。但是,我余某人,不會忘記印第安人今天給予我的幫助。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自當有所報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