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為了這場比賽,幾個農場主都有所準備。牽出來的馬,也不是昨天平地速力賽的純血馬了,而是四匹漂亮的阿拉伯馬和阿哈爾捷金馬。這兩類馬種,都是耐力無窮的長途健將。特別是阿哈爾捷金馬,曾經創造過八十四天天跑完四千三百公里的記錄。

  而萊恩的速度,似乎在長途奔跑的時候也不慢。跑完十公里,居然只用了十分鐘。平均速度每公里六十秒。跑完後,圍觀的幾個農場主外加詹姆斯一起向餘生表達了抗議。

  “哦,余先生!你騎馬的動作也太不標準了!這樣是很容易影響賽馬速度發揮的!如果你的動作標準一些,萊恩可是有打破世界紀錄的可能!”

  馬的奔跑速度極快,並且可以連續奔跑一百公里以上。中國古代,對良馬的形容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雖然這個數字是有所誇大,但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如果,在中途換乘三四匹好馬的話,確實可以做到一日千里。而這基本上是在蒸汽機和內燃機出現之前,人類能夠獲得的最快速度了!

  而萊恩帶著餘生這一番奔跑,讓餘生也有所感觸。為何人類在機動車出現後,仍舊對騎馬如此迷戀,而不是棄如敝屣。騎馬的感覺,根本不是乘坐機動車可以相比。當馬全速奔跑的時候,風會將人的口鼻塞滿。而長風拂略之中,會有一種飛翔的錯覺。而在馬匹的騰躍之中,可以清楚感覺到其肌肉的顫動與力量的迸發。這種自由自在的生命,竭力掙脫空間束縛的力量,是個男人就會喜歡!

  無怪乎當盛唐時,詩人最愛的動物,從來都是馬。無怪乎這個時代的武俠和後世的武俠,在描寫江湖的時候,總會有仗劍倚馬的故事。馬前桃花馬後雪。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有此心境意趣,餘生突然想起,這個世界,還沒有後世他最愛的那部關於馬的電影《戰馬》。如果這部電影不被他搬到這個時代,簡直就是身為穿越眾的失敗!

  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之以利

  《戰馬》這部電影是在餘生穿越到這個時代前幾年上映的,導演是在戰後出生,十二歲時拍攝短片,十三歲時拍攝戰爭電影並獲獎的天才導演史匹柏。這部《戰馬》改編自英國人的同名小說。如果餘生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一部兒童小說。只有在兒童時期,一個人才會以馬的角度去觀察世界。一旦成年,大部分人便會選擇去看以正常人視角代入的書了。

  這部《戰馬》,並不能算是史匹柏最傑出的代表作。身為猶太人,《辛德勒的名單》才算是史匹柏最能體現自身天才與專注的作品。

  但是,不可否認,《戰馬》這部作品中,史匹柏敘述戰爭的技術又上了一層。選擇的視角凌厲而刁鑽,如同手術刀一般,將戰爭剖析成細節。然後,一眼見底。

  敘述戰馬,主角自然是一匹馬。而且,是一匹天資出眾的馬。故事本身的結構,有如後世的網絡小說。在表面看來,似乎是一個農夫與一個地主之間的矛盾,並以此引發出在拍賣會上的競價。然而,實際上,無論地主和農夫怎麼競價,抬高的都是這匹馬的身價。

  而隨後,這匹馬引發出的有關於能否犁地的爭論,只不過是一個鋪墊而已。這個鋪墊為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出於同情弱者的心思,觀眾很容易便可以代入年輕的男主角阿爾伯特。

  而下雨天,阿爾伯特和這匹馬喬伊的成功,便是經典的逆襲和後世網文中踩人打臉的情節。雖然不知道史匹柏是不是讀過中國人的網文,但是,這其間結構上的巧合,並不僅僅是巧合而已。

  每一個巧合的背後,都會有相應的規則在——或許人的青春時,總會需要一些讓自己驕傲的事情。需要一些戰勝其他人其他事的快樂。而這個過程,可以被稱為奮鬥。如同戰馬飛奔,意氣風發。

  而這個主題,不僅僅是在後世中國人的網文中有,在老美的好萊塢,也是永恆的主題。所以,當史匹柏的《戰馬》一出,便立刻在上映的當天,即美國人的聖誕節,引起轟動。

  而有了這一番奮進的意味墊底。其後的電影基調自然是水到渠成。無論色調多麼壓抑,在戰場上,便似乎總有那麼一個飛奔的影子和暢快的嘶鳴。

  而餘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卻並不僅僅是體味到這一層意思。在餘生看來,《戰馬》這個故事完全可以延展開去。從上古人類開始馴化馬匹建立騎兵,一直到戰馬逐漸被各種熱武器、裝甲車、機動化裝備所取代。

  馬這種動物,幾乎見證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史和戰爭史!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沒有哪個能排得上名號的文明或者國度是不使用馬匹,是沒有騎兵的!即便是中國這種農耕文明的代表。也曾經數次建立過世界上最強大的騎兵!這還不算成吉思汗建立的差點統一了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

  而即便在這個時代,馬匹仍舊是戰爭所需的主要物資之一。雖然,在後世人的印象中,德國人大部分都是開著汽車或者騎著摩托車發動閃電戰的。但實際上。在二戰中,德國人的馬匹數量一直保持在一百一十萬左右!直到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所有三百二十二個德國陸軍和黨衛軍的作戰師中,只有五十二個作戰師實現了摩托化。或者裝甲化。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