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秀蘭鄧波兒雖然並不太看好《音樂之聲》這個本子,但是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也願意做最後一搏!所以,在十五歲的時候,答應了黃宗霑的邀請,飾演七個孩子中的大姐大,十六歲的麗薩。而演出費用,卻低得完全不符合她以往的身價!

  在真實歷史上,《音樂之聲》的選角其實頗為艱難。後世的五六十年代,音樂片經過《雨中曲》這個巔峰後,逐漸的不再吸引人。畢竟,好聽的音樂和能牽引住人心神情感的舞蹈其實並不多。大多數的歌舞片和音樂片都是粗製濫造的。投資方為了節約成本,也會刻意的壓縮拍攝時間,模仿他人的劇本,並儘量選擇價格低廉的作曲家創作音樂。這樣的歌舞片和音樂片能吸引到觀眾才怪!

  所以,到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拍攝的時候,許多電影公司都認為這是個必定要撲街的本子。派拉蒙公司甚至邀請過奧黛麗赫本,來出演女主角瑪利亞。然而奧黛麗赫本拒絕出演此片,派拉蒙便隨之將此片的拍攝計劃放棄。

  而在二十世紀福克斯接手此片後,此片也屢屢遭到各種著名演員,例如尤.伯連納的拒絕。甚至,本片女主角瑪利亞的主演朱莉安德魯斯也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調侃過《音樂之聲》的角色。

  巧合的是,這個時代這部音樂片也沒有得到其他電影公司的重視。在阿爾伯特華納得知餘生要投資一部音樂片後,善意的提醒過餘生:“哦。親愛的余!中國人喜歡的音樂和美國人喜歡的音樂可並不一樣!”

  其餘幾個在餘生拍攝出《舌尖上的中國》和《偷襲珍珠港》後視餘生為大敵的公司,也紛紛鬆了一口氣。覺得即便自己不出手使絆子,餘生的這部音樂片也必然撲街。而黃宗霑在選角的時候,也被許多好萊塢演員拒絕過。

  即便黃宗霑冒著被抄襲的風險,將幾首經典的曲目提前透露出去,也只不過是勉強將演員湊齊而已。電影中的大反派羅夫也是由黃宗霑的好友,善於演反派角色並有出演音樂片經驗的詹姆斯卡格尼友情演出。當然,黃宗霑是會給足報酬的。

  《音樂之聲》上映的宣傳也並不熱烈。雖然餘生曾經拍過《舌尖上的中國》和《偷襲珍珠港》兩部非常叫座的紀錄片,但是,那是紀錄片而不是音樂片!要不是餘生有些名聲。也幫華納賺過大筆的富蘭克林,華納公司恐怕連例行的宣傳也會省略掉。

  阿爾伯特華納雖然有心幫餘生,但是他的力量也有限。華納公司又不是他一個人的。而且,根據影迷對於《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前期宣傳的反響來看,這似乎真的只是一部撲街到底的電影。戰爭和音樂兩個不同的題材怎麼可能混搭出一種絕妙的味道呢?

  所以,《音樂之聲》第一天的上座率不過只有百分之六十而已。而且,大多數人是被海報上,孤獨的牧羊人那一個場景中的玩偶吸引過來的孩童,以及陪著孩子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家長。

  阿爾伯特華納得知這個消息後。長嘆了一口氣,看來餘生這個票房的不敗金身終究是要敗了,但願這個老朋友別輸得太慘就是。而其他電影公司的巨頭則紛紛放下心來,這個中國人。怎麼可能拍出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電影呢?拍拍紀錄片就不錯,開飯館才是中國人的老本行……

  連黃柳霜和黃宗霑也不淡定了。黃柳霜一度覺得是她以往在電影中的形象拖累了這部電影的票房。黃宗霑則是抽著雪茄直撓頭:“這怎麼可能呢?”

  唯有餘生非常淡定,在後世,這部《音樂之聲》可是被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其魅力可想而知。即便自己有所改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果然,到了第二天。《音樂之聲》的上座率便達到了百分之八十!生生比第一天上漲了百分之二十!這個提升速度,在音樂片中堪稱逆天至極!而原本已經放下心來的電影公司老闆們,紛紛大驚失色!各自派人去電影院,看一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當這些人真的正視這部電影的時候,《音樂之聲》巨大的魅力才顯現出來。《音樂之聲》的主角,貌似是瑪利亞,但其實不然!這部電影的主角有三個——七個孩子、瑪利亞和上校。

  這三大主角構成的關係是普通家庭中最平常的關係:父母之間,即成年男女之間的關係;七個孩子之間,即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而這三大人物的性格都很鮮明。瑪利亞溫柔善良,上校嚴肅卻有愛,孩子們活潑可愛並且懂事。

  有如此的人物構建,但凡是有家庭的人,都會很有代入感!孩子們羨慕熒幕中的七個萌娃有一個溫柔善良如瑪利亞的母親,父母們則在熒幕中的七個孩子反覆的求取上校的關注和在瑪利亞面前賣萌的同時,反省自身與自己孩子的關係。

  而成年卻未婚的年輕男女,在被七個萌娃的賣萌所征服的同時,也各自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如上校一般,氣質剛硬,多才多藝並且對自己愛得深沉的男子,或者如瑪利亞一般年輕漂亮,溫柔善良,自強不息的女子。

  這一部電影,看似簡單。其實集合幾乎所有人對於家庭的幻想,集合了所有人的代入感!不吸引人才奇怪!而引爆這些代入感的,則是《音樂之聲》中那幾首簡單卻大巧不工、堪稱經典的歌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