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紙上用中日兩種文字寫著挑戰書——三日之後,鄙人將登門與閣下一戰。請閣下務必赴約,以免牽連他人。落款是,二刀流,宮本長川!

  這幾句話說的狂妄自大至極,餘生看的怒髮衝冠——什麼叫做“務必赴約”?什麼叫做“以免牽連他人”?餘生如今在世的至親之人,也不過只有青小藝一個而已!這個宮本長川,居然當著餘生的面威脅青小藝!這一下便掀了餘生的逆鱗!

  且不說從後世穿越而來的餘生本身的就對日本人沒有好感,就是這一世餘生臨死前,因為無法護佑自己心愛女子葉輕語而產生的巨大怨念,也不由得餘生不動怒!匹夫一怒,血流五步!這個宮本長川死定了!

  不過,餘生在怒火稍稍平息後,也知道,這個宮本長川怕是不好對付。

  二刀流的始祖,是在日本歷史上極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宮本武藏。此人生活於日本的戰國末期和江戶時代早期。自幼跟隨父親新免無二之助一提真學習當理流兵法。而此時,日本人所謂的兵法,就是指的刀法。

  十三歲時,第一次決鬥,便擊殺了“新當流”的名家有馬喜兵衛!從十三歲,到二十九歲,共有決鬥六十餘次,竟然沒有一次失敗。同時,這個宮本武藏,因為對於拔刀術研究的透徹,知道一刀之後,便破綻百出。為了彌補,便打破一刀的陳規,又給自己配上一把小刀肋差。由此,一刀變成兩刀,成為“二刀流”。然而,據記載宮本武藏並非只會用刀。其拳法也是一代宗師。對武學的理解,可謂是深澈廣泛。

  後來,宮本武藏在岩流島與當時的劍術名家佐佐木小次郎交手。這個佐佐木小次郎,在日本劍道的歷史上,是可以和伊藤一刀齋起名的人物,出身於中卷流。擅用三尺長刀,在飛燕掠過時,刀光一卷,飛燕便會一分為二。此絕技被人稱為燕返。

  這些都是當年霍元甲在和日本的劍道高手交手時打探到的,傳承給了陳天,陳天有告訴了餘生。而餘生在後世看日本動漫的時候,也對這些掌故有所了解。

  此時,自己有了極高的武功,再回想起來。才發現,無論是佐佐木小次郎還是宮本武藏都並不簡單。兩個人,都是至誠之境的高手。

  燕子貼近地面飛掠時,速度是最快的,否則就會從天上掉下來。這種飛掠的姿態和速度,遠遠超過人肉眼所見。如果想要把握燕子具體的飛翔姿態,那必然要達到至誠之境,才有可能。而只有以至誠之境的靈覺預知燕子在一定時間段內的動作細節,才有可能將貼地而飛的燕子一劈兩半!

  燕返之術,乃是日本劍道拔刀術中極為高深的一種。自古至今,也只有佐佐木小次郎一人領悟。而佐佐木小次郎因為並無傳人,所以,在於宮本武藏一戰身死後,燕返之術,也就失傳。

  可是,便是這麼一個劍術的高手,卻被宮本武藏一招擊敗!

  雖然據史料記載,宮本武藏是亂了佐佐木小次郎的心神,佐佐木小次郎才會一招落敗的。可是在餘生看來,這些記載大都是扯淡。無非是給勝者以光環而已。可惜勝者的境界遠超過這些拍馬屁的人,所以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至誠之境的武者,心神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困擾的?宮本武藏能擊敗佐佐木小次郎,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宮本武藏對於至誠之道的理解,遠比佐佐木小次郎要深!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強敵(二)(第二更)

  而宮本武藏對於武道的理解,大多在其代表作《五輪書》和《兵法三十五固條》中有所體現。《五輪書》所言,大多還是宮本武藏對於除了武道之外,士農工商和社會的理解。劍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劍道的主旨,在《五輪書》中,被稱為空。

  這種空的意韻,已經非常接近於中國道家自然而然的哲學觀念。正如宮本武藏所言——“空”,就是意味著無始無終。悟道即非悟道。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當你重視自然的力量時,你就會體察到大自然的韻律,你就能夠非常自然地擊劍,一擊制勝!

  又有道是——對敵時忘生、忘死、忘敵、忘我、不動念、不介意,無心而委其自然。即變化自在,應用無礙也。總之對敵用劍時如果忘卻一切,一心一意進攻,自然能夠達到。無我的心境。

  而《兵法三十五固條》,講求的卻是“三先”,即“先先之先”、“先之先”、“後之先”,將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論述的極其明白。而“先先之先”中,所說的“察知對方有搶先進攻的意念,吾制其先”,說的便是如陳天一般,在餘生出手之前,便可預知,更是在至誠之境才能做到的事情。

  而那時宮本武藏的境界,大約已經到了至誠之境的巔峰。遠比此時的陳天高明。

  雖然,眼前的這個宮本長川和宮本武藏並沒有血緣傳承上的關係。只是都叫宮本而已。可是,其作為二刀流的宗主,想必是得了宮本武藏在武學上的真傳。餘生和陳天相處日久,自然知道到了至誠之境後,想再進一步有多難!

  宮本長川得了宮本武藏的傳承,想來境界肯定比陳天要高許多。餘生自忖,若是自己對上陳天,怕是只有一成的機率,和陳天兩敗俱傷,倒是有九成的機率被陳天擊殺。這還是建立在兩個人比較熟,可以坑蒙拐騙的基礎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