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餘生和青小藝、張愛玲三個人一齊回頭。看向老外帽子下面露出來的那張滿是鬍子的臉。餘生忽然覺得有些熟悉,仔細回想,突然用英語低聲驚呼道:“你是海明威!”

  *********

  走過路過的收藏一下吧!收藏一下又不要錢~~~推薦什麼的也很好嘛~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明威(一)(第一更)

  被餘生叫出名字來的這個海明威,就是那個被人認為是硬漢代表的海明威,就是那個全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的海明威,就是那個數次上過戰場並且負傷無數的海明威,就是那個獲得了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並寫出《老人與海》的海明威!

  餘生在後世,看過海明威所寫的《太陽照常升起》、《老人與海》、《吉力馬札羅的雪》等作品。每一本書上都會有海明威留著大鬍子的照片。雖然未必是一張,但是憑藉這個印象,認出海明威還是輕而易舉的。

  只是,餘生在後世看過的海明威的文字,翻譯並不上佳。頂多是能把意思翻譯完整而已。其中的意韻和冰山的藝術效果,並沒有太多體現。但即便如此,海明威的故事也是硬朗而出眾的。無與倫比。

  不過,餘生做夢也沒想過海明威會在香港的酒吧和他相遇,而海明威也沒有想到,在一個以東方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中,有人會認出他來。海明威並不會說漢語,只是會說幾個單詞而已。而這幾個單詞也是剛學會的。

  在餘生和張愛玲開始討論劇情的時候,並沒有在意。只不過是身旁的翻譯聽懂了,對海明威說起,才引起海明威的興趣來。海明威便讓翻譯悄悄的將餘生和張愛玲所討論的內容翻譯給他聽。

  一開始,海明威以為這不過是兩個年輕人的幼稚之作而已。然而,隨著翻譯的轉述,海明威發現,這兩個年輕人在戲劇和小說上的功力居然都深厚無比!雖然各執一詞,但是每一種被假設的劇情,都有特別的意韻!

  只是,以海明威一輩子結過四次婚的德行,以他硬漢的脾氣,實在是不能接受張愛玲設計的結局。在海明威看來,“愛情是一場遊戲,就像打橋牌一樣。不過這不是玩牌,而是叫牌。就像橋牌一樣,你得假裝作你是在賭錢,或是為了什麼別的東西而打賭。沒有人提起下的賭注是什麼。”沒有了愛情,遊戲結束,老死不相往來是什麼鬼?

  所以,忍不住用出聲,表達一下意見。畢竟在他想來,即便他對這部電影有所評論,這兩個年輕的東方男女也認不出他的身份。卻不料,餘生一口叫出他的名字,並用一副追星的口氣繼續道:“海明威先生,我看過你寫的《太陽照常升起》《午後之死》、《吉力馬札羅山的雪》,知道冰山原則,知道——越少,就越多!真的沒想到會在香港遇到你!”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在一九三二年的時候基本成熟。他借用美國建築大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提出寫作上的“冰山原則”,讓其作品更加韻味十足。

  海明威大笑,對身旁的一個女子說道:“你看,在中國也有看過我寫的書的年輕人!”

  轉而對餘生說:“我剛去過中國,明天就要回美國。在中國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多見!”

  海明威身旁的女子,白了他一眼沒有吭聲。餘生見海明威和這個女子的神態,這才想起他在後世看過的資料。

  一九四零年,海明威與費芙的婚姻結束,並發表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小說《喪鐘為誰而鳴》。而在海明威奔波與西班牙內戰前線時,與女戰地記者葛爾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葛爾虹的母親和羅斯福的夫人是大學閨蜜,所以,葛爾虹也算得上背景深厚。由於其深厚的關係,所以,葛爾虹在美國的《柯里爾》雜誌任職,經常會被《柯里爾》雜誌派遣到世界各地,進行相關的採訪和報導。

  一九四一年二月,剛剛和海明威結婚的葛爾虹,再次受到《柯里爾》雜誌的派遣,前往遠東,即中國,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訪問。愛好冒險與旅行的海明威欣然同往。

  二戰到了此刻,已經進入到僵持階段。德國人基本上已經占據歐洲大部分地方,並與蘇聯人比鄰對峙。日軍在中國的戰局久無進展。士氣衰落,已經不復當年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銳氣。所以,世界上所有和二戰有利益牽扯的國家,都在思考打破僵局的方法。而海明威和葛爾虹的遠東調查和採訪,做的就是決策前,基本的信息採集。

  一九四一年二月,海明威和葛爾虹乘坐瑪特桑尼號,途徑夏威夷,前往東南亞。然後乘飛機到達香港。在香港逗留一個月,了解了中國基本的風土人情後,便乘坐飛機,飛越日本人占領區,到達韶關。

  而老蔣由於宋家的關係,自一開始,便是親美一派。宋美齡也曾多次到美國尋求援助。所以,對於美國知名的記者略帶政治色彩的一番採訪,自然是重視至極。

  所以,此時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曾致電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副委員長李濟深。電報中稱,美國現實主義作家海明威來華,已經到達韶關,將很快到達戰區進行前線考察,其此行的目的是了解中國的抗戰情況,因此要求工作人員謹慎準備下列問題:(一)中國抗戰能否堅持到底;(二)假使美國供給飛機,中國駕駛人員是否會用;(三)國內關係問題。並特別強調,在接受採訪時,要注意談話分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