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終,兩個流派的劍術在千葉周作成政的手中趨於大成,並融合為一。千葉周作成政自此創立了北辰一刀流。並在日本橋設立了劍術道場玄武館,與鏡心明智流的士學館、神道無念流的練兵館合稱“江戶三大道場”。

  並且,北辰一刀流自創立以來,便人才輩出。自從改良了練習用的竹刀和護具後,劍術的練習更加趨於真實有效。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更成為日本警察系統的標準劍術科目!而且,由於北辰一刀流是在吸取各派長處上形成的,所以同時兼顧攻擊方法和心理戰術。各種進攻的戰術組合,共計四十三種。因此更適於實戰。

  而由於其中心理戰術的運用和對竹刀的改良,北辰一刀流被日本劍道公認為,不但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種藝術!

  不過,陳天一見這個日本高手的起手式,便笑了。由於北辰一刀流在日本人的影響極大,弟子眾多。所以,侵華日軍中的高手,也以北辰一刀流的弟子居多!當年,霍元甲在天津和上海與日本眾高手大戰,其中北辰一刀流的高手層出不窮,是被霍元甲揍得最多的。

  第一百零四章 高手(二)(第二更)

  所以,霍元甲對於北辰一刀流的劍術知之甚詳。並且,也留下了不少破解之道!

  陳天對餘生道:“這個地方,是屬於日本人管轄的區域。雖然我察覺到距離咱們比較遠的地方也有幾處爆炸,可以分散日本人的注意力。但是,想來也脫不了多久。你去把黃金搬走。剩下的交給我來辦!”

  餘生知道這不是和陳天客氣的時候,便拿出幾個原本以為是有備無患才帶上的袋子。將幾箱黃金分散倒入幾個袋子中。而那個日本高手的任務,顯然就是要確保這批黃金不至於有失,見此情況再也忍不住,便即出手!

  所謂一刀流,其中的一刀,便有一刀劈死對手的含義。這種一擊必殺的思想,源於日本的中古劍術!便如日本示現流的宗旨“第一刀絕不猶豫,第二刀絕不出手”!不過,對手也不是木頭樁子,如果一刀劈不死,那麼第二刀就輪到對手反擊了。這個缺陷也太大了一些。

  所以,日本劍道發展至北辰一刀流興起時,一擊必殺的思想已經不那麼重了。

  這個日本高手雖然察覺到陳天是個勁敵,不過卻也不貿然用出一決生死的招式。上來便是一招金翅鳥王劍。雖然是連續的正劈,不過卻全然是虛招,只待對手防禦時,砍傷對手的手臂。

  不過,這樣的攻擊顯然是對陳天構不成什麼壓力。他練的迷蹤拳步伐靈活至極,陳天在閃躲中悠然自得,並且還能閒來無事看一下餘生裝黃金的進度。

  當這個日本高手和陳天發現餘生已經裝好了黃金,背到肩上,想要跑的時候。日本高手的耐心終於耗盡。他並不追擊,卻反而將刀插回刀鞘之中。身形一矮,蓄勢待發。目如遠山觀望,眼睛半開半閉,腹部緩緩呼吸。

  陳天的靈覺中,便覺得一股殺氣沖天而起。低聲道一句:“終於有點意思了!”

  日本人的劍道,無論是什麼流派,其實都受其起始的“一擊必殺”的思想影響極深!其中的狠辣勇悍,銳不可當,講究先手,在各派都是精髓!而這個日本高手此時所用的,便是日本劍道中最難練,卻威力最大的拔刀之術!

  拔刀之術講求在刀刃拔出,脫離鞘口的剎那一擊。初拔刀時緩慢,進而加快,至刀離鞘口時,則已快如電閃雷鳴!這拔刀的角度存乎一心,用刀之人的預判落點也不可知,而出擊又極快,所以極難防禦!傳說中的迎風一刀斬,便是在拔刀術的基礎上誕生的。

  有此拔刀術在,陳天便不可能轉身離開。一旦他有離開的動作,便會被這個日本高手判斷出先手,然後引發出驚天動地的一擊!

  不過,雖然日本人的劍道傳承完整,銳利難當。但中國武術對此早有破解之法。

  在步戰中,特別是人數比較少的戰鬥中,其實最好用的兵器是劍而不是刀。只不過劍有兩刃,使用技巧繁雜至極。而刀的使用技巧,卻主要就是劈砍一種。所以,中國武術中有“百日練刀,千日練劍”的說法。所以,在古代和江湖傳聞中,但凡是頂尖的高手,練的都是劍而不是刀。

  而一旦人數多了,到了大規模的戰鬥層次。用的最多的兵器,便是刀和槍了。騎兵配砍刀的衝擊力,經過無數戰鬥的檢驗,在**出現之前,是冷兵器中威力最強者!

  而且,中國的劍術,講究的是後發制人,劍走輕靈,並不重於狠辣。用刀的最大缺點,便是刀的劈砍,容易形成一個被卡死的角度。一旦這個角度形成,那麼就會很容易被用劍的高手一劍戳死。

  而日本的劍道,對於這種情況也並非沒有防備。除了講求先手外,還講求心理技巧和冷讀術,將先手的力量發揮到最大。並且,一旦招式用老,也會有肋差這樣的小刀出現,一彌補一二。

  而刀劍之爭,就此便不再是技巧的高下之爭,而是使用人的鬥爭。兩者各有長處,就看理解的深入程度和臨場發揮了。

  陳天和日本高手對峙的時間並不長。餘生雖然背著二百公斤的黃金,但是由於其最近武功又有所進境,所以,雖然吃力,但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維持一個正常人的運動速度的。眼見得餘生便要跑出視線外。那個日本高手雖然蓄勢還沒到巔峰,卻也不得不用出自己平生所學的最高技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