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並叮囑青小藝道:“要小份的,我怕上菜多了把這個老頭撐死!”

  “……”

  ***********

  對於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女性而言,會做一手好菜,是持家的基本技能。所以,在這個時代,會做一手好菜的女子還是很多的,並不如後世一般鳳毛麟角。而這眾多會做菜的女子中,便難免會有那麼一兩個特別出挑的。

  而青小藝便算其中之一,幾個家常菜並不在話下,味道不見得比館子下館子差。餘生根據後世的江湖傳聞,知道外國人喜歡的菜餚類型,便讓青小藝做了一道糖醋裡脊——當然還是用雞胸肉代替豬肉,或許叫做糖醋雞柳更加合適的些。一道酸辣土豆絲,一道宮保雞丁和一道油燜冬筍。

  另外,餘生還打發小三子去四川北路的廣茂香買了一隻烤鴨回來。

  雖然在後世,全中國最有名的烤鴨是北京全聚德的。但是,當餘生穿越到這個時代後,才發現其實烤鴨做的好吃的遠不止北京全聚德一家。有的美味,由於中國人對秘方“傳子不傳媳、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保守習俗,後世根本沒有人繼承下來。以至於全聚德烤鴨一家獨大,獨霸後世。

  此時上海灘最著名的烤鴨店,便是燕雲樓的京幫烤鴨。但論味道,餘生還是最愛四川北路的那家廣茂香。廣茂香家做的烤鴨偏肥厚,但是入口時卻是肥而不膩。鴨皮油光水滑並酥脆無比,鴨肉新鮮細嫩。需要配上蔥醬和麵餅同吃。

  這家廣茂香自一九二三年便在上海灘做烤鴨了,至今也有十餘年的時間。其工藝逐漸琢磨精熟,有廣幫的味道,也有海派的特色。從宰殺、打氣、開刀、水泡、上色、灌腔、進爐到放鹵,統共有八道程序。且輔料的秘方獨特,並不用蔥姜,所以味道也出眾。

  上海所有的烤鴨店的鴨子,基本上都是從和縣送來的綠頭麻鴨。據說,這些鴨子是長在溫泉邊上的,所以肉質格外的肥厚鮮嫩。由於廣茂香的位置距離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戲院、大世界遊樂場較近,所以,有許多唱戲的名角和電影明星願意在下班後來此買一隻鴨子犒勞自己。包括梅蘭芳和趙丹等人。餘生初嘗廣茂香,便是由新華公司的眾人請客。

  所以,自開業以來,廣茂香每日能賣出上百隻烤鴨。即使在如今這個混亂世道,由於上海灘租界內的人口暴增,生意也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反而好了許多。若不是熟人,還真就不一定能買到。

  小三子買來烤鴨時,青小藝正巧把飯做好。餘生便請阿爾伯特入席開吃。阿爾伯特但聞到中國人的菜餚居然味道如此不同,已然食指大動。

  可是入席之後卻傻了眼。上一次阿爾伯特來中國,張善琨請吃飯,卻是照顧了西洋人的用餐習慣,無論是炸雞排還是鯉魚豆腐湯,都是可以用勺子或者叉子吃的。沒有一樣用到筷子。所以,阿爾伯特吃的很是暢快。

  雖然,餘生也考慮了這一點,他這次囑咐青小藝做的菜,糖醋雞柳、油門冬筍和叫來的烤鴨都適合用叉子吃。宮保雞丁可以用勺子吃,和美國的沙拉其實差不多。

  而酸辣土豆絲卻只適合用筷子吃。這是餘生特地湊數的一道菜,擺上桌子只是為了好看。他知道阿爾伯特不會用筷子。為了避免阿爾伯特不管不顧的把盤子一掃而空,撐出毛病來。這種能看不能吃的菜就顯得很是重要。

  然而,所有的吃貨都是偉大的!

  餘生和青小藝眼見得阿爾伯特在艱難的用兩根筷子夾起一根酸辣土豆絲放進嘴裡後,在短短十分鐘的時間內,學會了如何使用筷子。雖然每次只能夾起幾根,並且弄得到處都是,但畢竟是學會了。

  所以,這盤酸辣土豆絲也不免被阿爾伯特一掃而光!

  這四道菜吃完了之後,阿爾伯特才開始慢條斯理的用麵餅捲起蔥絲、面醬,品嘗片好的烤鴨。邊吃邊對餘生說:“親愛的余,你的未婚妻做的飯實在是太好吃了!雖然許多英國和法國的貴族都號稱法國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但是,我覺得中國的菜遠比法國菜強許多!”

  “而且,更令人驚奇的是,我發現中國菜的菜品,數量遠比其他國家的菜品多!我到中國的這兩趟居然並沒有吃過一次重複的菜品!並且,每一樣菜品的味道都很獨特!”

  *****************

  走過路過的親,收藏一下吧!如果有推薦,那絕對是萌萌噠!

  第七十章 滿漢全席(第一更)

  按理說,以阿爾伯特在美國的地位,什麼樣的美食都見過才對。但是,當年華納四兄弟創業可是步步艱辛,省吃儉用。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富一代,生活習慣卻是極為節儉的。所以,每天吃的也簡單。不過是三明治或漢堡之類。

  而此時在美國的華工,幾乎沒有絲毫地位。中國人的菜餚在美國人看來自然也不登大雅之堂。若不是阿爾伯特到了中國,被餘生和張善琨請客吃了兩頓純正的中餐,絕對不會有此感慨。

  餘生一笑道:“親愛的阿爾伯特,我知道美國有著名的黃禍論,也有讓中國人很反感的排華法案。但是,無論別人怎麼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卻並不是無用的!你覺得這幾道菜好吃,可其實都不過是家常菜而已。”

  “中國菜遠不止於你吃的這幾道菜和上次你吃過的炸雞排,中國菜不但有八大菜系,而且有滿漢全席。廚師做菜之妙存乎一心,而千變萬化。中國菜到底有多少不同的菜品,到如今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數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