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了一九三八年十月,汪精衛在接見海通社和路透社記者時都表示,目前並“未關閉停戰之門”。汪精衛將轟轟烈烈的抗戰視若無睹,一心求和。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汪精衛離開重慶,十二月十九日,汪精衛逃往河內,周佛海、陶希聖同往。隨即,國民政府派正在河內的外交部長玉寵惠拜見汪精衛,又派陳布雷前往河內勸汪精衛改弦易轍,被汪精衛拒絕。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日本外相有田聲稱“九國公約”的原則已經不能無條件的應用於東亞新格局,並將限制第三國在東亞行動。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日,陳公博自成都飛昆明,轉河內,追隨汪精衛叛國。同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駁斥日外相狂言,之處日本圖謀獨霸東亞意圖極為明顯。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日本政府發表第三次近衛聲明,重彈“日滿華三國應以建設東亞新秩序為共同目標而聯合起來,共謀實現互善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的老調。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發表聲明,對日本第三次近衛聲明痛加駁斥,認為這純屬“飾詞欺人之談”。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桂林受到日軍飛機的猛烈轟炸,桂林市區建築基本上被日軍全部炸毀。而同日,汪精衛在河內發出致蔣介石及中央執委、監委的艷電,要求國民政府根據近衛二十二日聲明,提出的“承認滿洲國、共同防共、經濟提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意見,以期恢復和平”。

  汪精衛自立門戶,此時已經開始暗中聯絡各種型號的、或明或暗的漢奸,準備成立偽政府事宜。到了一九三九年五月,餘生的《大鬧天宮》即將製作完成的時候,汪精衛手中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籌碼。

  上海灘,日本人扶植的漢姦情報機構七十六號,如今已經被南造雲子一手搭建起來。李士群和丁默邨也正計劃著做點什麼,立上一功,讓日本太君高興高興。

  此時,汪精衛的《中華日報》馬上要在上海復刊,以求先聲奪人之勢。但是,編輯《中華日報》的人員都是從香港《南華日報》調來的,對上海灘並不熟悉。所以,汪精衛必須還要在上海招兵買馬,搜羅一些文人和記者,最好能攻克兩個原本對日偽冷嘲熱諷的報刊。

  這件事,由日本人策劃,交給七十六號的丁默邨和李士群去辦。李士群老奸巨猾,找一些臭味相投的漢奸文人還是很容易的。很快便將穆時英,劉吶鷗,林微音,張資平幾人搜羅起來。只待丁默邨找來一兩處倒戈投降的報刊,便可為汪精衛大做文章。

  丁默邨選中的報刊,是《文匯報》。

  《文匯報》創刊於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五日。以報導最新的戰爭消息,堅持抗日立場而聞名。而報導這種消息的報紙,在這個時代是最好賣的。前線戰爭的消息難得,普通人縱然沒有太多的能力抗日,對於戰局的發展是否會危及到自己的小命還是很關注的。

  所以,《文匯報》的發展也極為迅速。不到半年時間,報刊篇幅就從創刊時的對開一大張,逐步擴展至對開四大張!

  每日發行量則增加到六萬份之多,已經超過了此時接受日偽檢查的《新聞報》,成為此時上海灘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與此同時,《文匯報》上刊載廣告的數量也飛速增加。半年內,其廣告篇幅從創刊初的不足一版,持續增加到九版甚至近十版;其廣告篇幅占報紙版面的比例,也從創刊初的百分之二十,很快增加至百分之六十!

  由於《文匯報》是掛在英籍商人的名下,所以,日本人在與英國人徹底撕破臉之前,是不能查禁或者對這份報紙進行檢查的。即使這份報紙上有大量的抗日新聞和宣傳。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英國商人太過貪婪,縱然《文匯報》發展極快,股票價格漲了三十六倍之多,員工的薪水也很少十足十的發放過。大部分時候,不過是領著七八成的薪水度日。而且,《文匯報》的主編和編輯都是中國人,與英國老闆並不太對付。

  於是,便給了丁默邨以可乘之機。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強取,便準備花六萬銀洋,從英國商人手中買下《文匯報》!

  孰料,丁默邨對商業規則一竅不通,出價過高,反而引起英國商人的貪婪之心。非十五萬不賣!氣的丁默邨破口大罵、殺心頓起!

  這一日,便讓手下的大將吳四寶,派人送了一籃子毒水果過去。只要《文匯報》中死上一兩個人,自然就會軍心不穩!

  可是但凡是做報刊搞新聞的,都以心細為基本素質!要不平日上哪裡找新聞去!眾編輯覺得這水果來得蹊蹺,便是一個都沒吃。直到英國商人從中拿了一個蘋果餵自己的寵物狗。

  這寵物狗吃了幾口後,便七竅流血而亡。英國商人這才害怕起來。準備將《文匯報》賣給丁默邨!而這一筆交易若是成功,便是對所有中國人的當頭一棒!作為中國人的眾編輯又怎能甘心!

  他們寧可讓《文匯報》就此停辦,也是絕不能答應此事!

  而根據此時的英國公司法,所有英商企業至少應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屬於英商,所以,《文匯報》在登記時,把百分之五十一的的股份劃在英國商人名下,由英國商人再辦一張轉讓文件給真正的股東。而公司的經營方針,要由多數股權決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