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怎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陳先生知道,我們這種工作,除非是和政府合作,要不然哪有帶工作證件的啊?不過,我們這次想請余先生談一下倒是真心實意的,我們的陳隊長帶了七八個兄弟,雖然只有我跟上來了。但想必陳隊長也會很快跟上來的。”

  “另外,陳隊長不想讓外人知道這件事情,也不想讓余先生誤會,所以提前囑咐下,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可以任由余先生選擇。但是,由於事情緊急,還請余先生儘快決斷才是。”

  餘生聽完這個男子說完。心中倒是信了三四分,不是因為這個男子說話真誠,而是因為他從後世的資料中得知,滅掉黃道會的主要力量正是軍統!而軍統當年在上海以鋤奸抗日聞名,陳恭澍更是名留青史的人。

  如果說,軍統是因為想要針對黃道會,而要與自己談合作,倒是有那麼幾分可信啊……

  陳恭澍,此人外號辣手書生。是黃埔軍校五期警政科畢業。一九三二年,日軍進犯上海時,為了保家衛國,加入力行社,即軍統前身。在特務處任組長一職。歷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華北區區長,上海特二區站長。

  一九三三年,在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陳恭澍策劃,刺殺日寇委任的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張敬堯。張敬堯身中三槍而亡。

  一九三四年,陳恭澍在天津,策劃刺殺漢奸軍閥石友三。收買石友三副官先鴻霞。在石友三的飯菜中投毒,卻因石友三發現廚師的破綻而失敗。

  一九三五年,曾策劃刺殺殷汝耕。一九三七年,曾策劃襲擊王克敏。雖然這些計劃均功敗垂成,卻也讓這些漢奸心驚不已。

  而讓餘生銘記此人的,卻是陳恭澍在上海灘,成功策劃刺殺了與黃金榮和杜月笙齊名的青幫大佬張嘯林!以及當時由日本人嚴密保護的上海市偽市長傅筱庵!這兩次成功的刺殺,讓陳恭澍名留青史!後世人談及此二事,仍覺得壯烈慷慨,驚心動魄。

  只不過,陳恭澍此人也是小心至極。初次和餘生打交道,自然不會親自出面。餘生用袖口掩住左輪手槍,與那個自稱是軍統上海站行動隊中人的男子要了兩杯茶,坐在一個背靠牆壁,能見得到兩側動靜的位置。

  不過片刻後,餘生就見以三十餘歲,面容普通而氣質嚴肅的男子走進茶館。毫不停留的走向餘生所做的位置,隨意坐下,對餘生道:“余先生好!”

  那個被餘生繳了槍的人,赧顏低聲道:“隊長!”毫無疑問,此人便是陳默。

  餘生在後世,曾經看過一張陳默的照片,見此人與照片上大體相同,便放下心來。雖然陳默此人在後世的聲名不著,詳細記載其生平的資料也幾乎沒有。但是,此人卻是陳恭澍手下的一員大將。很多刺殺行動,都是陳默親自執行的。

  陳默此人,先後刺殺了上海名流陸伯鴻,準備就任偽上海兩特區法院的漢奸院長的職務的范罡,預備接任市民協會會長的漢奸糧商顧馨一,文化漢奸余大雄,偽“上海市政督辦公署秘書長”任保安和偽上海市政督辦公署檢查處處長范耆生,以及偽綏靖第三區特派員日本人中本達雄等。

  乃至於黃道會的副會長周柳五,後來也是死於此人之手。此人名不顯於史冊,卻是一個英雄。

  第三十五章 小杜一怒

  陳默和餘生相對而坐,便如同兩隻對峙的獅子,在仔細打量著對方的一舉一動。那個跟蹤餘生而來的男子,覺得場面尷尬,又想挽回剛才被餘生繳械丟掉的面子,便低聲對二人道:“余先生,陳隊長,要不咱換個安靜點的環境談?我知道附近有一家海鮮館子,絕對安靜,沒有人打擾!”

  這話說完,餘生和陳默同時一笑,便是這一笑,讓這兩個男子知道彼此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更生出那麼一絲知己之感。

  陳默低聲怒道:“趕快滾蛋!讓弟兄們注意茶棚外面有沒有可疑人員走動!別在這裡給我丟人!”

  跟蹤餘生而來的男子應了一聲,便即離開。他並不明白餘生和陳默為什麼要選擇在人如此複雜的茶棚,談如此隱秘而不可為外人知的事情。在他看來,越是隱秘的事情,談論時越應該選在僻靜之處才是。

  而他並不懂得情報與跟蹤的精髓。所謂的情報,便是信息的獲得。信息定位越精準,獲取的便越容易。而跟蹤,便是這個時代獲取情報最通用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選在一個人少僻靜的地方,雖然表面看起來,周圍的人是少了,減少了泄密的機會,但實際上,同一時間內出現在此空間的人也少了。只要有心,不難用排除法調查出某人在某時間出現在某地,並和某人接觸過,這種極為精準的情報。

  有了這樣的情報,那麼根據人的行為和背景,便很容易推測出人的動機和交流的具體內容。

  而茶棚中最大的好處,便是人多!而且人員成分極其複雜,環境極為吵鬧。不要說壓低的聲音隔遠了聽不見,就算是一同打麻將的人,也要大聲嚷嚷才能聽清楚對方的話。

  這樣,實際上就杜絕了大部分人監聽。而此時,又沒有後世爛大街的錄音和錄像設備。只要注意些,交談的事情便不會外泄。

  再者,即使有人有心調查這個茶棚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的資料,並從中找出一兩個人偶然的行動蹤跡,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茶棚中人來人往,根本就無法確定某個人在某個時間是否和另外的某一個人有所接觸和交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