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電話打到新華公司裡面,馬上便被接通了。

  餘生沒有告訴張善琨實情,只是說:“張老闆,我要安排我收留的這三十六個孩子上學。您看怎麼辦才好?”

  張善琨笑道:“這太簡單了!以你余大才子的名氣,想發善心,送幾個孩子入學,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算你不找我,直接去找各大中小學的校長,他們也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哪裡的話,我這初來乍到上海灘的,又怎麼能和張大老闆比呢?您這人脈多廣啊!還要拜託張大老闆多費心才是!”

  “這樣吧,明天下班你先別走,我約幾個教育界的名人。大家一起聚一聚,想必余大才子對這些孩子發善心,是不會有人拒絕的。”

  餘生原本以為,這不過是和後世一般,家長在入學之前和熟人拉一下關係。和校長或主任之類的校內實權人物喝個酒,送點禮,這件事情就低調無比的敲定了。

  卻不料,第二天下班之後,和張善琨一起到了約定的飯館。包房中竟然人滿為患!原本能容得下十二個人的最大包房中,竟然有二十多個人在等待。

  餘生對張善琨道:“老張,你這也太盡力了吧!”

  張善琨對餘生道:“其實我原來不過是約了三個人,孰料,大家一聽你要露面,就全來了!”

  “……”餘生無言以對——話說,哥們兒我有這麼出名麼?

  包房中的二十幾個人,都是三四十歲正當年的男子。張善琨一一介紹,餘生依次認過,這些人都是各大中小學的校長。其中居然還有一個大學校長來湊熱鬧。這讓餘生頗為無奈。

  交談幾句之後,餘生才明白,原來這些人能來,還是因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一些愛國舉動。唱《精忠報國》,借拍電影的機會賑濟難民,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以及狠狠的落了黃道會的面子等等。

  如此種種,都是這些人慾做而不能的。而這些人,雖然在現實中有諸般牽制,可是都受過高等教育。自成長開始,中國便被外國勢力欺壓,心中不忿,報國之心拳拳。餘生的這幾件事情一做,又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讓這些人心中的憋悶一輕,不自覺的便成為這些人心目中的愛國志士。

  今日這些人來,倒是沒有其他目的。為的不過是瞻仰一下這個愛國志士的真實面目,換做後世的說法,就是來追星的……

  張善琨為餘生一一介紹過,可是餘生一時間也記不得許多。只是對來湊熱鬧的那個大學校長記憶深刻。

  此人名為劉湛恩,餘生不識得,但卻在後世的教育史中大大有名。此人是湖北陽新人。於一九一八年赴美國留學,先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並且,此人心懷報國之志。曾在美國因為對美國在巴黎和會上同意將德國人在中國山東半島的權益割讓給日本人表示反對,而被美方逮捕。直到後來,經過中國留學生及僑胞聯名抗議,才獲得釋放。

  此人於一九二二年回國。曾在南京東南大學、上海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執教,曾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教育總幹事。並從一九二八年起任上海滬江大學校長。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被推為上海各界救亡協會主席。

  一九三八年,南京淪陷後,日本人曾邀請其出任偽政府的教育部部長。卻被劉湛恩拒絕,從此與日本人結怨。並接到無數的威脅和恐嚇。後來,終於被黃道會的人刺殺而亡。

  在這些人中,這個劉湛恩也是身份最高,資歷最深的一個。也已經從張善琨處知道了餘生的所求。笑著對餘生道:“余先生,我等真是久仰大名啊!今日一見,發現余先生果然是英氣逼人。”

  “余先生的所求和所作所為,在座的同仁們都已經知道了。自然會全力幫余先生實現,教育這些孩童成才,本就是在座各位的職責,不容推辭。不過呢,我等還有一個不情之請,還希望余先生能答應。”

  餘生雖然不知道劉湛恩的事跡,不過此人給他的感官很不錯,是個很溫和的人。而且此人率先開口,想必也在這些人中算是德高望重的。而且,自己的需求這個人竟然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對於這樣的人,提出這樣的要求,餘生還真就不好拒絕。

  餘生於是笑道:“不知道劉先生需要我做什麼呢?”

  “其實這件事情很簡單,過兩日,便是我們這些學校為了抗日救國籌集資金而舉辦的聯合義演。到時候,我們希望余先生能在開幕式的時候,給大家致辭!”

  第三十二章 少年中國讀書郎(二)

  這個要求太出乎餘生的意料之外,在餘生的印象中,後世各種文藝匯演和運動會開幕式之類,上台致辭這種露臉的差事一般都是由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包攬去了。哪裡輪得到年輕人?

  餘生還未說話,張善琨卻開口道:“劉兄開口了,余先生怎會不答應!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不說余先生必當鼎力支持,就是我張某也想主動為抗日救國盡一份心力。不知道劉兄能不能讓張某也派人參加一下,張某必然會全力以赴。”

  張善琨雖然話是對劉湛恩說的,卻是側臉對著餘生,對著餘生拼命的使眼色。餘生欠張善琨的人情頗多,對這種抗日愛國的匯演又沒有牴觸感。便只能借坡下驢,順著張善琨把話說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