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當所有的細節在腦海中閃現時,大腦也沒有絲毫使用時的神經亢奮的感覺,一切自然而然,從心底浮現出來……

  這些,仿佛是記憶!久遠的記憶!或許,是前生?

  起床太早,所以余勝坐在火車上時,仍舊昏昏沉沉。心思凌亂閃現,直到火車到了南京。

  余勝下了火車,第一件事就是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尋找那幅網頁上引用的照片。時值旅遊旺季,一路上計程車行駛極慢,繞過頤和公館的時候,民國時中西合璧的建築喚起記憶,山崩海嘯般洶湧而來!

  無數段影像,如同可樂中的氣泡,飛速的湧上來,又飛速的破碎,毫無間隔!無數陌生的事,無數陌生的人,民國范兒的衣著,民國范兒的裝飾,在記憶中一閃即逝、模糊浮動!

  余勝魂不守舍的下了計程車。當頭便看見形如十字架的南京大屠殺標誌碑!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全面陳列南京大屠殺的史實遺物。分為分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種方式。廣場又由悼念廣場、祭奠廣場、墓地廣場三部分構成。

  余勝要找的照片在形如墓室的史料陳列廳內。

  這個陳列廳中,主要陳列當年日軍屠殺現場照片,各種檔案,以及見證者所寫的各種文字類的記錄。以及倖存者提供的證言和實物。

  當年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官兵的文字記錄和戰後供詞。

  在南京大屠殺中救援中國平民的崇善堂和紅十字會等團體,對死者數量的統計和照片記錄。以及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和谷壽夫的判決書和照片。

  當年在上海的外國人提供的各種文物,拉貝的日記和約翰·馬吉提供的16毫米攝像機及4盤電影膠片。這是南京大屠殺最客觀與真實的影像資料。記錄了當年中國人屈辱的死亡。

  以及日本侵略軍留下的軍用物品,汽油桶、“良民證”、“支那事變紀念章”、警報器、皮帶、綁腿、保險柜、日本軍旗、軍裝、軍毯、鋼盔、指揮刀、機槍、手雷、炮彈、毒氣彈……

  一切證據都指正真實,不容抹殺。

  余勝站在陳列出的照片之前徘徊不去。這一幕幕的死亡,這一幕幕的屠殺在腦海中如此清晰。有幾組照片在腦海中如同活過來一般,他知道這些人的名字、住址、家庭,他們似乎曾經是他的街坊、鄰居、同學、發小、熟人……

  他們平靜生活、他們喜怒哀樂、他們掙扎求生、他們痛苦死亡……

  余勝在此,不知道自己的記憶是真是假。畢竟,所有的照片與證物都沒有記載與他有關的一切!

  可如果只是幻覺,可腦海中栩栩如生的記憶,生動無比的影像,具體無比的細節,身臨其境的憤怒,從何而來?

  一直到下午四點半閉館,余勝才遲遲離去。

  記載中的屠殺讓余勝憤怒無比,但是已經過去的歷史余勝無能為力。

  第一章 至愛從此逝(二)

  距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不遠處,便是長江。與余勝夢中滔滔不絕的江水完全相同。他甚至不必查閱地圖,就知道鐘山在哪個方位,燕子磯在哪個方位,哪裡是雨花台,哪裡又是秦淮河……

  縱然道路與記憶中並不相同。

  余勝信步走到江邊。並不是他有多麼的閒情逸緻,而是在夢中,他記得總會有一隻手被他牽著向前奔跑。他無法回頭,不知道他牽著的人是什麼模樣。但想來是個女子,溫軟柔滑,對他有無盡依戀。

  而他們奔跑的盡頭,就是這江邊。

  江邊沒有風,所以江面的漣漪輕微。天光雲影,都倒映在江水中。余勝看著自己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卻發現,那影子的面容並不是他,而是一個陌生的女子。

  眼神萬般溫柔,在水波光影里朝著余勝笑靨如花。余勝不由自主的走下防洪堤的緩坡,把手伸入江水中。女子的影子破碎開來,余勝但覺得江水中有一股絕大的力量,握住他伸入江水中的手,把他拽了下去!

  余勝昏迷前,隱約聽到江邊有人呼喊:“快救人!有人落水了!”

  只是江水浩大,余勝的身體在江水中瞬間便消失不見,再無蹤跡。

  ****************************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淪陷。除外國租界區以外,上海全部被日軍占領。大量難民湧入租界,租界成為唯一較為安全的孤島。與日軍鏖戰三個月,疲憊至極的中國軍隊撤到南京。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開始準備保衛距離上海僅三百公里的首都南京。但為時已晚。國民黨高層去意已生,民眾仍懵然不知。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日軍攻占江陰要塞,並下令進攻南京。南京保衛戰開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日,中國海軍在中日江陰海戰中全軍覆沒。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日軍對南京守軍發起總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國民黨高級將領唐生智放棄巷戰。下令撤退突圍,中國軍隊的抵抗力量土崩瓦解。南京數十萬平民將直接面對日本軍隊的屠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