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因無他,中國現在有的是裝備,最不缺的就是裝備,即便坦克也是同樣的,他們巴不得儘快的把野豬坦克給撤下來,然後換裝更先進的屠夫坦克。雖然目前也在換,但是換裝的度還是太慢了,又需要顧及到其他兄弟部隊,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一個營一個營的換,大家輪著來,平均下來每個師一年能換裝兩個營。

  669:中協協約與中同協約

  中華帝國換裝速度慢的原因在於,在部隊換裝的同時,也在組建著新的部隊,所以生產出來的裝備無法及時的全部送往各地部隊手中,加上運力有限,近期內又是主要以運輸對日作戰物資為主,所以換裝的速度倒是並不快。

  不過趁著這股東風,中華帝國倒是一口氣組建了四個裝甲師,迄今為止,中華帝國已經擁有了十三個裝甲師,四千多台坦克,但這還遠遠不夠。

  而剛剛完成擴建沒多久的洛陽戰車工廠,也面臨著再一次的擴建,對於戰車工廠的擴建那也是毫無壓力的,基本可以隨意的建設,哪怕之後戰爭結束了,不需要製造這麼多坦克裝備了,那麼這些生產線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卡車生產線,拖拉機生產線。

  甚至都不需要大範圍的改動生產線就能做到。

  7月2日,中英法三國再一次進行了緊急的磋商,這次的會晤主要是商談後續的一些詳細事件。

  最終,在經過整整一周的商談之後,中英法三國在7月9日的早晨八點鐘,在中京正式簽署了中立協約,這份協約一共有十五張紙,全文一萬五千餘字,其中包含了協約國方面退出亞洲,時間,次序,接受時間,方式,中國方面支援武器數量,時間,地點,裝備的情況等等。

  協約的內容有很多,儘管英國人有些不太捨得,但還是那句話,他們沒得選,要麼牢牢的控制著亞洲,然後等著中國人一點點的去打下整個亞洲,然後直接打到他們的本土,要麼就選擇妥協,然後儘可能的從中國這裡撈取一些好處,增強自己的實力。

  而在這份合約簽署之後,英國人也明白,除了這七個師的裝備以外,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再也沒可能從中國這裡得到任何的武器裝備,以及任何的支援,哪怕是出錢購買都沒有可能。

  與之對應的,則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方面也將不會成為中國的客戶,中國也將按照協約規定,拒絕為同盟國以任何方式提供任何的支援。

  從某一個方面來講,協約國在這方面是吃虧的,因為德國人的製造能力要比英國更強,而德國也占領了大半個法國,占領了大量來不及摧毀的工廠,德國人利用這些工廠迅速的製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協約國方面卻只能在英國進行製造,或者是從美國人那裡購買。

  但是隨著失去亞洲的殖民地,英國在資源方面也將會陷入緊張,所以即便他們是得到了技術支持,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去製造這麼多的武器裝備。

  但不管怎樣,至少英國人可以確定中國人不會參與到歐戰當中,也不會對同盟國進行任何方式的支援,這就足夠了。

  為了鼓舞協約國的士氣,同時又為了打擊同盟國的士氣,在簽訂協約的當天,也就是倫敦時間的7月9日上午九點鐘,英國首相赫伯特正式對外宣布,因為戰略需要,大英帝國暫時放棄了亞洲地區的利益,並且無償的從中國人手中拿到了二十個裝甲師的裝備,這批裝備會儘快的被運往英國,然後走上前線,成為打擊同盟國的中堅力量,他們還獲得了這些裝備的技術參數,英國將會擁有自產坦克的能力,會有更多的坦克源源不斷的開往戰場,打敗同盟國的裝甲部隊,直到打到柏林。

  通過赫伯特的一番別出心裁的演講,那頗具感染力的文字與聲音,瞬間使的英國上下士氣大振,雖然也有人質疑英國為什麼要全面放棄亞洲?在亞洲地區他們並沒有遭遇到什麼打擊,而那裡的資源不正是英國所需要的嗎?

  面對著這樣的質疑,赫伯特只用一句戰略需求便完美的敷衍了過去,關於中協協約中的那些條款,英國人只是選擇性的公布了部分條款,他們希望當這些條款公布之後,會給外界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中國人已經開始倒向協約國了,同時也能夠盡最大可能的破壞中德之間的關係。

  另一邊,解決了一個可能存在的棘手問題之後,英國方面一邊痛心疾首的回味著亞洲的感覺,一邊則是迅速的與美國進行聯絡,在拿到坦克的相關技術之後,英國人要求美國的工廠立即開工製造,並且儘快的被運往前線。

  而英國人在放棄亞洲之後,也並非完全沒有好處的,而最大的好處就是,原本分布在亞洲地區的軍艦,貨船,將會全部被調回英國,然後他們將往來於英國與美國之間的大西洋上,將美國的軍備源源不斷的運回英國,這將會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從亞洲運回來的都是原材料,是需要二次加工的,但是從美國運來的那可是現成的裝備。

  不過這些船隻需要先前往中國,將那裡的裝備運回來,然後再去美國運輸裝備。

  中國方面不想跟協約國撕破臉面,同樣的也不想跟同盟國方面撕破臉面,而中國跟協約國方面簽署的協約,將會成為壓垮中國與同盟國之間關係的一根稻草。

  但是中國方面卻並不對此感到焦急,因為這一切盡在預料之中。




章節目錄